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包括热电偶探头、控制面板、用于连接热电偶探头与控制面板的热电偶信号线、冷凝管、分别置于冷凝管上端与下端的出水口与进水口、置于进水口上的控制阀、圆底烧瓶以及用于连接控制阀与控制面板的控制阀信号线;其中,热电偶探头置于冷凝管的上部排气口内,圆底烧瓶与冷凝管下部底端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解决了目前冷凝管因主要采用多个串联的连接方式而导致串在后面的冷凝管冷却效果不佳,以使实验结果精度变差,且该冷凝操作流程的冷凝效率一般较低,其能耗较大,导致冷凝成本较大,进而不利于冷却实验的长期有效进行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
本技术涉及冷凝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在对现有的蒸馏液体或有机制备进行冷却时,往往需要利用硅胶管路将多个冷凝管串联,以通入冷却物质例如冷水等进行冷却。但在实践中发现,由于随着串联的个数越多,冷却物质例如冷水等的温度升得则越快,进而导致串在后面的冷凝管冷却效果严重下降,以使实验结果精度变差,且该冷凝操作流程的冷凝效率一般较低,其能耗较大,导致冷凝成本较大,进而不利于冷却实验的长期有效进行。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解决了目前冷凝管因主要采用多个串联的连接方式而导致串在后面的冷凝管冷却效果不佳,以使实验结果精度变差,且该冷凝操作流程的冷凝效率一般较低,其能耗较大,导致冷凝成本较大,进而不利于冷却实验的长期有效进行的问题,通过采用独立管路、独立冷却与独立开关的结构设置,能够有效的提高冷凝过程中的稳定性与重现性,进而保证冷却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包括热电偶探头2、控制面板8、用于连接所述热电偶探头2与所述控制面板8的热电偶信号线1、冷凝管9、分别置于所述冷凝管9上端与下端的出水口3与进水口5、置于所述进水口5上的控制阀4、圆底烧瓶6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控制阀4与所述控制面板8的控制阀信号线7;其中,所述热电偶探头2置于所述冷凝管9的上部排气口10内,所述圆底烧瓶6与所述冷凝管9下部底端可拆卸连接。优选,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进一步包括N个所述冷凝管9,每一所述冷凝管9内均设有独立的管路、独立的所述热电偶探头2与独立的所述控制阀4,所述控制面板8通过所述热电偶信号线1和所述控制阀信号线7分别与每一独立的所述热电偶探头2和每一独立的所述控制阀4连接;其中,所述N为不小于1的自然数。优选,所述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固定支撑所述冷凝管9的支撑架14。优选,所述出水口3通过硅胶管路11连接至冷却废水收纳槽12,所述废水收纳槽12的下端通过所述硅胶管路11连接至下水道管网。优选,所述冷凝管9的上部排气口10上设有橡胶塞13,所述热电偶探头2通过所述橡胶塞13置于所述上部排气口10内。优选,所述圆底烧瓶6的下部设有加热器15。优选,所述热电偶信号线1、控制阀信号线7、橡胶塞13与支撑架14的外表面上设有防腐涂覆层与耐高温涂覆层。优选,所述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为整体可移动设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解决了目前冷凝管因主要采用多个串联的连接方式而导致串在后面的冷凝管冷却效果不佳,以使实验结果精度变差,且该冷凝操作流程的冷凝效率一般较低,其能耗较大,导致冷凝成本较大,进而不利于冷却实验的长期有效进行的问题,通过采用独立管路、独立冷却与独立开关的结构设置,能够有效的提高冷凝过程中的稳定性与重现性,进而保证冷却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说明书附图中数字标识对应的部件名称分别如下:热电偶信号线1;热电偶探头2;出水口3;控制阀4;进水口5;圆底烧瓶6;控制阀信号线7;控制面板8;冷凝管9;上部排气口10;硅胶管路11;冷却废水收纳槽12;橡胶塞13;支撑架14;加热器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示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述。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包括热电偶探头2、控制面板8、用于连接热电偶探头2与控制面板8的热电偶信号线1、冷凝管9、分别置于冷凝管9上端与下端的出水口3与进水口5、置于进水口5上的控制阀4、圆底烧瓶6以及用于连接控制阀4与控制面板8的控制阀信号线7;其中,热电偶探头2置于冷凝管9的上部排气口10内,圆底烧瓶6与冷凝管9下部底端可拆卸连接;以及,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进一步包括N个冷凝管9,每一冷凝管9内均设有独立的管路、独立的热电偶探头2与独立的控制阀4,控制面板8通过热电偶信号线1和控制阀信号线7分别与每一独立的热电偶探头2和每一独立的控制阀4连接;其中,N为不小于1的自然数。