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吸气消音机构、压缩机及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857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的吸气消音机构,包括消音腔体和吸气管;消音腔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设置于第二腔体内,第一腔体的外表面与第二腔体的内表面间隔预设间距以形成第一预设间隔空间;第一预设间隔空间内具有第一预设真空度。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为真空间隙,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压缩机壳体内的高温气体向第一腔体内的低温气体传递热量,使得压缩机可以吸收较低温度的气体,以提高压缩机的制冷效率;另一方面不需要在第二腔体内设置微孔隔板即可实现消音,使得气体可以顺畅的进入吸气消音机构的排气管,吸气消音机构可以排出更大的气流,以提高压缩机的制冷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的吸气消音机构、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的吸气消音机构、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吸气消音机构是压缩机内降低气流噪声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对吸气消音机构的研究成为各压缩机生产商及科研机构关注的焦点。目前主流的吸气消音机构一般包括上消音室和下消音室,在上消音室和下消音室之间设置微孔隔板,当压缩机工作时,脉冲气流经吸气管吸入,进入下消音室;下消音室的气体通过微孔隔板上的微孔,分流进入上消音室,经排气管变成平缓连续气流进入缸头部分,气流在通过各个小孔时发生共振,在上、下消音室之间扩张降压,从而产生声能的反射、干涉,使得噪音衰减,然而设置微孔隔板不仅占用消音室较大的空间,并且一部分气流被微孔隔板阻挡,导致吸气消音机构排出的气流较小,使得压缩机的制冷效率降低。另一方面,在压缩机工作时,其壳体内部会产生热量,吸气消音机构安装在壳体内,压缩机壳体内的高温气体会向消音室内的低温气体传递热量,消音室内部的气体温度上升,压缩机因吸入较高温度的气体而导致其制冷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弥补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压缩机的吸气消音机构、压缩机及制冷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吸气消音机构排出气流小且不隔热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的吸气消音机构,包括:消音腔体和吸气管;所述消音腔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腔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表面间隔预设间距以形成第一预设间隔空间;>所述第一腔体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若干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腔体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预设间隔空间连通的抽气口,所述第一预设间隔空间内具有第一预设真空度;所述吸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吸气管的管体延伸至所述第一腔体并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腔连通。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第一方面的吸气消音机构。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第二方面的压缩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的吸气消音机构,当气体从吸气管进入第二腔体内时,由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为真空间隙,可以起到隔热隔音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压缩机壳体内的高温气体向第一腔体内的低温气体传递热量,使得压缩机可以吸收较低温度的气体,以提高压缩机的制冷效率;另一方面不需要在第二腔体内设置微孔隔板,使得第二腔体内有足够大的空间,同时没有了微孔隔板的阻隔,气体可以顺畅的进入吸气消音机构的排气管,使得吸气消音机构可以排出更大的气流,可以有效的提高压缩机的制冷效率。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缩机,压缩机的进气口与吸气消音机构的出气管连通,压缩机吸入气体时,气体首先进入吸气消音机构,由于吸气消音机构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为真空间隙,可以起到隔热隔音的作用,使得压缩机吸入的气体温度较低,同时不需要在吸气消音机构的第二腔体内设置微孔隔板,使得压缩机可以吸入的气流更大,有效提高了压缩机的制冷效率。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制冷设备,通过吸气消音机构的隔音隔热功能,一方面使得制冷设备可以提供一个安静的制冷环境;另一方面使得压缩机可以吸入较低温度的气体,并且可以排出更大的气流,有效提高了制冷设备的制冷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压缩机的吸气消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压缩机的吸气消音机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吸气管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消音腔体;110-第二腔体;111-抽气口;112-第二加强筋;120-第一腔体;121-第一加强筋;200-吸气管;210-内管;220-外管;300-排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的随之改变。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的吸气消音机构,包括:消音腔体100和吸气管200;消音腔体100包括第一腔体120和第二腔体110,第一腔体120设置于第二腔体110内,第一腔体120的外表面与第二腔体110的内表面间隔预设间距以形成第一预设间隔空间;第一腔体120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若干第一加强筋121,第二腔体110的外表面设有与第一预设间隔空间连通的抽气口111,第一预设间隔空间内具有第一预设真空度;吸气管200设置在第二腔体110的外表面上,吸气管200的管体延伸至第一腔体120并与第一腔体120的内腔连通。通过对第一腔体120的外表面设置若干第一加强筋121,一方面可以增大第一腔体120的强度;另一方面,当对第一预设间隔空间抽真空时,加强筋可以支撑第一腔体120的外表面和第二腔体110的内表面,以防止第一腔体120与第二腔体110贴合。在第二腔体110的外表面设置与预设间隔空间连通的抽气口111,可以使用真空泵对第一腔体120和第二腔体110之间的第一预设间隔空间抽真空,抽真空到一定程度时(一般情况下真空度为1×10-5Pa~100Pa),可以采用玻璃珠熔融的方式密封抽气口111。消音腔体100可采用延展率为5%左右的钢板、铜板或铁板等;也可以采用非金属无机材料制作,例如纳米真空绝热板。消音腔体100的成型方式可以采用冲压或折弯,焊接方式可采用激光焊接、钎焊或锡焊等。可以在第一腔体120上设置吸气口,在吸气口处将第一腔体120的体壁向外冲压翻边,使之沿吸气口的曲线边缘形成凸缘,该凸缘与第二腔体110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焊接时要保证凸缘能够密封第一预设间隔空间),第二腔体与该凸缘的连接处设置通孔,通孔与凸缘的内孔连通,使得第一腔体120的内腔与外界连通,并且通过焊接凸缘与第二腔体110来密封第一预设间隔空间;最后,只需要将吸气管插入凸缘的内孔,再通过焊接的方式使吸气管200与凸缘内孔的孔壁固定连接即可。也可以直接在第一腔体120设置第一圆孔,在第二腔体110上设置第二圆孔,吸气管200的管体直接与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的孔壁焊接(焊接时保证连接处无间隙),吸气管200连通外界与第一腔体120的内腔。当气体从吸气管200进入第二腔体110内时,由于第一腔体120和第二腔体110之间为真空间隙,可以起到隔热隔音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的吸气消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消音腔体和吸气管;/n所述消音腔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腔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表面间隔预设间距以形成第一预设间隔空间;/n所述第一腔体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若干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腔体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预设间隔空间连通的抽气口,所述第一预设间隔空间内具有第一预设真空度;/n所述吸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吸气管的管体延伸至所述第一腔体并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的吸气消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消音腔体和吸气管;
所述消音腔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腔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表面间隔预设间距以形成第一预设间隔空间;
所述第一腔体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若干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腔体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预设间隔空间连通的抽气口,所述第一预设间隔空间内具有第一预设真空度;
所述吸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吸气管的管体延伸至所述第一腔体并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机的吸气消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腔体还包括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三腔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间隔预设间距;所述第一腔体的外表面设有通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机的吸气消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管的内表面间隔预设间距以形成第二预设间隔空间;所述外管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二预设间隔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百昌金盛江戴竟雄李华军李小明黄中雷王骏刚
申请(专利权)人:黄石东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