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工程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039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工程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属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领域,该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包括原路面和新路面,新路面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垫层、底基层、基层、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上面层铺设在中面层和原路面顶部;垫层和底基层在与原路面拼接处设置有无砂大孔混凝土排水带,基层在与原路面拼接处设置有现浇混凝土层;现浇混凝土层与原路面之间设置有钢筋和加强件,减少新旧路面拼接处变形及不均匀沉降现象,减少路面出现纵向反射裂缝的质量通病,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工程新旧路面拼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公路工程新旧路面拼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及市政道路车流量也逐年增加,许多道路没有达到使用年限,交通量就已经饱或趋于饱和,饱和后的公路面临的改进措施基本上是两个,一是修建复线,二是在原有公路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拓宽。公路扩建拓宽具有投资少、节约土地的优势,在地质、环境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采用。公路改扩建项目中新老路面的拼接效果直接影响路面的建设质量和路面的使用寿命,如何有效地对新老路面进行拼接,减少拼接处路面病害的发生,一直是改扩建工程施工的难点,也是其关键技术之一。
[0003]现有路面拼接加宽过程中,存在不均匀沉降、沥青面层出现反射裂缝的现象,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公路工程新旧路面拼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工程新旧路面拼接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公路工程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包括原路面和新路面,所述原路面在靠近所述新路面一侧设置有台阶,所述新路面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垫层、底基层、基层、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所述上面层铺设在所述中面层和所述原路面顶部;
[0007]所述垫层和所述底基层在与所述原路面拼接处设置有无砂大孔混凝土排水带,所述无砂大孔混凝土排水带由无砂大孔混凝土铺设而成,所述基层在与所述原路面拼接处设置有现浇混凝土层,所述现浇混凝土层由C40水泥现场浇筑而成;
[0008]所述现浇混凝土层与所述原路面之间设置有钢筋和加强件。
[0009]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加强件包括预制钢筋砼、插块和强力弹簧;
[0010]所述预制钢筋砼支撑在所述底基层上方且靠近所述新路面与原路面的拼接处,所述预制钢筋砼上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原路面横向拼接的所述台阶上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插块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插块插设在所述第一插槽内,另一个所述插块插设在所述第二插槽内;
[0011]所述强力弹簧固定在两个所述插块之间。
[0012]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深度均大于所述插块高度,以使所述插块位于所述原路面横向拼接的所述台阶下方。
[0013]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插槽沿所述原路面纵向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预制钢筋砼沿所述原路面纵向方向布置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二插槽对应一个所述预制钢筋砼;
[0014]所述预制钢筋砼一端固定有燕尾块,另一端开设有与相邻所述预制钢筋砼上的所
述燕尾块相适配的燕尾槽,相邻所述预制钢筋砼通过所述燕尾块和所述燕尾槽拼接。
[0015]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钢筋为水平设置且一端固定在所述原路面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现浇混凝土层内,在所述原路面纵向方向上,每隔0.3m布置一根钢筋。
[0016]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上面层底部铺设有第一玻纤格栅,所述第一玻纤格栅位于所述中面层和所述原路面拼接处;
[0017]所述中面层底部设置有第二玻纤格栅,所述第二玻纤格栅位于所述中面层底部和所述原路面横向拼接的所述台阶上且靠近所述原路面和所述新路面的拼接处;
[0018]所述下面层底部有第三玻纤格栅,所述第三玻纤格栅位于所述下面层底部和所述原路面横向拼接的所述台阶上且靠近所述原路面和所述新路面的拼接处。
