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3048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玻璃上料机领域,具体涉及玻璃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导轨、滑块、承载底座和翻转抓取机构;在导轨上设置与其滑动连接的滑块,在滑块的顶部固定设置承载底座,在承载底座上设置翻转抓取机构;翻转抓取机构包括翻转架、翻转驱动件和抓取机构;在滑块一端的上方设置翻转架,翻转架的底部与滑块铰链连接;在承载底座上设置翻转驱动件,翻转驱动件与翻转架铰链连接;在翻转架远离承载底座的一侧并排设置多个用于抓取玻璃的抓取机构;输送台包括输送轴、传动件、立柱、输送驱动件和滚轮组,在承载底座的顶部固定设置多个立柱,在立柱的顶部、沿平行于导轨的方向并排设置多个输送轴,多个输送轴分别通过传动件与输送驱动件传动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自动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上料机领域,具体涉及玻璃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

技术介绍
玻璃在加工时,往往需要通过多个人员人工搬运的方式进行上下料,随着自动化生产设备的高效率运作,人工上料的效率、上料精度相对较低,且容易导致人员损伤,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玻璃自动上料装置,为玻璃板的自动上料提供了翻转式抓取装置,实现玻璃板的自动上料作业,提升了自动作业的效率。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玻璃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导轨、滑块、承载底座和翻转抓取机构;在导轨上设置与其滑动连接的滑块,在滑块的顶部固定设置承载底座,在承载底座上设置翻转抓取机构;翻转抓取机构包括翻转架、翻转驱动件和抓取机构;在滑块一端的上方设置翻转架,翻转架的底部与滑块铰链连接;在承载底座上设置翻转驱动件,翻转驱动件与翻转架铰链连接;在翻转架远离承载底座的一侧并排设置多个用于抓取玻璃的抓取机构;在承载底座的上方固定设置输送台,输送台包括输送轴、传动件、立柱、输送驱动件和滚轮组,在承载底座的顶部固定设置多个立柱,在立柱的顶部、沿平行于导轨的方向并排设置多个输送轴,多个输送轴分别通过传动件与输送驱动件传动连接;在输送轴上沿其轴线方向均匀设置多个滚轮组;输送轴与抓取机构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第一连接杆沿垂直于导轨的方向水平设置,第一连接杆的底部与滑块铰链连接;在第一连接杆上、沿第一连接杆的设置方向并排设置多个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远离承载底座;翻转驱动件与第三连接杆铰链连接,抓取机构与第三连接杆铰链连接,翻转驱动件和抓取机构分别位于第三连接杆的两侧;沿竖直方向投影后,第二连接杆与输送轴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翻转驱动件包括旋转电机、第四连接杆和第五连接杆,旋转电机固定设置在承载底座上,旋转电机的传动端与第四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五连接杆的一端铰链连接,第五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杆铰链连接;旋转电机传动端的旋转轴线沿水平方向、且垂直于导轨的方向设置,第四连接杆沿竖直方向设置;沿竖直方向投影后,第四连接杆和第五连接杆均位于相邻两个输送轴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抓取机构包括第七连接杆、吸盘、第八连接杆和第九连接杆;第七连接杆位于第三连接杆远离翻转驱动件的一侧,第三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八连接杆和第九连接杆与第七连接杆的两端铰链连接;在第七连接杆上沿其设置方向均匀设置多个吸盘,吸盘的工作端位于第七连接杆远离第三连接杆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抓取机构还包括第三传感器,第三传感器设置在第七连接杆远离第三连接杆的一侧,第三传感器与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气连接;滑块、输送驱动件、旋转电机和吸盘分别与PLC控制器的输出控制端电气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抓取机构还包括微调机构,微调机构包括转轴和旋转驱动机构,转轴贯穿多个第三连接杆并与其转动连接,第八连接杆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驱动件和第六连接杆,旋转驱动件固定设置在翻转架上,旋转驱动件的传动端与第六连接杆的一端铰链连接,第六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转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旋转驱动件与PLC控制器的输出控制端电气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抓取机构还包括角度检测机构,角度检测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在所述转轴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第一限位杆远离转轴的一端与第二限位杆远离转轴的一端相互远离;在翻转架上固定设置分别与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配合工作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与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气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1、通过本装置,实现玻璃物料的翻转式上料后再进行输送,作业方便快捷。2、通过设置微调机构,实现了对玻璃抓取过程中的位置调节,提升了本装置的使用效果。