在本实施例中,当实验人员将样品溶液倒入圆底烧瓶6内后,进水口5可通过橡胶管通入冷却物质例如冷水等,而当控制面板8通过热电偶信号线1获得当前热电偶探头2在冷凝管9的上部排气口10上检测得到的温度值之后,控制面板8可根据该温度值判断冷凝管9当前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冷凝作用,若是,控制面板8可分别控制控制阀信号线7开启控制阀4,以对每一冷凝管9进行通入冷却物质例如冷水等,直至冷凝管9降温至无需继续冷凝为止,控制面板8可通过控制阀信号线7关闭控制阀4,以停止每一冷凝管9内冷却物质例如冷水等的通入;其中,在向圆底烧瓶6内倒入样品溶液之前,样品溶液需得已进行高温加热以使蒸气可沿冷凝管9内芯遇到冷却物质例如冷水等冷却的管壁即冷凝成液滴,以回流至圆底烧瓶6内,即可获得纯净物质。可见,实施图1所描述的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解决了目前冷凝管因主要采用多个串联的连接方式而导致串在后面的冷凝管冷却效果不佳,以使实验结果精度变差,且该冷凝操作流程的冷凝效率一般较低,其能耗较大,导致冷凝成本较大,进而不利于冷却实验的长期有效进行的问题,通过采用独立管路、独立冷却与独立开关的结构设置,能够有效的提高冷凝过程中的稳定性与重现性,进而保证冷却效果。此外,实施图1所描述的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通过热电偶对冷凝管上部排气的温度进行探测,以使控制面板通过该温度控制进水控制阀的水流量,进而实现装置自动控制的功能,以有效的增加了检测工作的准确度,保证冷却效果。实施例二请参阅图2,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其中,图2所示的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置是由图1所示的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进行优化得到的。优选,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固定支撑冷凝管9的支撑架14。优选,出水口3通过硅胶管路11连接至冷却废水收纳槽12,废水收纳槽12的下端通过硅胶管路11连接至下水道管网。优选,冷凝管9的上部排气口10上设有橡胶塞13,热电偶探头2通过橡胶塞13置于上部排气口10内。优选,圆底烧瓶6的下部设有加热器15。优选,热电偶信号线1、控制阀信号线7、橡胶塞13与支撑架14的外表面上设有防腐涂覆层与耐高温涂覆层。优选,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为整体可移动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在样品溶液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电偶探头(2)、控制面板(8)、用于连接所述热电偶探头(2)与所述控制面板(8)的热电偶信号线(1)、冷凝管(9)、分别置于所述冷凝管(9)上端与下端的出水口(3)与进水口(5)、置于所述进水口(5)上的控制阀(4)、圆底烧瓶(6)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控制阀(4)与所述控制面板(8)的控制阀信号线(7);其中,所述热电偶探头(2)置于所述冷凝管(9)的上部排气口(10)内,所述圆底烧瓶(6)与所述冷凝管(9)下部底端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电偶探头(2)、控制面板(8)、用于连接所述热电偶探头(2)与所述控制面板(8)的热电偶信号线(1)、冷凝管(9)、分别置于所述冷凝管(9)上端与下端的出水口(3)与进水口(5)、置于所述进水口(5)上的控制阀(4)、圆底烧瓶(6)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控制阀(4)与所述控制面板(8)的控制阀信号线(7);其中,所述热电偶探头(2)置于所述冷凝管(9)的上部排气口(10)内,所述圆底烧瓶(6)与所述冷凝管(9)下部底端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进一步包括N个所述冷凝管(9),每一所述冷凝管(9)内均设有独立的管路、独立的所述热电偶探头(2)与独立的所述控制阀(4),所述控制面板(8)通过所述热电偶信号线(1)和所述控制阀信号线(7)分别与每一独立的所述热电偶探头(2)和每一独立的所述控制阀(4)连接;其中,所述N为不小于1的自然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探温控流的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威,黄志峰,陈铭聪,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汉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