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耦合器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4320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6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耦合器,涉及电信号传输器件的领域,包括发光芯片、感光芯片、透明内封装体、外封装体和导线架,导线架设置有两件,发光芯片和感光芯片分别设置于两件导线架上,还包括基座和第一离型膜,两导线架相向设置的一端均安装于导线架上,透明内封装体黏着于基座上,发光芯片和感光芯片设置于导线架背离基座的一侧上,第一离型膜覆盖在透明内封装体上,外封装体黏着在第一离型膜上。本申请具有改善相关技术中光耦合器故障问题难以排查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耦合器及其生产工艺
本申请涉及电信号传输器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耦合器。
技术介绍
光耦合器亦称光电隔离器或光电耦合器,简称光耦。它是以光为媒介来传输电信号的器件,通常把发光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ED)与受光器(光敏半导体管)封装在同一管壳内。当输入端加电信号时发光器发出光线,受光器接受光线之后就产生光电流,从输出端流出,从而实现了“电—光—电”转换。以光为媒介把输入端信号耦合到输出端的光电耦合器,由于它具有体积小、寿命长、无触点,抗干扰能力强,输出和输入之间绝缘,单向传输信号等优点,在数字电路上获得广泛的应用。相关技术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1354719A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光耦合器,包含:二个以上的导线架;光学通道结构,包括:发光芯片、感光芯片以及透光内封装体,发光芯片与感光芯片设置于导线架且为共平面,发光芯片的发光面及感光芯片的受光面同向设置,透光内封装体包覆发光芯片及感光芯片;以及光反射外封装体,包覆透光内封装体,光反射外封装体与透光内封装体相接触的接合界面均为光学反射面,其中,光反射外封装体与透光内封装体为经双料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耦合器,包括发光芯片(4)、感光芯片(5)、透明内封装体(7)、外封装体(3)和导线架(2),所述导线架(2)设置有两件,发光芯片(4)和感光芯片(5)分别设置于两件导线架(2)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1)和第一离型膜(6),两所述导线架(2)相向设置的一端均安装于导线架(2)上,所述透明内封装体(7)黏着于基座(1)上,所述发光芯片(4)和感光芯片(5)设置于导线架(2)背离基座(1)的一侧上,所述第一离型膜(6)覆盖在透明内封装体(7)上,所述外封装体(3)黏着在第一离型膜(6)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耦合器,包括发光芯片(4)、感光芯片(5)、透明内封装体(7)、外封装体(3)和导线架(2),所述导线架(2)设置有两件,发光芯片(4)和感光芯片(5)分别设置于两件导线架(2)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1)和第一离型膜(6),两所述导线架(2)相向设置的一端均安装于导线架(2)上,所述透明内封装体(7)黏着于基座(1)上,所述发光芯片(4)和感光芯片(5)设置于导线架(2)背离基座(1)的一侧上,所述第一离型膜(6)覆盖在透明内封装体(7)上,所述外封装体(3)黏着在第一离型膜(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若干道第一补强孔(15),各所述第一补强孔(15)环绕着透明内封装体(7)设置,所述外封装体(3)黏着于基座(1)上的部分渗透进第一补强孔(15)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耦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离型膜(8),所述第二离型膜(8)覆盖在基座(1)表面上,所述发光芯片(4)和感光芯片(5)均设置于基座(1)和第二离型膜(8)之间,所述透明内封装体(7)黏着于第二离型膜(8)上,所述第二离型膜(8)由透光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若干道第二补强孔(16),各所述第二补强孔(16)均布于第二离型膜(8)的两侧上,所述透明内封装体(7)黏着于基座(1)上的部分渗透进第二补强孔(16)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限位槽(12),所述限位槽(12)的两端与基座(1)的两个对侧面相通,所述发光芯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仕财游国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久宏鑫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