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调整高度的智能汽车座椅头枕,所述自动调整高度的智能汽车座椅头枕包括:摄像头、红外传感器、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和可移动头枕,所述头枕通过传动装置安装在汽车座椅靠背上,所述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设在汽车座椅的前方,所述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安装在汽车座椅靠背侧面的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汽车座椅头枕不能自动调整高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调整高度的智能汽车座椅头枕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调整高度的智能汽车座椅头枕。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头枕位置对乘客安全性影响很大。不同身高的人员乘坐时都需要调整头枕高度。头枕调整过低容易在追尾时造成挥鞭伤,伤害到颈椎;而头枕位置较高时,如副驾驶座椅头枕高,影响驾驶员扭头观测旁边的视野,也会影响中、后排乘客观测前方的视野;中、后排头枕过高将干扰驾驶员从内后视镜观测车后的视野,存在安全隐患。当前市面上缺少同时具备主动根据乘客的头部位置自动调整高度以及无人乘坐时自动降低到最低位置的汽车座椅头枕。现有公开专利一种座椅头枕控制装置(CN202106880U)旨在倒车时降低后排头枕,扩大驾驶员视野,倒车时也存在追尾危险。自动调整状态的汽车座椅专利(CN205737035U)仅仅是记录不同驾驶员调整座椅后的位置,通过座椅记忆功能实现调整,仅限制为驾驶员座椅,也并非主动调整。座椅头枕的自调节方法及系统(CN108058630A)是通过乘客头部主动靠在头枕上,通过头枕上的压力传感器来探测乘客头部接触区域压力中心来判断头部位置从而调整头枕高度。如果乘客不主动把头部接触到头枕则无法实现调整功能,较为被动。一种座椅系统、车辆及调整头枕高度的方法(CN108312928A)描述了主动探测乘客头部高度的功能,但是不具备本专利的另外一个功能,检测到无人乘坐时和锁车时主动降低非驾驶员座椅。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调整高度的智能汽车座椅头枕,以解决现有汽车座椅头枕不能自动调整高度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调整高度的智能汽车座椅头枕,所述自动调整高度的智能汽车座椅头枕包括:摄像头、红外传感器、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和可移动头枕,所述头枕通过传动装置安装在汽车座椅靠背上,所述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设在汽车座椅的前方,所述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安装在汽车座椅靠背侧面的中部,红外传感器和座椅基准传感器连接中央处理器。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在汽车前排安装在的方向盘和/或副驾驶仪表台上,汽车后排的摄像头安装在顶棚内部或汽车B柱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摄像头位置相邻设置,摄像头检测是否有人坐在座椅上以及识别人体头部中心位置,红外传感器检测与乘客头部的距离L1。进一步地,所述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安装在座椅靠背侧面中间位置,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读取头枕中心到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的高度H1,红外传感器能够检测到与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之间的相对距离L2。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测量的头部中心位置角度α及L1、L2两组距离,可以计算出头部中心距离座椅基准位置的相对高度H2。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连接有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与头枕的传动装置连接,通过传动装置调整头枕使头枕中心到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的高度H1与头部中心距离座椅基准位置的相对高度H2一致,实现调整头枕中心高度适应人体头部。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调整高度的智能汽车座椅头枕,通过摄像头检测是否有人坐在汽车座椅上,同时识别人体头部中心,并且根据头部中心所处的摄像头拍摄画面的位置判断头部中心与红外线传感器的连线和座椅基准高度位置与红外线传感器连线的夹角α,红外传感器检测与人体头部的距离L1,以及检测与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的距离L2,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可以读取其到头枕中心的高度H1。检测到的信息传送至中央处理器,通过以上L1、L2两组距离参数以及所形成的夹角α可以计算出头部中心与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的高度H2。从而通过中央控制器调整头枕的高度位置H1,使其与人体头部正确贴合。同时,检测到非驾驶员座椅上没有人时,自动收起头枕,增大驾驶员的视野范围,增加驾驶过程的安全系数,锁车时,自动将非驾驶员座椅头枕自动降到最低位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调整高度的智能汽车座椅头枕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调整高度的智能汽车座椅头枕的驾驶员座椅头枕调节流程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调整高度的智能汽车座椅头枕的非驾驶员座椅头枕调节流程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调整高度的智能汽车座椅头枕的锁车后头枕调节流程图。图中:1-摄像头、2-红外传感器、3-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4-头枕。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调整高度的智能汽车座椅头枕,所述自动调整高度的智能汽车座椅头枕包括:摄像头1、红外传感器2、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3和可移动头枕4,所述头枕4通过传动装置安装在汽车座椅靠背上,所述摄像头1和红外传感器2设在汽车座椅的前方,所述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3安装在汽车座椅靠背侧面的中部,红外传感器2和座椅基准传感器连接中央处理器。摄像头1在汽车前排安装在的方向盘和/或副驾驶仪表台上,汽车后排的摄像头1安装在顶棚内部或汽车B柱位置;红外传感器2与摄像头1位置相邻设置,红外传感器与摄像头位置相邻设置,摄像头检测是否有人坐在座椅上以及识别人体头部中心位置,红外传感器检测与乘客头部的距离L1。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安装在座椅靠背侧面中间位置,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读取头枕中心到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的高度H1,红外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其与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之间的相对距离L2。参考图1,摄像头1首先检测座椅上是否有人,判断无人,则将头枕4自动降到最低位置,扩大驾驶员的视野;判断有人,识别乘客头中心位置,利用红外传感器2检测其与人体头部之间的相对距离L1,红外传感器2检测其与座椅基准位置之间的相对距离L2,中央处理器通过乘客头部中心所处摄像头拍摄画面的位置计算夹角α,然后根据测量的两组距离计算人体头部中心距离座椅基准位置的高度H2,计算结果传送至中央控制器,通过传动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调整高度的智能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调整高度的智能汽车座椅头枕包括:摄像头、红外传感器、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和可移动头枕,所述头枕通过传动装置安装在汽车座椅靠背上,所述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设在汽车座椅的前方,所述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安装在汽车座椅靠背侧面的中部,红外传感器和座椅基准传感器连接中央处理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调整高度的智能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调整高度的智能汽车座椅头枕包括:摄像头、红外传感器、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和可移动头枕,所述头枕通过传动装置安装在汽车座椅靠背上,所述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设在汽车座椅的前方,所述座椅基准位置传感器安装在汽车座椅靠背侧面的中部,红外传感器和座椅基准传感器连接中央处理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整高度的智能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在汽车前排安装在的方向盘和/或副驾驶仪表台上,汽车后排的摄像头安装在顶棚内部或汽车B柱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整高度的智能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摄像头位置相邻设置,摄像头检测是否有人坐在座椅上以及识别人体头部中心位置,红外传感器检测与乘客头部的距离L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雪梅,于阳,叶明,丁常伟,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王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