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92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储能电池包,包括内部形成有容纳腔的壳体,于该容纳腔内设有相对布置的两组电芯组件,并于两组电芯组件之间设有第一通风部,于壳体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通风部连通的出风口。各组电芯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电芯,且于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设有与第一通风部连通的第二通风部。对应于各第二通风部于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并对应于出风口于壳体上设有吸风部。该吸风部被配置为吸引壳体周侧的空气由进风口依次流经第二通风部和第一通风部,并由吸风部流出壳体,而构成与电芯之间的热交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储能电池包,可提高对电芯的冷却效果,并可有效提高各电芯温度的一致性;且仅采用一个吸风部,可有效降低本储能电池包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储能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储能电池包。
技术介绍
储能系统可以将来自太阳能、风能产生的电能存储起来,并当用户需要时,可输出高质量的电能。储能系统通常由数十个储能电池包(储能PACK)组成,储能系统在高倍率充放电时,储能电池包的电芯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储能系统通风散热较差时,会使电芯间形成较大的温差,导致电芯温度一致性差,会影响电芯电压的一致性,从而容易缩短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影响用户的使用。其中,储能电池包作为储能系统的基础单元,其散热性能对整个系统的散热性能至关重要。现有的高倍率运行的储能电池包,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通常需要两个风扇,在使用时噪音较大,且对电芯的冷却效果差,各电芯之间的温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储能电池包,其产生的噪音较小,且各电芯之间的温差较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储能电池包,包括: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纳腔,于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相对布置的两组电芯组件,于两组所述电芯组件之间设有第一通风部,于所述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内部形成有容纳腔,于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相对布置的两组电芯组件,于两组所述电芯组件之间设有第一通风部(6),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风部(6)连通的出风口,各组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电芯(5),且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5)之间设有第二通风部,所述第二通风部与所述第一通风部(6)连通;/n进风口(101),对应于各所述第二通风部开设于所述壳体(1)上;/n吸风部,对应于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壳体(1)上,以吸引所述壳体(1)周侧的空气由所述进风口(101)依次流经所述第二通风部和所述第一通风部(6),并由所述吸风部流出所述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内部形成有容纳腔,于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相对布置的两组电芯组件,于两组所述电芯组件之间设有第一通风部(6),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风部(6)连通的出风口,各组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电芯(5),且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5)之间设有第二通风部,所述第二通风部与所述第一通风部(6)连通;
进风口(101),对应于各所述第二通风部开设于所述壳体(1)上;
吸风部,对应于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壳体(1)上,以吸引所述壳体(1)周侧的空气由所述进风口(101)依次流经所述第二通风部和所述第一通风部(6),并由所述吸风部流出所述壳体(1),而构成与所述电芯(5)之间的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部(6)由形成于两组所述电芯组件之间的间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于各组所述电芯组件中两端的所述电芯(5)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有所述第二通风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部由夹设于相邻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博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