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UACJ专利>正文

铝合金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479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37
本公开的铝合金板具有以下组分,即,含有0.5质量%以下的Si;0.7质量%以下的Fe;0.3质量%以下的Cu;0.4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的Mn;0.7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的Mg;以及剩余部分,剩余部分含有Al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铝合金板的Goss取向的聚集度为1.5以上。Cu取向的聚集度为6.2以下。抗拉强度为200MPa以上且310MPa以下。并且当量圆直径为0.5μm以上的α‑Al‑Fe‑Mn‑Si系金属间化合物的面积比率优选为2.6%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铝合金板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国际申请要求2018年8月31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第2018-163486号的优先权,所述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铝合金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销售作为铝罐的一个种类的瓶形罐。瓶形罐具有躯干部和颈部。颈部比躯干部细。瓶形罐在颈部的前端附近具有螺纹部。瓶形罐可利用该螺纹部和瓶盖而实现重新密封。瓶形罐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制造。首先,对圆形的坯料实施拉深成形以成形出杯体。然后,使用制罐机对杯体实施再拉深成形。接下来,与再拉深成形相继而实施引缩成形,从而成形出罐身。接下来,对罐身的开口部进行修整以使罐身的高度齐整。然后,实施颈缩加工以成形颈部。接下来在颈部的前端附近成形螺纹部。最后在颈部的前端实施卷边加工。在制造瓶形罐时,颈缩加工中的缩径率较大。若颈缩加工中的缩径率较大,则罐壁会产生较大的压缩应力,从而使得壁厚增大。若壁厚增大,则罐壁的表面会形成凹凸,并最终形成为微小的裂纹。在实施卷边加工时,微小的裂纹会成为断裂的起点,从而产生卷曲部破裂。专利文献1、2中以改善卷曲部破裂为目的而进行了技术开发。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将结晶粒径控制成微细。此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规定了塑性应变比Lankford值的面内各向异性。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中,为了同时满足瓶形罐的加工性和强度而调整精轧的最终道次和冷轧的最终道次的条件,并且规定了制耳率和烘烤前后的强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60406号公報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42831号公報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专利文献1、2记载的技术难以充分抑制卷曲部破裂。此外,对铝合金板而言,要求其抗拉强度较高。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在于优选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卷曲部破裂且抗拉强度高的铝合金板。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铝合金板,铝合金板具有以下组分,即,含有0.5质量%以下的Si;0.7质量%以下的Fe;0.3质量%以下的Cu;0.4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的Mn;0.7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的Mg;以及剩余部分,剩余部分含有Al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铝合金板的Goss取向的聚集度为1.5以上,Cu取向的聚集度为6.2以下,抗拉强度为200MPa以上且310MPa以下。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铝合金板能够抑制卷曲部破裂,且抗拉强度高。附图说明图1A是示出形变织构A的示例的说明图;图1B是示出形变织构B的示例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1.铝合金板的组分本公开的铝合金板含有0.4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的Mn。通过Mn在本公开的铝合金板中固溶或者析出而有助于提高铝合金板的强度。因此,Mn使本公开的铝合金板的抗拉强度提高。通过使Mn的含量为0.4质量%以上,本公开的铝合金板的抗拉强度高。Mn的含量优选0.7质量%以上。当Mn的含量为0.7质量%以上时,本公开的铝合金板的成形性更为优异。