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内圈外壁自动磨削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38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内圈外壁自动磨削设备,包括进料机构、粗磨机构、送料机构及精磨机构;进料机构包括有第一工作台及振动盘,振动盘的出料口设有导向套;粗磨机构包括第二工作台及粗磨组件、第一冷却组件,第一工作台与第二工作台间设有第一输送轨道,第一输送轨道的一端与导向套相连;送料机构包括转盘组件、传送组件;精磨机构包括第三工作台及精磨组件、第二冷却组件,第三工作台设有第二输送轨道,转盘的出口与第二输送轨道的入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采用在粗磨组件和精磨组件间通过送料机构进行传送,具有自动化程度较高、使用较方便、加工效果较好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内圈外壁自动磨削设备
本技术涉及自动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轴承内圈外壁自动磨削设备。
技术介绍
轴承主要包括有内外圈和设于内外圈之间的钢球,轴承的内外圈主要由棒料或管料加工而成,通常需要经过车加工、热处理、磨加工、精研或抛光等过程,钢球加工过程通常为棒料或线材冷冲、锉削、粗磨、软磨或光球、热处理、硬磨、精磨、精研或研磨以及防锈处理。轴承内圈的外壁需要经过光滑处理,以减小钢球与轴承内圈之间的摩擦,通常需采用两道工序,即第一道粗磨工序和第二道精磨工序,在现有技术中,当完成第一道粗磨工序后,需要人工将粗磨后的产品搬运至第二道精磨工序,在搬运过程中,产品容易发生磕碰而磨损,存在输送不便、加工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内圈外壁自动磨削设备,采用送料机构连接粗磨机构和精磨机构,具有便于输送、加工效果较好的作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轴承内圈外壁自动磨削设备,包括依次设置于传输路径上的进料机构、粗磨机构、送料机构及精磨机构;进料机构包括有第一工作台及设于第一工作台的振动盘,振动盘的出料口设置有竖直的导向套;粗磨机构包括第二工作台及设置于第二工作台的粗磨组件、第一冷却组件,第一工作台与第二工作台之间设置有第一输送轨道,第一输送轨道的一端与导向套相连,粗磨组件、第一冷却组件设于第一输送轨道的两侧;送料机构包括有转盘组件、设于转盘组件与第一输送轨道之间的传送组件;精磨机构包括有第三工作台及设置于第三工作台的精磨组件、第二冷却组件,第三工作台设置有第二输送轨道,转盘组件的出口与第二输送轨道的入口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轴承内圈零部件倒入至振动盘中,振动盘将轴承内圈零部件依次从出口端送入至导向套中,从导向套过渡至第一输送轨道上时,轴承内圈的中心线由竖直转变为水平,后续的轴承内圈将前端的轴承内圈逐渐向前推动,当轴承内圈推至粗磨组件与第一冷却组件之间时,粗磨组件对轴承内圈的外壁进行粗磨,在粗磨的同时,第一冷却组件对轴承内圈进行冷却;经粗磨后的轴承内圈经传送组件传送至转盘组件上,经转盘组件周转后进入至第二输送轨道,精磨组件即可对第二输送轨道上的轴承内圈进行精磨,同时第二冷却组件对轴承内圈进行冷却处理,精磨完成后即可从第二输送轨道传出。如此,在粗磨组件和精磨组件间通过送料机构对轴承内圈进行传送,减少了人工搬运以及磕碰造成损坏的可能性,具有自动化程度较高、使用较方便、加工效果较好的作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粗磨组件包括有转动连接于第二工作台的粗磨抛光轮、驱动粗磨抛光轮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精磨组件包括有转动连接于第三工作台的精磨抛光轮、驱动精磨抛光轮的第二驱动电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冷却组件包括有第一出水管,第一出水管侧壁开设有若干出水孔,第二工作台上设置有位于第一输送轨道下方的第一接水槽;第二冷却组件包括第二出水管,第二出水管侧壁开设有若干出水孔,第三工作台上设置有位于第二输送轨道下方的第二接水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分别连接于水管,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内的水可从出水孔流出,对工件进行冷却处理。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转盘组件包括有固定台,固定台内转动设置有旋转盘,固定台上设置有第三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驱动旋转盘转动,固定台开设有出料轨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驱动电机驱动旋转盘相对固定台转动,当第一输送轨道上的轴承内圈经传送组件落入旋转盘上后,旋转盘转动过程中即可将外侧的轴承内圈送入至出料轨道。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固定台内设置有防跳板,防跳板设于传送组件出料端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内圈从传送组件落下时,首先掉落至防跳板上,然后落入旋转盘,防跳板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工件直接落至旋转盘的固定位置上,避免旋转盘固定位置出现凹陷。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固定台内设置有弧形的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第一导板设置于固定台的内圈,第二导板设置于固定台的外圈;固定台内设置有整平板,整平板的下端面与旋转盘之间形成有供轴承内圈通过的间隙,间隙的大小大于一个轴承厚度且小于两个轴承厚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的导向作用下,使得旋转盘上内侧的轴承内圈逐渐向外侧移动,在整平板的阻挡作用下,可使上下两个叠置的轴承内圈平铺,单层轴承内圈即可通过间隙。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固定台上设置有固定板,第二导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板,固定板与第二导板之间设置有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板,拉伸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导板远离固定板的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盘长期带动轴承内圈运动时,轴承内圈对第二导板产生推力,易使第二导板向内侧弯,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可使第二导板远离固定板的端部始终具有向外侧的拉力,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防止第二导板形变的作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传送组件包括传送架,传送架上转动连接有若干传动辊,传动辊上设置有传送带,传送带上开设有滤水孔,传送架设置有第四驱动电机,第四驱动电机驱动传动辊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驱动电机带动传动辊转动,使得传送带将轴承内圈进行传送,轴承内圈在传送带上时,一方面可通过滤水孔将粗磨过程中的冷却水滤去,另一方面滤水孔还可增大表面的摩擦力,便于轴承内圈的传送。