3、设置下相应的传感器,提升了本装置的自动化作业精度和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微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导轨;12-滑块;13-承载底座;14-输送台;141-输送轴;142-传动件;143-立柱;144-输送驱动件;145-滚轮组;15-翻转抓取机构;151-翻转架;1511-第一连接杆;1512-第二连接杆;1513-第三连接杆;152-翻转驱动件;1521-翻转电机;1522-第四连接杆;1523-第五连接杆;153-微调机构;1531-转轴;1532-旋转驱动机构;15321-旋转驱动件;15322-第六连接杆;1533-角度检测机构;15331-第一连接杆;15332-第二连接杆;15333-第一传感器;15334-第二传感器;155-抓取机构;1551-第七连接杆;1552-吸盘;1553-第三传感器;161-第八连接杆;162-第九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图6所示,玻璃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导轨11、滑块12、承载底座13和翻转抓取机构15;在导轨11上设置与其滑动连接的滑块12,在滑块12的顶部固定设置承载底座13,在承载底座13上设置翻转抓取机构15;翻转抓取机构15包括翻转架151、翻转驱动件152和抓取机构155;在滑块12一端的上方设置翻转架151,翻转架151的底部与滑块12铰链连接;在承载底座13上设置翻转驱动件152,翻转驱动件152与翻转架151铰链连接;在翻转架151远离承载底座13的一侧并排设置多个用于抓取玻璃的抓取机构155;在承载底座13的上方固定设置输送台14,输送台14包括输送轴141、传动件142、立柱143、输送驱动件144和滚轮组145,在承载底座13的顶部固定设置多个立柱143,在立柱143的顶部、沿平行于导轨11的方向并排设置多个输送轴141,多个输送轴141分别通过传动件142与输送驱动件144传动连接;在输送轴141上沿其轴线方向均匀设置多个滚轮组145;输送轴141与抓取机构155间隔设置,即输送台14的输送作业不影响翻转抓取机构15的正常翻转作业。输送驱动件144可以为步进电机,用于为输送轴141的转动提供动力,传动件142可以为同步传动带或链条链轮式传动件,将电机的输出动力传输给多个输送轴141;滑块12与导轨11之间的传动方式可以为滚珠丝杠传动或链条链轮传动方式。图2中翻转抓取机构15处于“等待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玻璃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11)、滑块(12)、承载底座(13)、输送台(14)和翻转抓取机构(15);在导轨(11)上设置与其滑动连接的滑块(12),在滑块(12)的顶部固定设置承载底座(13),在承载底座(13)上设置翻转抓取机构(15);翻转抓取机构(15)包括翻转架(151)、翻转驱动件(152)和抓取机构(155);在滑块(12)一端的上方设置翻转架(151),翻转架(151)的底部与滑块(12)铰链连接;在承载底座(13)上设置翻转驱动件(152),翻转驱动件(152)与翻转架(151)铰链连接;在翻转架(151)远离承载底座(13)的一侧并排设置多个用于抓取玻璃的抓取机构(155);在承载底座(13)的上方固定设置输送台(14),输送台(14)包括输送轴(141)、传动件(142)、立柱(143)、输送驱动件(144)和滚轮组(145),在承载底座(13)的顶部固定设置多个立柱(143),在立柱(143)的顶部、沿平行于导轨(11)的方向并排设置多个输送轴(141),多个输送轴(141)分别通过传动件(142)与输送驱动件(144)传动连接;在输送轴(141)上沿其轴线方向均匀设置多个滚轮组(145);输送轴(141)与抓取机构(155)间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玻璃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11)、滑块(12)、承载底座(13)、输送台(14)和翻转抓取机构(15);在导轨(11)上设置与其滑动连接的滑块(12),在滑块(12)的顶部固定设置承载底座(13),在承载底座(13)上设置翻转抓取机构(15);翻转抓取机构(15)包括翻转架(151)、翻转驱动件(152)和抓取机构(155);在滑块(12)一端的上方设置翻转架(151),翻转架(151)的底部与滑块(12)铰链连接;在承载底座(13)上设置翻转驱动件(152),翻转驱动件(152)与翻转架(151)铰链连接;在翻转架(151)远离承载底座(13)的一侧并排设置多个用于抓取玻璃的抓取机构(155);在承载底座(13)的上方固定设置输送台(14),输送台(14)包括输送轴(141)、传动件(142)、立柱(143)、输送驱动件(144)和滚轮组(145),在承载底座(13)的顶部固定设置多个立柱(143),在立柱(143)的顶部、沿平行于导轨(11)的方向并排设置多个输送轴(141),多个输送轴(141)分别通过传动件(142)与输送驱动件(144)传动连接;在输送轴(141)上沿其轴线方向均匀设置多个滚轮组(145);输送轴(141)与抓取机构(155)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架(151)包括第一连接杆(1511)、第二连接杆(1512)和第三连接杆(1513),第一连接杆(1511)沿垂直于导轨(11)的方向水平设置,第一连接杆(1511)的底部与滑块(12)铰链连接;在第一连接杆(1511)上、沿第一连接杆(1511)的设置方向并排设置多个第二连接杆(1512),第二连接杆(151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15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杆(151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杆(1513)的另一端远离承载底座(13);翻转驱动件(152)与第三连接杆(1513)铰链连接,抓取机构(155)与第三连接杆(1513)铰链连接,翻转驱动件(152)和抓取机构(155)分别位于第三连接杆(1513)的两侧;沿竖直方向投影后,第二连接杆(1512)与输送轴(141)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驱动件(152)包括旋转电机(1521)、第四连接杆(1522)和第五连接杆(1523),旋转电机(1521)固定设置在承载底座(13)上,旋转电机(1521)的传动端与第四连接杆(152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连接杆(1522)的另一端与第五连接杆(1523)的一端铰链连接,第五连接杆(1523)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杆(1513)铰链连接;旋转电机(1521)传动端的旋转轴线沿水平方向、且垂直于导轨(11)的方向设置,第四连接杆(1522)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乘豪崔明奎崔原豪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金瑜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