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码垛设备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设备,其可以极大缩短叉运堆放板顶部码垛完毕的机械加工成品时,码垛机械手机构的停机时间,因此减少了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时间的浪费,因而提高了码垛堆放设备的码垛堆放效率;包括码垛机械手机构和放置架,放置架的顶端前侧设置有堆放板;还包括两组限位板、两组同步板、支撑框、电机组件、动力齿轮和齿条,支撑框的顶端贯穿设置有穿透孔,穿透孔的左端和右端均连通设置有限位滑槽,两组限位板分别与两组限位滑槽滑动卡装,两组限位板的内端分别与两组同步板的外端底部区域连接,放置架的顶端后侧设置有辅助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设备
本技术涉及码垛设备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设备。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产品经过机械加工完毕之后,通常需要进行装箱处理,然后再将装箱的产品进行码垛堆放作业并存放至仓库即可,其中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设备是一种用于对机械加工成品进行码垛堆放的装置,其在的产品码垛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设备包括码垛机械手机构和放置架,放置架的顶端设置有堆放板;现有的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设备使用时,首先将堆放板放置在放置架顶部的指定位置,然后则可以启动码垛机械手机构使其输出端将箱装的机械加工成品在堆放板的顶部码垛堆放即可,堆放板上堆放指定数量的机械加工成品之后,通过叉车将堆放板以及顶部的机械加工成品搬运至存储位置即可;现有的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设备使用中发现,通过叉车叉运堆放板顶部码垛完毕的机械加工成品的时候,码垛机械手机构处于停机状态,浪费了较多的机械加工成品的码垛堆放时间,即降低了码垛堆放设备的码垛堆放效率,从而导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极大缩短叉运堆放板顶部码垛完毕的机械加工成品时,码垛机械手机构的停机时间,因此减少了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时间的浪费,因而提高了码垛堆放设备的码垛堆放效率,从而增强实用性的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设备。本技术的一种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设备,包括码垛机械手机构和放置架,放置架的顶端前侧设置有堆放板;还包括两组限位板、两组同步板、支撑框、电机组件、动力齿轮和齿条,支撑框的顶端贯穿设置有穿透孔,穿透孔的左端和右端均连通设置有限位滑槽,两组限位板分别与两组限位滑槽滑动卡装,两组限位板的内端分别与两组同步板的外端底部区域连接,两组同步板的顶端分别与放置架的底端左侧和右侧连接,电机组件安装在放置架的底端中部,电机组件的输出端与动力齿轮键连接,齿条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支撑框的穿透孔的前端和后端连接,齿条的顶端设置有多组齿,齿条的顶端与动力齿轮的底端啮合,放置架的顶端后侧设置有辅助板。本技术的一种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设备,还包括两组升降板、两组接近开关组件、四组前弹簧、四组后弹簧和两组警示灯组件,放置架的顶端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升降槽,两组升降板分别与两组升降槽滑动卡装,四组前弹簧的顶端分别与前侧升降板的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前弹簧的底端均与前侧升降槽的底端连接,四组后弹簧的顶端分别与后侧升降板的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后弹簧的底端均与后侧升降槽的底端连接,两组接近开关组件分别安装在两组升降槽的底端中部,两组升降板底端中部均设置有感应垫片,两组感应垫片分别位于两组接近开关组件的感应端正上方,两组警示灯组件分别安装在放置架的右端前侧和后侧,两组警示灯组件分别与两组接近开关组件电连,堆放板和辅助板分别安装在两组升降板的顶端。本技术的一种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设备,还包括多组加固杆,多组加固杆的左端均与穿透孔的左端连接,多组加固杆的右端均与穿透孔的右端连接,多组加固杆的顶端中部均与齿条的底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设备,两组限位板的顶端均设置有辅助槽,辅助槽内均匀转动设置有多组辅助轮。本技术的一种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设备,两组升降板的顶端均设置有四组卡块,堆放板和辅助板的底端均设置有四组支腿,四组支腿的底端均设置有卡槽,四组卡槽分别与四组卡块卡装。本技术的一种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设备,限位滑槽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缓冲胶垫。本技术的一种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设备,还包括两组定位板,两组定位板的内端分别与支撑框的左端和右端底部区域连接,两组定位板的顶端均贯穿设置有多组定位孔。