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内圈端部卡环连接结构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286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合器内圈端部卡环连接结构,包括离合器内圈,离合器内圈外周同轴套设有摩擦副,离合器内圈的外端外周部同轴啮合有挡板,挡板与离合器内圈的外端之间过盈卡接有由至少两片相互拼接成圆环的半月环,离合器内圈的内端外周部同轴过盈卡接有卡环圈。结构简单,至少两片相互拼接成圆环的半月环与离合器内圈、挡板均过盈配合,防止摩擦副的润滑油泄露;卡环圈与离合器内圈过盈配合,用以挡住摩擦副的钢片防止其掉出离合器内圈,防止润滑油从卡环圈与离合器内圈的接缝泄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合器内圈端部卡环连接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合器内圈端部卡环连接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离合器内圈的外端部与内端部的卡环均为普通圆环,普通圆环与离合器内圈经花键配合,配合间隙较大,容易造成润滑油泄露。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合器内圈端部卡环连接结构及其工作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离合器内圈端部卡环连接结构,包括离合器内圈,离合器内圈外周同轴套设有摩擦副,离合器内圈的外端外周部同轴啮合有挡板,挡板与离合器内圈的外端之间过盈卡接有由至少两片相互拼接成圆环的半月环,离合器内圈的内端外周部同轴过盈卡接有卡环圈。优选的,离合器内圈的外周部设有齿轴向延伸的外齿圈,挡板的内周部设有齿轴向延伸的内齿圈,内齿圈与外齿圈啮合。优选的,离合器内圈的外端外周部同轴设有外环槽,半月环的内圈均嵌入外环槽并与外环槽过盈配合,半月环的外圈均与挡板的内圈过盈配合,半月环的内端面均与内齿圈所在外端面相顶接;相邻半月环的衔接端之间均经凹部与凸部相互拼合。优选的,离合器内圈的内端外周部同轴设有内环槽,卡环圈的内圈嵌入内环槽并过盈配合,卡环圈上设有一切缝并在切缝的两端头部固设有朝同端侧凸起的凸块,内环槽的槽壁上设有用以两凸块拼接并过盈嵌入的缺口。优选的,摩擦副位于挡板与卡环圈之间,且包括若干片间隔设置的钢片、摩擦片,钢片的内圈与离合器内圈的外周啮合,摩擦片的外圈与离合器外圈的内周啮合。>优选的,离合器内圈同轴套接在输入轴上,输入轴内部设有润滑油道,输入轴的进油端外周部套设有旋转接头,旋转接头上设有连通润滑油道的润滑油孔,润滑油孔的侧部经冷却油道通往旋转接头两端面侧,两端面侧之间的润滑油经圆周均布在旋转接头上的散热油孔相连通。优选的,散热油孔均靠近旋转接头与输入轴之间的衔接周面;旋转接头与输入轴之间还同轴套设有耐磨套,耐磨套上设有过流通孔;旋转接头上还径向设有第一活塞油孔与第二活塞油孔,润滑油孔也径向设置,旋转接头的内周壁同轴设有连通润滑油孔的润滑油环槽,旋转接头的内周壁同轴设有连通第一活塞油孔的第一活塞油环槽,旋转接头的内周壁同轴设有连通第二活塞油孔的第二活塞油环槽;耐磨套在润滑油环槽、第一活塞油环槽、第二活塞油环槽的对应周部均圆周设有多个过流通孔;输入轴的外周壁同轴设有经过流通孔连通润滑油环槽的润滑油槽环,输入轴的外周壁同轴设有经过流通孔连通第一活塞油环槽的第一活塞油槽环,输入轴的外周壁同轴设有经过流通孔连通第二活塞油环槽的第二活塞油槽环;输入轴的外周壁在相邻槽环之间、槽环与旋转接头的端面之间均同轴套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内圈均同轴嵌入输入轴外周的卡环槽并过盈配合,密封圈外圈均与耐磨套内周壁过盈配合,密封圈上设有斜切接缝;润滑油槽环经径向延伸的润滑油管连通输入轴内部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道,润滑油道的尽头通往离合器摩擦片;第一活塞油槽环经径向延伸的第一活塞油管连通输入轴内部轴向延伸的第一活塞油道,第一活塞油道的尽头通往离合器活塞的右油腔;第二活塞油槽环经径向延伸的第二活塞油管连通输入轴内部轴向延伸的第二活塞油道,第二活塞油道的尽头通往离合器活塞的左油腔;散热油孔与冷却油道均轴向延伸。优选的,离合器内圈具有两组且轴向分布,两组离合器内圈之间设有套设在输入轴上的活塞,活塞与输入轴之间套设有缸套,缸套与两组离合器内圈螺接为一体,缸套的内部右油道连通右油腔与第一活塞油道,缸套的内部左油道连通左油腔与第二活塞油道;离合器内圈的内部均设有通往对应摩擦副的润滑出油管道,润滑油道的中后段均设有径向延伸的出油管,输入轴外周部在出油管所在位置均同轴设有集油环,润滑出油管道均与对应集油环连通;缸套与离合器内圈的衔接端面设有密封垫片。一种离合器内圈端部卡环连接结构的工作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至少两片相互拼接成圆环的半月环与离合器内圈、挡板均过盈配合,防止摩擦副的润滑油泄露;(2)卡环圈与离合器内圈过盈配合,用以挡住摩擦副的钢片防止其掉出离合器内圈,防止润滑油从卡环圈与离合器内圈的接缝泄露;两凸块拼接并过盈嵌入缺口,卡环圈卡得更紧。优选的,输入轴旋转而旋转接头不动,进入润滑油孔的润滑油一方面进入润滑油道,另一方面经冷却油道流往旋转接头两端面侧,可对两端面侧的轴承润滑散热,再经散热油孔进行轴向流动,以对旋转接头与输入轴之间的衔接周面进行散热;润滑油依次经润滑油孔、润滑油环槽、过流通孔、润滑油槽环、润滑油管进入润滑油道,润滑油道的尽头通往离合器摩擦片,对摩擦片进行润滑;活塞油依次经第一活塞油孔、第一活塞油环槽、过流通孔、第一活塞油槽环、第一活塞油管进入第一活塞油道,第一活塞油道的尽头通往离合器活塞的右油腔;活塞油依次经第二活塞油孔、第二活塞油环槽、过流通孔、第二活塞油槽环、第二活塞油管进入第二活塞油道,第二活塞油道的尽头通往离合器活塞的左油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至少两片相互拼接成圆环的半月环与离合器内圈、挡板均过盈配合,防止摩擦副的润滑油泄露;卡环圈与离合器内圈过盈配合,用以挡住摩擦副的钢片防止其掉出离合器内圈,防止润滑油从卡环圈与离合器内圈的接缝泄露。