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0516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驾驶舱和动力舱,所述动力舱设置于所述驾驶舱的后侧;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设置于所述动力舱,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所述发电机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前侧,所述发动机固定在所述动力舱内,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动力舱内且位于所述发动机的后侧,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通过合理设置发动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的位置,可以提高动力总成的集成度,减少动力总成占用动力舱的体积,从而可以提升全地形车的整体可靠性。的整体可靠性。的整体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


[0001]本技术涉及全地形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车辆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全地形车作为集运动、娱乐和体育为一体的一种车辆,能够在沙滩、雪地、山路等多种地形下进行行驶。全地形车的灵活性强,应用非常广泛。
[0003]相关技术中,由于发动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在动力舱中的位置设置不合理,无法提高动力总成的集成度,而且还使动力总成体积过大,占用动力舱的空间,从而使全地形车的整体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可以提高动力总成的集成度,减小占用动力舱的空间,提高全地形车的整体可靠性。
[0005]根据本技术的全地形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驾驶舱和动力舱,所述动力舱设置于所述驾驶舱的后侧;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设置于所述动力舱,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所述发电机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前侧,所述发动机固定在所述动力舱内,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动力舱内且位于所述发动机的后侧,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
[0006]根据本技术的全地形车,通过合理设置发动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的位置,可以提高动力总成的集成度,减少动力总成占用动力舱的体积,从而可以提升全地形车的整体可靠性。
[0007]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发电机的壳体固定在所述发动机上,所述发电机的转轴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驱动连接。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曲轴的轴线与所述驱动电机转轴的轴线平行且与车辆的纵向中心线平行。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变速器,所述变速器位于所述驱动电机的前侧,且位于发动机的后侧,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与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驱动连接。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全地形车还包括后桥,所述后桥位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下方,以及位于所述变速器的后方,且所述后桥的壳体固定在所述变速器的壳体上。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全地形车还包括前传动轴,所述变速器包括前输出端,所述前传动轴的后端与所述前输出端连接且前端向前延伸至所述全地形车的前桥,所述前传动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发动机的下方。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全地形车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发动
机的横向一侧,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发电机和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全地形车还包括前传动轴,所述前传动轴的后端与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前传动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发动机的水平投影区域内。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驾驶舱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包括:中横梁;所述动力舱包括:与所述中横梁连接的后下纵梁和发动机安装组件,所述后下纵梁为两个且横向间隔设置,所述发动机安装组件设置于两个所述后下纵梁之间,所述发动机安装在所述发动机安装组件上。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发动机安装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发动机横支撑杆和至少两个发动机纵支撑杆,至少两个所述发动机横支撑杆连接在两个所述后下纵梁上且在纵向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发动机纵支撑杆在纵向方向上延伸且横向间隔设置,所述发动机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纵支撑杆上。
[0016]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发动机横支撑杆包括:横段和弯折段,所述横段连接在两个所述后下纵梁之间,所述弯折段与所述横段相连接且朝向外上方延伸,所述发动机纵支撑杆连接在所述所述弯折段的端部处。
[0017]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发动机纵支撑杆上分布有至少两个发动机固定架。
[001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全地形车还包括:发动机安装支架,所述发动机安装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固定架固定连接。
[001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发动机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发动机的横向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连接架和缓冲套筒,所述连接架连接在所述缓冲套筒上且与所述发动机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套筒与所述发动机固定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002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发动机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发动机的横向另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包括:连接板和至少两个缓冲套筒,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发动机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缓冲套筒均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缓冲套筒与所述发动机固定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002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侧安装支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连接在所述缓冲套筒和所述连接板之间。
[002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底盘还包括:中竖梁,所述中竖梁连接在所述中横梁的端部且向上延伸;所述动力舱包括:后上纵梁、后上横梁和货箱安装组件,所述后上纵梁为两个,所述后上纵梁连接在所述中竖梁和所述后上横梁之间,所述货箱安装组件安装在两个所述后上纵梁和所述后上横梁之间。
[002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货箱安装组件包括:横杆、纵杆和竖杆,所述横杆连接在两个所述后上纵梁之间,所述纵杆连接在所述横杆和所述后上横梁之间,所述竖杆连接在所述纵杆上且向下延伸,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竖杆的下端固定连接。
[002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5]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6]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全地形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全地形车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第一侧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图2中D

D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0030]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全地形车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沿图5中A

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0032]图7是第二侧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全地形车的整体框架结构示意图;
[0034]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全地形车的局部框架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是根据本技术的全地形车的俯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1是根据本技术的全地形车的局部车架结构示意图;
[0037]图12是动力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3是带有油箱支撑板的全地形车的局部车架第一角度示意图;
[0039]图14是带有油箱支撑板的全地形车的局部车架第二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驾驶舱和动力舱,所述动力舱设置于所述驾驶舱的后侧;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设置于所述动力舱,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所述发电机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前侧,所述发动机固定在所述动力舱内,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动力舱内且位于所述发动机的后侧,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的壳体固定在所述发动机上,所述发电机的转轴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驱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的轴线与所述驱动电机转轴的轴线平行且与车辆的纵向中心线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变速器,所述变速器位于所述驱动电机的前侧,且位于发动机的后侧,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与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驱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桥,所述后桥位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下方,以及位于所述变速器的后方,且所述后桥的壳体固定在所述变速器的壳体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传动轴,所述变速器包括前输出端,所述前传动轴的后端与所述前输出端连接且前端向前延伸至所述全地形车的前桥,所述前传动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发动机的下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发动机的横向一侧,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发电机和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传动轴,所述前传动轴的后端与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前传动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发动机的水平投影区域内。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包括:中横梁;所述动力舱包括:与所述中横梁连接的后下纵梁和发动机安装组件,所述后下纵梁为两个且横向间隔设置,所述发动机安装组件设置于两个所述后下纵梁之间,所述发动机安装在所述发动机安装组件上。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安装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发动机横支撑杆和至少两个发动机纵支撑杆,至少两个所述发动机横支撑杆连接在两个所述后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