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卷筒充电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2690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卷筒充电桩系统,该技术方案对充电桩的散热结构进行了集中改进。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摒弃了充电枪的连接模式,采用缩进式的接头连接充电线路,不仅具有更好的保护性,而且供接头伸出的前端口可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作为进风口供气流流通。在此基础上,于控制箱底端和顶端分别设置风扇及孔板,使控制箱内外充分换热;从孔板输出的热风经倾斜导流板引导后直接从后机壳上部的上通孔阵列排出,这种引导模式有效克服了常规散热结构中所存在的热风局部回流问题,从而保证了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同时对充电桩接口的保护性更好,尤其适用于立体车库的卷筒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卷筒充电桩系统
本技术涉及立体车库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卷筒充电桩系统。
技术介绍
车辆无处停放的问题是城市的社会、经济、交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结果,立体停车设备的发展在国外,尤其在日本已有近30~40年的历史,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验上均已获得了成功。立体车库,又可称之为机械式停车设备,它是利用机械和电气系统组成的、用来存取车辆的设备,最早的立体车库出现在发达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稳步提升,立体车库成为街机国内城市停车难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特种设备目录中,将立体车库分为九大类,具体是:升降横移类、简易升降类、垂直循环类、水平循环类、多层循环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垂直升降类和汽车专用升降机。其中升降横移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垂直升降类是结构相对典型、市场上应用最多的类型。升降横移类立体车库,一般采用吊索驱动载车板升降,吊索卷绕在卷筒上,通过卷筒的旋转来控制吊索的释放量。卷筒及其驱动机构由电力为能量来源,目前,对于户外安装的立体车库而言,需要定期进行充电以保证能量供给。为此,诸多立体车库在建设时专门为卷筒及其驱动机构配置了充电桩。不同于常规电动汽车充电桩,卷筒充电桩的输出功率更大,因此,其内部热量积聚现象更为明显,尤其在连续为多组卷筒充电时,由于持续工作时间过长,内部温度甚至超过70℃,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卷筒充电桩系统,以解决常规卷筒充电桩散热效果有待改善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用于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卷筒充电桩系统,包括底座,前机壳,电动滑台,支撑臂,接头,前端口,电动门,控制箱,弧形外凸片,孔板,风扇,倾斜导流板,后机壳,下通孔阵列,上通孔阵列,其中,在底座的上端前部固定连接有前机壳,在底座上、位于前机壳后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滑台,在电动滑台上连接有支撑臂,在支撑臂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接头,在前机壳上、位于接头前方的位置开设有前端口,在前端口处设置有电动门;在前机壳的内侧固定连有控制箱,在控制箱的下端具有向后凸出的弧形外凸片,控制箱的顶端为孔板,在控制箱的底端设置有至少2个风扇,在前机壳内侧、位于孔板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倾斜导流板,在前机壳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机壳,后机壳顶压在弧形外凸片的后端,后机壳位于底座上,在后机壳的侧壁下部开设有下通孔阵列,在后机壳的侧壁上部开设有上通孔阵列,下通孔阵列的位置低于风扇,上通孔阵列位于倾斜导流板后方。作为优选,控制箱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在前机壳后端,在控制箱侧端开设有通孔。作为优选,在控制箱的侧端设置有把手。作为优选,在前机壳的侧壁上部具有一段前凸部,所述前凸部位于前端口上方。作为优选,前机壳与后机壳之间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后机壳呈弧面形状。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底座用于起到支撑、承载作用;前机壳和后机壳构成本充电桩的外部壳体结构;电动滑台用于驱动支撑臂前后运动,从而带动接头从前端口处伸出或缩入;支撑臂用于承载接头;接头为常规的充电桩接口,用于连接充电线路,其具体规格可依据本领域的一般技术常识实施;前端口用于供接头出入,当充电桩不使用时,由电动门对前端口加以封闭,当充电桩使用时,电动门开启,接头在电动滑台的驱动下从前端口伸出,进而连接充电线路执行充电,此时,支撑臂与前端口边缘之间的环隙可作为进风口;控制箱为充电桩的常规组件,其规格依照本领域的一般技术常识实施,控制箱为本技术着重予以散热的对象;弧形外凸片用于从中段对后机壳起到支撑作用;风扇驱动气流进入控制箱,并从孔板处排出;倾斜导流板将从孔板处排出的气流引导至上通孔阵列处排出;后机壳一方面用于同前机壳共同构建完整的壳体结构,另一方面用于设置下通孔阵列和上通孔阵列;下通孔阵列同上述环隙一同作为进风口,上通孔阵列作为出风口。