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头枕升降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269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座椅头枕升降调节装置,装配在头枕主体和座椅靠背之间,该座椅头枕升降调节装置包括两并行设置的头枕杆,和设置在头枕主体上的驱动装置,及与驱动装置相连的驱动轴的,以及配合设置在驱动轴和至少其一头枕杆之间的传动副,该传动副被构造为将来自驱动轴的旋转操作力传输至头枕主体,以驱使头枕主体具有沿头枕杆的升降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座椅头枕升降调节装置,可将驱动装置输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头枕主体,从而实现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的升降调节,并具有调节方式简单,易于操作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椅头枕升降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座椅
,特别涉及一种座椅头枕升降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安装在汽车座椅靠背上的头枕主要起支撑乘座者头部的作用,尤其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头枕能有效地减少乘员头部向后的位移量,进而避免乘员颈部受伤。另外,头枕还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上下移动,以满足不同身高的乘坐者的使用需求。伴随着汽车“新四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座椅具备了电动调节功能,先是较早的电动滑轨和调角器,随后出现了电动调节的升降机构和腰托机构。但由于现有技术中头枕的高度调节装置设置的不合理,使得乘坐者在对头枕进行高度调节时并不方便,尤其是在轿车上,由于轿车内空间狭小,乘坐者对头枕的高度调节较为不便,从而引起乘坐者的抱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座椅头枕升降调节装置,以便于对头枕进行升降调节,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座椅头枕升降调节装置,装配在头枕主体和座椅靠背之间,所述座椅头枕升降调节装置包括:两并行设置的头枕杆,各所述头枕杆的一端固连在所述座椅靠背上,另一端向所述头枕主体延伸并被约束在所述头枕主体内,以使所述头枕主体可具有相对于所述头枕杆的滑动;驱动装置,相对于所述头枕主体固定设置,并可操作的联接至一驱动轴;传动副,配合设置在所述驱动轴和至少其一所述头枕杆之间;所述传动副被构造为将来自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操作力传输至所述头枕主体,以驱使所述头枕主体具有沿所述头枕杆的升降运动。进一步的,所述传动副被配置为对应各所述头枕杆设置的、分置在所述驱动装置两侧的两个。进一步的,于所述头枕主体上配置有弹性施力部,所述弹性施力部与所述头枕杆弹性接触、并对所述头枕杆施加朝向所述传动副方向的弹性力。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施力部被构造为插装于所述头枕主体内的V形的簧片,所述簧片的两脚弹性顶推在所述头枕杆的外表面。进一步的,所述传动副包括固连于所述头枕杆上的齿条,以及随动于所述驱动轴并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的齿轮。进一步的,于所述头枕主体内设有供装配有所述齿条的所述头枕杆滑动插入的插装孔,于所述齿轮所在处的所述头枕主体上设有至少部分暴露所述齿条的、以使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在所述头枕主体的升降行程内保持啮合传动的连通孔。进一步的,所述齿条包括带有直齿段的齿条主体,形成在所述齿条主体上的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头枕杆配合设置,以抑制所述齿条主体相对于所述头枕杆的轴向运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装配部被构造为于所述头枕杆的一侧嵌装在所述头枕杆上的突起。进一步的,于所述齿条主体上设置有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二装配部与所述头枕杆配合设置,以抑制所述齿条主体相对于所述头枕杆的径向运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装配部被构造为形成在所述齿条顶部,并由所述头枕杆的顶部向下插装于所述头枕杆内的阶梯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座椅头枕升降调节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和驱动轴,以及连接在驱动轴和头枕主体之间的传动副,可将驱动装置输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转化为头枕主体沿头枕杆的上下滑动,从而实现头枕主体相对于座椅靠背的升降调节,并具有调节方式简单,易于操作的优点。(2)通过设置两个传动副,能够有效提高头枕主体在升降调节中的使用效果。(3)设置弹性施力部能够利于减小头枕杆与头枕主体之间的间隙,进而利于提高头枕主体在升降调节中的效果。(4)V形的簧片具有结构简单和安装方便的优点,且通过簧片的两脚在头枕杆外表面的弹性顶推,而可具有较好的顶推效果。(5)通过齿条和齿轮之间的配合实现旋转力的传递,能够实现头枕主体在升降中的无级调节,进而具有较好的使用灵活性。(6)头枕杆采用插装的方式安装在头枕主体上,具有安装方式简单,升降调节方便的优点;头枕主体上的连通孔,则利于保持齿轮与齿轮之间的啮合状态,进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7)齿条采用第一装配部与头枕杆连接,能够有效防止齿条本体相对于头枕杆发生轴向运动,而可利于齿条在工作中的稳定性。