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的壳体、电池包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925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4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包的壳体、电池包及车辆,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用于将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结构,上壳体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翻边,下壳体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二翻边,第一翻边形成有第一通孔,第二翻边形成有与第一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一翻边的上表面形成有周向环绕第一通孔的第一导电区域,第一导电区域上覆盖有导电漆,连接结构包括导电螺母和导电连接件,导电连接件与下壳体等电位的连接在一起并包括伸出第二通孔的导电螺柱,导电螺母与导电螺柱螺纹连接,并压设在导电漆上。该壳体能够实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稳定地等电位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的壳体、电池包及车辆
本公开涉及动力电池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包的壳体、电池包及车辆。
技术介绍
电池包的壳体一般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下壳体用于安装电池模组等电池元件,上壳体安装在下壳体上,以构成密闭的空间。在电池包正常工作时,上壳体与壳体上均产生有电势,二者之间往往会产生电势差时壳体带电,而这常常会导致电伤乘员。因此,实现上可以与下壳体之间的等电位连接是电池包设计的关键。相关技术中,通过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上挂掉一部分漆,通过导线将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这种方式下,上壳体与下壳体的等电位连接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包的壳体,该壳体能够实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稳定地等电位连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包的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用于将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结构,所述上壳体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下壳体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翻边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翻边的上表面形成有周向环绕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用于将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结构(3),所述上壳体(1)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翻边(11),所述下壳体(2)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二翻边(21),所述第一翻边(11)形成有第一通孔(12),所述第二翻边(21)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2)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22),所述第一翻边(11)的上表面形成有周向环绕所述第一通孔(12)的第一导电区域,所述第一导电区域上覆盖有导电漆(13),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导电螺母(31)和导电连接件,所述导电连接件与所述下壳体(2)等电位的连接在一起并包括伸出所述第二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用于将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结构(3),所述上壳体(1)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翻边(11),所述下壳体(2)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二翻边(21),所述第一翻边(11)形成有第一通孔(12),所述第二翻边(21)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2)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22),所述第一翻边(11)的上表面形成有周向环绕所述第一通孔(12)的第一导电区域,所述第一导电区域上覆盖有导电漆(13),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导电螺母(31)和导电连接件,所述导电连接件与所述下壳体(2)等电位的连接在一起并包括伸出所述第二通孔(22)的导电螺柱(32),所述导电螺母(31)与所述导电螺柱(32)螺纹连接,并压设在所述导电漆(1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螺母(31)的下端形成有径向凸缘(311),所述径向凸缘(311)形成有避让所述导电螺柱(32)的避让孔,所述径向凸缘(311)贴合地压设在所述导电漆(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凸缘(311)覆盖所述导电漆(13)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包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导电拉铆螺母(33),所述导电拉铆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福成杨聪赵立志王海东王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