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管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923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列管冷凝器,具体涉及冷凝器技术领域,包括筒体和上接管,所述筒体外侧的顶端设置有被牌,所述筒体外部两侧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耳座,所述筒体的顶端设置有上接管,所述筒体的底端设置有下接管,所述筒体外部一侧的顶端设置有入口,所述筒体外部另一侧的底端设置有出口,所述上接管的底端和下接管的顶端均设置有管板,所述筒体外部两侧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安装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弹簧、防冲板、限位柱、金属滤网和安装孔,流体高速进入上接管时,冲击防冲板,弹簧利用自身弹力作用伸缩,流体通过金属滤网内部间隙进入筒体,减缓了流速,避免流体直接冲刷管板而因较大的温度差造成管板的腐蚀和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列管冷凝器
本技术涉及冷凝器
,具体为一种列管冷凝器。
技术介绍
冷凝器是最常见的换热器之一,通过热量交换,将气体特别是蒸汽转换成液体,配合压缩机、蒸发器等共同运作,形成制冷循环,冷凝器根据不同的种类可分为蒸汽冷凝器、锅炉用冷凝器,其中列管冷凝器是最常见的蒸汽冷凝器类型,分为卧式和立式两种,无论是卧式还是立式都存在一些缺陷有待改善。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传统的列管冷凝器运行时因冷热交换产生冷凝水附着在筒体外部,若放置在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室内,冷凝水滴落不易清理;(2)传统的列管冷凝器流体高速进入筒体时,温差较大对管束造成腐蚀和损坏;(3)传统的列管冷凝器折流板多为平面,对流体的导向作用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列管冷凝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冷凝水滴落不易清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列管冷凝器,包括筒体和上接管,所述筒体外侧的顶端设置有被牌,所述筒体外部两侧中间位置处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列管冷凝器,包括筒体(11)和上接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1)外侧的顶端设置有被牌(1),所述筒体(11)外部两侧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耳座(7),所述筒体(11)的顶端设置有上接管(2),所述筒体(11)的底端设置有下接管(19),所述筒体(11)外部一侧的顶端设置有入口(6),所述筒体(11)外部另一侧的底端设置有出口(13),所述上接管(2)的底端和下接管(19)的顶端均设置有管板(5),所述筒体(11)外部两侧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安装螺栓(4),所述上接管(2)与管板(5)之间设置有防冲结构(3),所述筒体(11)的内壁均匀设置有折流结构(9),所述筒体(11)的内部竖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管冷凝器,包括筒体(11)和上接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1)外侧的顶端设置有被牌(1),所述筒体(11)外部两侧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耳座(7),所述筒体(11)的顶端设置有上接管(2),所述筒体(11)的底端设置有下接管(19),所述筒体(11)外部一侧的顶端设置有入口(6),所述筒体(11)外部另一侧的底端设置有出口(13),所述上接管(2)的底端和下接管(19)的顶端均设置有管板(5),所述筒体(11)外部两侧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安装螺栓(4),所述上接管(2)与管板(5)之间设置有防冲结构(3),所述筒体(11)的内壁均匀设置有折流结构(9),所述筒体(11)的内部竖向设置有导管(10)和定距管(8),所述导管(10)的顶端和底端均与管板(5)相连通,所述定距管(8)的顶端均与管板(5)固定连接,所述定距管(8)的底端均设置有拉杆(14),所述拉杆(14)外部的底端均设置有固定螺母(12),所述筒体(11)外侧的底部设置有集水结构;
所述集水结构包括固定圈(15),所述固定圈(15)固定连接在出口(13)的底端,所述固定圈(15)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导向槽(16),所述固定圈(15)的外部设置有空心收集盘(18),所述空心收集盘(18)的一侧设置有接头(17),所述导向槽(16)的底端与空心收集盘(18)的内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管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15)的外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空心收集盘(18)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固定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郝孙在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鑫中福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