以往,铝合金板中有时会产生巨大化合物(GiantCompound)。巨大化合物是100μm以上的巨大结晶物。巨大化合物在成形时或从外部受到冲撞时会成为断裂的起点。通过使Mn的含量为1.5质量%以下,本公开的铝合金板不易产生巨大化合物。Mn形成Al-Fe-Mn-Si系金属间化合物。Al-Fe-Mn-Si系金属间化合物是α相。Al-Fe-Mn-Si系金属间化合物在颈缩成形时促进均匀的变形。Mn的含量越多,Al-Fe-Mn-Si系金属间化合物越增加。本公开的铝合金板含有0.5质量%以下的Si。本公开的铝合金板也可以不含Si,不过Si的含量优选0.1质量%以上。当Si的含量为0.1质量%以上时,本公开的铝合金板的成形性更为优异。通过使Si的含量为0.5质量%以下,在实施热轧时不易产生析出物,并且能够促进热精轧中的再结晶。其结果为,Goss取向的聚集度易于达到1.5以上且Cu取向的聚集度易于达到6.2以下。Si与Mn一起生成Al-Fe-Mn-Si系金属间化合物。Al-Fe-Mn-Si系金属间化合物在颈缩成形时促进均匀的变形。Si的含量越多,Al-Fe-Mn-Si系金属间化合物越增加。本公开的铝合金板含有0.7质量%以下的Fe。Fe的含量优选0.45质量%以上。当Fe的含量为0.45质量%以上时,本公开的铝合金板的成形性更为优异。通过使Fe的含量为0.7质量%以下,本公开的铝合金板不易产生巨大化合物。Fe连同Si以及Mn一起生成Al-Fe-Mn-Si系金属间化合物。Al-Fe-Mn-Si系金属间化合物在颈缩成形时促进均匀的变形。Fe的含量越多,Al-Fe-Mn-Si系金属间化合物越增加。本公开的铝合金板含有0.3质量%以下的Cu。Cu在冷轧时或制罐后的涂装烘烤工序中形成Al-Mg-Cu系析出物,由此使本公开的铝合金板的抗拉强度提高。Cu的含量优选0.05质量%以上。当Cu的含量为0.05质量%以上时,本公开的铝合金板的抗拉强度进一步提高。通过使Cu的含量为0.3质量%以下,本公开的铝合金板的抗拉强度不易变得过高。其结果为,本公开的铝合金板在成形时不易产生不良。本公开的铝合金板含有0.7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的Mg。Mg使本公开的铝合金板的强度提高。通过使Mg的含量为0.7质量%以上,本公开的铝合金板能够确保充足的罐体强度。通过使Mg的含量为1.5质量%以下,本公开的铝合金板的抗拉强度不易变得过高。其结果为,本公开的铝合金板能够抑制成形破裂。本公开的铝合金板可含有0.1质量%以下的Ti作为不可避免的杂质。Ti有助于使铸锭组织微细化。本公开的铝合金板中,剩余部分含有Al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作为不可避免的杂质,除上述Ti之外,还可以列举例如0.3质量%以下的Cr、0.5质量%以下的Zn等。不可避免的杂质的种类以及含量优选处在不会显著损害本公开的铝合金板的性能的范围内。2.Goss取向的聚集度以及Cu取向的聚集度在本公开的铝合金板中,Goss取向的聚集度为1.5以上。Goss取向的聚集度是指Goss取向{110}<100>的聚集度。此外,在本公开的铝合金板中,Cu取向的聚集度为6.2以下。Cu取向的聚集度是指Cu取向{112}<111>的聚集度。在本公开的铝合金板中,通过使Goss取向的聚集度为1.5以上且使Cu取向的聚集度为6.2以下,而能够抑制卷曲部破裂。Goss取向的聚集度以及Cu取向的聚集度与不易产生卷曲部破裂之间的关系推测如下。使用铝合金板来制造瓶形罐等时,对原始板实施DI成形,然后实施颈缩成形。原始板是指在实施DI成形之前的铝合金板。原始板的织构因DI成形而承受变形,从而在罐壁产生形变织构(以下称为DI罐壁的形变织构)。罐壁在颈缩成形时的变形行为受DI罐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合金板,其特征在于,/n所述铝合金板具有以下组分,即,含有0.5质量%以下的Si;0.7质量%以下的Fe;0.3质量%以下的Cu;0.4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的Mn;0.7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的Mg;以及剩余部分,剩余部分含有Al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n所述铝合金板的Goss取向的聚集度为1.5以上,Cu取向的聚集度为6.2以下,抗拉强度为200MPa以上且310MPa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31 JP 2018-1634861.一种铝合金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铝合金板具有以下组分,即,含有0.5质量%以下的Si;0.7质量%以下的Fe;0.3质量%以下的Cu;0.4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的Mn;0.7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的Mg;以及剩余部分,剩余部分含有Al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
所述铝合金板的Goss取向的聚集度为1.5以上,Cu取向的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工藤智行小林亮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UACJ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