(8)突起的结构简单,便于齿条在头枕杆上的安装。(9)齿条采用第二装配部与头枕杆连接,能够有效防止齿条本体相对于头枕杆发生径向运动,而可利于齿条在工作中的稳定性。(10)通过阶梯部实现齿条与头枕杆间径向运动的限位,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的优点。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技术,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头枕主体安装在座椅靠背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头枕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头枕主体与头枕杆在连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爆炸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中间体与驱动装置及头枕杆在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A部放大图;图7为图5中的正视图;图8为图7中B-B方向剖视图;图9为图8中C部放大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中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齿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簧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座椅靠背,101-安装套;1-头枕主体,2-头枕杆,3-簧片,4-齿轮,5-电机,6-驱动轴,7-线束,8-齿条,9-紧固件;11-发泡体,12-头枕后盖,13-中间体,14-头枕前盖,15-头枕套,16-插装孔,17-嵌装槽,18-插装槽,19-连通孔;21-限位槽,22-嵌装孔;31-顶推端,32-弯折片;71-线束安装管;81-突起,82-卡槽,83-第二凸台,84-限位凸块,85-第一凸台。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涉及到的左、右、上、下等方位名词,是为了描述方便而基于图示状态下的用语,不应理解为构成对本技术结构的限定。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座椅头枕升降调节装置,装配在头枕主体和座椅靠背之间,用以实现头枕主体相对于座椅靠背的升降调节。该座椅头枕升降调节装置包括两并行设置的头枕杆,各头枕杆的一端固连在座椅靠背上,另一端向头枕主体延伸并被约束在头枕主体内,以使头枕主体可具有相对于头枕杆的滑动。该座椅头枕升降调节装置还包括相对于头枕主体固定设置,并可操作的联接至一驱动轴的驱动装置,以及配合设置在驱动轴和至少其一头枕杆之间的传动副。其中,传动副被构造为将来自驱动轴的旋转操作力传输至头枕主体,以驱使头枕主体具有沿头枕杆的升降运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头枕升降调节装置,装配在头枕主体(1)和座椅靠背(100)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头枕升降调节装置包括:/n两并行设置的头枕杆(2),各所述头枕杆(2)的一端固连在所述座椅靠背(100)上,另一端向所述头枕主体(1)延伸并被约束在所述头枕主体(1)内,以使所述头枕主体(1)可具有相对于所述头枕杆(2)的滑动;/n驱动装置,相对于所述头枕主体(1)固定设置,并可操作的联接至一驱动轴(6);/n传动副,配合设置在所述驱动轴(6)和至少其一所述头枕杆(2)之间;所述传动副被构造为将来自所述驱动轴(6)的旋转操作力传输至所述头枕主体(1),以驱使所述头枕主体(1)具有沿所述头枕杆(2)的升降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头枕升降调节装置,装配在头枕主体(1)和座椅靠背(100)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头枕升降调节装置包括:
两并行设置的头枕杆(2),各所述头枕杆(2)的一端固连在所述座椅靠背(100)上,另一端向所述头枕主体(1)延伸并被约束在所述头枕主体(1)内,以使所述头枕主体(1)可具有相对于所述头枕杆(2)的滑动;
驱动装置,相对于所述头枕主体(1)固定设置,并可操作的联接至一驱动轴(6);
传动副,配合设置在所述驱动轴(6)和至少其一所述头枕杆(2)之间;所述传动副被构造为将来自所述驱动轴(6)的旋转操作力传输至所述头枕主体(1),以驱使所述头枕主体(1)具有沿所述头枕杆(2)的升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头枕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副被配置为对应各所述头枕杆(2)设置的、分置在所述驱动装置两侧的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头枕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头枕主体(1)上配置有弹性施力部,所述弹性施力部与所述头枕杆(2)弹性接触、并对所述头枕杆(2)施加朝向所述传动副方向的弹性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头枕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施力部被构造为插装于所述头枕主体(1)内的V形的簧片(3),所述簧片(3)的两脚弹性顶推在所述头枕杆(2)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头枕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丁罗鳌郎春阳王玉峰张曼
申请(专利权)人:诺创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