本技术的一种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设备,还包括两组防滑胶垫,两组防滑胶垫的底端分别与堆放板和辅助板的顶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码垛堆放设备工作的过程中,当堆放板上的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完毕之后,这时工作人员则启动电机组件使得电机组件带动动力齿轮在齿条上转动,这时电机则会带动放置架在两组同步板和两组限位板的配合限位下向前滑动,当两组限位板的前端分别与两组限位滑槽的前端紧贴的时候,这时停止电机组件工作,堆放板移出码垛机械手机构输出端的下侧,而辅助板则恰好移动至码垛机械手机构输出端的正下方,这时码垛机械手机构可以继续将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在辅助板的顶端,而叉车则可以将堆放板以及码垛完毕的箱装机械加工成品叉运至指定部位,并在放置架的顶端前侧指定位置放上新的一组堆放板即可,根据上述切换原理,待辅助板上的箱装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完毕则可以使得放置架后移而使得新的一组堆放板调节至码垛机械手机构输出端正下方即可,从而可以极大缩短叉运堆放板顶部码垛完毕的机械加工成品时,码垛机械手机构的停机时间,因此减少了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时间的浪费,因而提高了码垛堆放设备的码垛堆放效率,从而增强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齿条和动力齿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限位板和多组辅助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码垛机械手机构;2、放置架;3、堆放板;4、两组限位板;5、两组同步板;6、支撑框;7、电机组件;8、动力齿轮;9、齿条;10、限位滑槽;11、辅助板;12、两组升降板;13、两组接近开关组件;14、四组前弹簧;15、四组后弹簧;16、两组警示灯组件;17、感应垫片;18、多组加固杆;19、辅助槽;20、多组辅助轮;21、四组卡块;22、四组支腿;23、缓冲胶垫;24、两组定位板;25、多组定位孔;26、两组防滑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设备,包括码垛机械手机构1和放置架2,放置架2的顶端前侧设置有堆放板3;还包括两组限位板4、两组同步板5、支撑框6、电机组件7、动力齿轮8和齿条9,支撑框6的顶端贯穿设置有穿透孔,穿透孔的左端和右端均连通设置有限位滑槽10,两组限位板4分别与两组限位滑槽10滑动卡装,两组限位板4的内端分别与两组同步板5的外端底部区域连接,两组同步板5的顶端分别与放置架2的底端左侧和右侧连接,电机组件7安装在放置架2的底端中部,电机组件7的输出端与动力齿轮8键连接,齿条9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支撑框6的穿透孔的前端和后端连接,齿条9的顶端设置有多组齿,齿条9的顶端与动力齿轮8的底端啮合,放置架2的顶端后侧设置有辅助板11;在码垛堆放设备工作的过程中,当堆放板上的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完毕之后,这时工作人员则启动电机组件使得电机组件带动动力齿轮在齿条上转动,这时电机则会带动放置架在两组同步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设备,包括码垛机械手机构(1)和放置架(2),放置架(2)的顶端前侧设置有堆放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限位板(4)、两组同步板(5)、支撑框(6)、电机组件(7)、动力齿轮(8)和齿条(9),支撑框(6)的顶端贯穿设置有穿透孔,穿透孔的左端和右端均连通设置有限位滑槽(10),两组限位板(4)分别与两组限位滑槽(10)滑动卡装,两组限位板(4)的内端分别与两组同步板(5)的外端底部区域连接,两组同步板(5)的顶端分别与放置架(2)的底端左侧和右侧连接,电机组件(7)安装在放置架(2)的底端中部,电机组件(7)的输出端与动力齿轮(8)键连接,齿条(9)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支撑框(6)的穿透孔的前端和后端连接,齿条(9)的顶端设置有多组齿,齿条(9)的顶端与动力齿轮(8)的底端啮合,放置架(2)的顶端后侧设置有辅助板(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设备,包括码垛机械手机构(1)和放置架(2),放置架(2)的顶端前侧设置有堆放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限位板(4)、两组同步板(5)、支撑框(6)、电机组件(7)、动力齿轮(8)和齿条(9),支撑框(6)的顶端贯穿设置有穿透孔,穿透孔的左端和右端均连通设置有限位滑槽(10),两组限位板(4)分别与两组限位滑槽(10)滑动卡装,两组限位板(4)的内端分别与两组同步板(5)的外端底部区域连接,两组同步板(5)的顶端分别与放置架(2)的底端左侧和右侧连接,电机组件(7)安装在放置架(2)的底端中部,电机组件(7)的输出端与动力齿轮(8)键连接,齿条(9)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支撑框(6)的穿透孔的前端和后端连接,齿条(9)的顶端设置有多组齿,齿条(9)的顶端与动力齿轮(8)的底端啮合,放置架(2)的顶端后侧设置有辅助板(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加工成品码垛堆放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升降板(12)、两组接近开关组件(13)、四组前弹簧(14)、四组后弹簧(15)和两组警示灯组件(16),放置架(2)的顶端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升降槽,两组升降板(12)分别与两组升降槽滑动卡装,四组前弹簧(14)的顶端分别与前侧升降板的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前弹簧(14)的底端均与前侧升降槽的底端连接,四组后弹簧(15)的顶端分别与后侧升降板的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后弹簧(15)的底端均与后侧升降槽的底端连接,两组接近开关组件(13)分别安装在两组升降槽的底端中部,两组升降板(12)底端中部均设置有感应垫片(17),两组感应垫片(17)分别位于两组接近开关组件(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亚虹,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开放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