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出料轨道上连接有弧形轨道,第二输送轨道设置有水平的换向筒,换向筒与弧形轨道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转盘组件的出料轨道传出的轴承内圈为平铺状态,当平铺的轴承内圈从弧形轨道滑落至换向筒时,轴承内圈由平铺状态转变为竖直状态,轴承内圈受到换向筒的抵挡作用以及自身的惯性而竖立,使得轴承内圈的中心线由竖直变为水平,经换向筒过度至第二输送轨道上。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三工作台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上转动连接有整平辊,整平辊沿第二输送轨道延伸方向设于第二输送轨道的侧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轴承内圈在第二输送轨道上输送时,整平辊与轴承内圈的外壁相抵,可对若干轴承内圈进行整平处理,便于后续精磨过程,使得精磨效果更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在粗磨组件和精磨组件间通过送料机构对轴承内圈进行传送,减少了人工搬运以及磕碰造成损坏的可能性,具有自动化程度较高、使用较方便、加工效果较好的作用;2.采用在固定台内设置防跳板,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工件直接落至旋转盘的固定位置上,避免旋转盘固定位置出现凹陷;3.采用在出料轨道上设置弧形轨道以及与弧形轨道相连的换向筒,当平铺的轴承内圈从弧形轨道滑落至换向筒时,轴承内圈由平铺状态自动转变为竖直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关系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粗磨组件与送料机构相连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转盘组件与精磨组件相连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内圈外壁自动磨削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于传输路径上的进料机构(1)、粗磨机构(2)、送料机构(3)及精磨机构(4);所述进料机构(1)包括有第一工作台(5)及设于所述第一工作台(5)的振动盘(51),所述振动盘(51)的出料口设置有竖直的导向套(52);/n所述粗磨机构(2)包括第二工作台(6)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工作台(6)的粗磨组件、第一冷却组件,所述第一工作台(5)与所述第二工作台(6)之间设置有第一输送轨道(61),所述第一输送轨道(61)的一端与所述导向套(52)相连,所述粗磨组件、所述第一冷却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61)的两侧;/n所述送料机构(3)包括有转盘组件(7)、设于所述转盘组件(7)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61)之间的传送组件(8);/n所述精磨机构(4)包括有第三工作台(9)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工作台(9)的精磨组件、第二冷却组件,第三工作台(9)设置有第二输送轨道(91),所述转盘组件(7)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91)的入口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内圈外壁自动磨削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于传输路径上的进料机构(1)、粗磨机构(2)、送料机构(3)及精磨机构(4);所述进料机构(1)包括有第一工作台(5)及设于所述第一工作台(5)的振动盘(51),所述振动盘(51)的出料口设置有竖直的导向套(52);
所述粗磨机构(2)包括第二工作台(6)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工作台(6)的粗磨组件、第一冷却组件,所述第一工作台(5)与所述第二工作台(6)之间设置有第一输送轨道(61),所述第一输送轨道(61)的一端与所述导向套(52)相连,所述粗磨组件、所述第一冷却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61)的两侧;
所述送料机构(3)包括有转盘组件(7)、设于所述转盘组件(7)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61)之间的传送组件(8);
所述精磨机构(4)包括有第三工作台(9)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工作台(9)的精磨组件、第二冷却组件,第三工作台(9)设置有第二输送轨道(91),所述转盘组件(7)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91)的入口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内圈外壁自动磨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磨组件包括有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工作台(6)的粗磨抛光轮(62)、驱动所述粗磨抛光轮(62)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63),所述精磨组件包括有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工作台(9)的精磨抛光轮(92)、驱动所述精磨抛光轮(92)的第二驱动电机(9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内圈外壁自动磨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有第一出水管(64),所述第一出水管(64)侧壁开设有若干出水孔(641),所述第二工作台(6)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61)下方的第一接水槽(65);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第二出水管(94),所述第二出水管(94)侧壁开设有若干出水孔(641),所述第三工作台(9)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91)下方的第二接水槽(9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内圈外壁自动磨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组件(7)包括有固定台(71),所述固定台(71)内转动设置有旋转盘(72),所述固定台(71)上设置有第三驱动电机(73),所述第三驱动电机(73)驱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百君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四海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