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图4为图3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图1的C-C剖视图。图6为图1的D-D剖视图。图7为图1的E-E剖视图。图8为密封圈与输入轴的装配示意图。图9为图2的B-B剖视图。图10为图9的局部示意图一。图11为图3的F局部放大图。图12为卡环圈与离合器内圈的连接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G局部放大图。图14为图9的局部示意图二。图15为两半月环的拼接示意图。图16为图15的H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16所示,一种离合器内圈端部卡环连接结构,包括离合器内圈28,离合器内圈外周同轴套设有摩擦副,离合器内圈的外端外周部同轴啮合有挡板29,挡板与离合器内圈的外端之间过盈卡接有由至少两片相互拼接成圆环的半月环30,离合器内圈的内端外周部同轴过盈卡接有卡环圈31。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离合器内圈的外周部设有齿轴向延伸的外齿圈32,挡板的内周部设有齿轴向延伸的内齿圈33,内齿圈与外齿圈啮合。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离合器内圈的外端外周部同轴设有外环槽34,半月环的内圈均嵌入外环槽并与外环槽过盈配合,半月环的外圈均与挡板的内圈过盈配合,半月环的内端面均与内齿圈所在外端面相顶接;相邻半月环的衔接端之间均经凹部35与凸部36相互拼合。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离合器内圈的内端外周部同轴设有内环槽37,卡环圈的内圈嵌入内环槽并过盈配合,卡环圈上设有一切缝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合器内圈端部卡环连接结构,包括离合器内圈,离合器内圈外周同轴套设有摩擦副,其特征在于:离合器内圈的外端外周部同轴啮合有挡板,挡板与离合器内圈的外端之间过盈卡接有由至少两片相互拼接成圆环的半月环,离合器内圈的内端外周部同轴过盈卡接有卡环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合器内圈端部卡环连接结构,包括离合器内圈,离合器内圈外周同轴套设有摩擦副,其特征在于:离合器内圈的外端外周部同轴啮合有挡板,挡板与离合器内圈的外端之间过盈卡接有由至少两片相互拼接成圆环的半月环,离合器内圈的内端外周部同轴过盈卡接有卡环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内圈端部卡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离合器内圈的外周部设有齿轴向延伸的外齿圈,挡板的内周部设有齿轴向延伸的内齿圈,内齿圈与外齿圈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内圈端部卡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离合器内圈的外端外周部同轴设有外环槽,半月环的内圈均嵌入外环槽并与外环槽过盈配合,半月环的外圈均与挡板的内圈过盈配合,半月环的内端面均与内齿圈所在外端面相顶接;相邻半月环的衔接端之间均经凹部与凸部相互拼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内圈端部卡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离合器内圈的内端外周部同轴设有内环槽,卡环圈的内圈嵌入内环槽并过盈配合,卡环圈上设有一切缝并在切缝的两端头部固设有朝同端侧凸起的凸块,内环槽的槽壁上设有用以两凸块拼接并过盈嵌入的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内圈端部卡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摩擦副位于挡板与卡环圈之间,且包括若干片间隔设置的钢片、摩擦片,钢片的内圈与离合器内圈的外周啮合,摩擦片的外圈与离合器外圈的内周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内圈端部卡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离合器内圈同轴套接在输入轴上,输入轴内部设有润滑油道,输入轴的进油端外周部套设有旋转接头,旋转接头上设有连通润滑油道的润滑油孔,润滑油孔的侧部经冷却油道通往旋转接头两端面侧,两端面侧之间的润滑油经圆周均布在旋转接头上的散热油孔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器内圈端部卡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散热油孔均靠近旋转接头与输入轴之间的衔接周面;旋转接头与输入轴之间还同轴套设有耐磨套,耐磨套上设有过流通孔;旋转接头上还径向设有第一活塞油孔与第二活塞油孔,润滑油孔也径向设置,旋转接头的内周壁同轴设有连通润滑油孔的润滑油环槽,旋转接头的内周壁同轴设有连通第一活塞油孔的第一活塞油环槽,旋转接头的内周壁同轴设有连通第二活塞油孔的第二活塞油环槽;耐磨套在润滑油环槽、第一活塞油环槽、第二活塞油环槽的对应周部均圆周设有多个过流通孔;输入轴的外周壁同轴设有经过流通孔连通润滑油环槽的润滑油槽环,输入轴的外周壁同轴设有经过流通孔连通第一活塞油环槽的第一活塞油槽环,输入轴的外周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天宝罗南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中维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