[0019]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原路面最下方的横向拼接的所述台阶上设置有土工格栅,所述土工格栅位于所述无砂大孔混凝土排水带和所述垫层下方。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简单实用
[0022]采用施工材料及机械设备为施工现场所常用,具有操作简便、适用性强、取材简便等特点。
[0023]2.独特的内部排水结构
[0024]在新、旧路面拼接处最底层设置无砂大孔混凝土排水带,利用无砂大孔混凝土粗集料占比高、孔隙率大的特性,能有效的使原路面结构中渗水通过无砂大孔混凝土排水带沿路线纵向引流至中央分隔带集水井中排出,能有效减少路面结构层因渗水导致的承载力降低、出现不均匀沉降等现象。
[0025]3.台阶状路面结构层搭接方式
[0026]采用沥青面层铣刨及切除硬路肩的方式,根据原路面结构层组成,使新、旧路面拼接处呈台阶状,使新、旧路面拼接处交错搭接,强化搭接处路面结构层受力状态。
[0027]4.合理的应力传递和消解方式
[0028]在原路面混凝土面板侧边处钻孔及设置拉杆(钢筋)、预制钢筋砼、强力弹簧,将原路面车辆荷载产生的竖向和横向应力通过拉杆、强力弹簧传递至新路面,大大降低了原路面结构边部应力集中现象,延长了原路面结构层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实施例的流程框图,主要用于体现新旧路面拼接结构的施工方法;
[0030]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新旧路面的拼接结构;
[0031]图3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加强件的安装结构;
[0032]图4是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加强件的具体结构。
[0033]图中,1、原路面;21、垫层;22、底基层;23、基层;24、下面层;25、中面层;26、上面层;3、第一玻纤格栅;4、第二玻纤格栅;5、第三玻纤格栅;6、钢筋;7、现浇混凝土层;8、无砂大孔混凝土排水带;9、加强件;91、预制钢筋砼;92、燕尾块;93、燕尾槽;94、插块;95、强力弹簧;96、第一插槽;97、第二插槽;10、土工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5]实施例:一种公路工程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如图2-4所示,包括原路面1和新路面。原路面1在靠近新路面一侧设置有台阶,台阶设置有多个,横向拼接台阶的宽度为35cm。新路面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垫层21、底基层22、基层23、下面层24、中面层25和上面层26,上面层26铺设在中面层25和原路面1顶部。下面层24、中面层25 和上面层26均为沥青层,基层23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垫层21和底基层22在与原路面1拼接处设置有无砂大孔混凝土排水带8,无砂大孔混凝土排水带8由无砂大孔混凝土铺设而成。无砂大孔混凝土排水带8宽度为0.5m。基层23在与原路面1拼接处设置有现浇混凝土层7,现浇混凝土层7由C40水泥现场浇筑而成。
[003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新、旧路面拼接处最底层设置无砂大孔混凝土排水带8,利用无砂大孔混凝土粗集料占比高、孔隙率大的特性,能有效的使原路面1结构中渗水通过无砂大孔混凝土排水带8沿路线纵向引流至中央分隔带集水井中排出,能有效减少路面结构层因渗水导致的承载力降低、出现不均匀沉降等现象。新、旧路面拼接处的台阶式设计,使新、旧路面拼接处交错搭接,强化搭接处路面结构层受力状态。
[0037]参照图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工程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包括原路面(1)和新路面,所述原路面(1)在靠近所述新路面一侧设置有台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路面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垫层(21)、底基层(22)、基层(23)、下面层(24)、中面层(25)和上面层(26),所述上面层(26)铺设在所述中面层(25)和所述原路面(1)顶部;所述垫层(21)和所述底基层(22)在与所述原路面(1)拼接处设置有无砂大孔混凝土排水带(8),所述无砂大孔混凝土排水带(8)由无砂大孔混凝土铺设而成,所述基层(23)在与所述原路面(1)拼接处设置有现浇混凝土层(7),所述现浇混凝土层(7)由C40水泥现场浇筑而成;所述现浇混凝土层(7)与所述原路面(1)之间设置有钢筋(6)和加强件(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9)包括预制钢筋砼(91)、插块(94)和强力弹簧(95);所述预制钢筋砼(91)支撑在所述底基层(22)上方且靠近所述新路面与原路面(1)的拼接处,所述预制钢筋砼(91)上开设有第一插槽(96),所述原路面(1)横向拼接的所述台阶上开设有第二插槽(97),所述插块(94)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插块(94)插设在所述第一插槽(96)内,另一个所述插块(94)插设在所述第二插槽(97)内;所述强力弹簧(95)固定在两个所述插块(94)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96)和所述第二插槽(97)深度均大于所述插块(94)高度,以使所述插块(94)位于所述原路面(1)横向拼接的所述台阶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初平张晓东彭建江陈谊刘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交通国际经济工程合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