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卷筒充电桩系统,该技术方案对充电桩的散热结构进行了集中改进。具体来看,本技术摒弃了充电枪的连接模式,采用缩进式的接头连接充电线路,不仅具有更好的保护性,而且供接头伸出的前端口可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作为进风口供气流流通。在此基础上,于控制箱底端和顶端分别设置风扇及孔板,使控制箱内外充分换热;从孔板输出的热风经倾斜导流板引导后直接从后机壳上部的上通孔阵列排出,这种引导模式有效克服了常规散热结构中所存在的热风局部回流问题,从而保证了散热效果。本技术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同时对充电桩接口的保护性更好,尤其适用于立体车库的卷筒充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立体图;图2是当拆除后机壳后,本技术从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图;图3是当拆除后机壳后,本技术从另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中,控制箱的立体图;图中:1、底座2、前机壳3、电动滑台4、支撑臂5、接头6、前端口7、电动门8、控制箱9、弧形外凸片10、孔板11、风扇12、倾斜导流板13、后机壳14、下通孔阵列15、上通孔阵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用于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卷筒充电桩系统,如图1~4所示,包括底座1,前机壳2,电动滑台3,支撑臂4,接头5,前端口6,电动门7,控制箱8,弧形外凸片9,孔板10,风扇11,倾斜导流板12,后机壳13,下通孔阵列14,上通孔阵列15,其中,在底座1的上端前部固定连接有前机壳2,在底座1上、位于前机壳2后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滑台3,在电动滑台3上连接有支撑臂4,在支撑臂4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接头5,在前机壳2上、位于接头5前方的位置开设有前端口6,在前端口6处设置有电动门7;在前机壳2的内侧固定连有控制箱8,在控制箱8的下端具有向后凸出的弧形外凸片9,控制箱8的顶端为孔板10,在控制箱8的底端设置有至少2个风扇11,在前机壳2内侧、位于孔板10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倾斜导流板12,在前机壳2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机壳13,后机壳13顶压在弧形外凸片9的后端,后机壳13位于底座1上,在后机壳13的侧壁下部开设有下通孔阵列14,在后机壳13的侧壁上部开设有上通孔阵列15,下通孔阵列14的位置低于风扇11,上通孔阵列15位于倾斜导流板12后方。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底座1用于起到支撑、承载作用;前机壳2和后机壳13构成本充电桩的外部壳体结构;电动滑台3用于驱动支撑臂4前后运动,从而带动接头5从前端口6处伸出或缩入;支撑臂4用于承载接头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卷筒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前机壳(2),电动滑台(3),支撑臂(4),接头(5),前端口(6),电动门(7),控制箱(8),弧形外凸片(9),孔板(10),风扇(11),倾斜导流板(12),后机壳(13),下通孔阵列(14),上通孔阵列(15),其中,在底座(1)的上端前部固定连接有前机壳(2),在底座(1)上、位于前机壳(2)后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滑台(3),在电动滑台(3)上连接有支撑臂(4),在支撑臂(4)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接头(5),在前机壳(2)上、位于接头(5)前方的位置开设有前端口(6),在前端口(6)处设置有电动门(7);在前机壳(2)的内侧固定连有控制箱(8),在控制箱(8)的下端具有向后凸出的弧形外凸片(9),控制箱(8)的顶端为孔板(10),在控制箱(8)的底端设置有至少2个风扇(11),在前机壳(2)内侧、位于孔板(10)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倾斜导流板(12),在前机壳(2)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机壳(13),后机壳(13)顶压在弧形外凸片(9)的后端,后机壳(13)位于底座(1)上,在后机壳(13)的侧壁下部开设有下通孔阵列(14),在后机壳(13)的侧壁上部开设有上通孔阵列(15),下通孔阵列(14)的位置低于风扇(11),上通孔阵列(15)位于倾斜导流板(12)后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卷筒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前机壳(2),电动滑台(3),支撑臂(4),接头(5),前端口(6),电动门(7),控制箱(8),弧形外凸片(9),孔板(10),风扇(11),倾斜导流板(12),后机壳(13),下通孔阵列(14),上通孔阵列(15),其中,在底座(1)的上端前部固定连接有前机壳(2),在底座(1)上、位于前机壳(2)后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滑台(3),在电动滑台(3)上连接有支撑臂(4),在支撑臂(4)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接头(5),在前机壳(2)上、位于接头(5)前方的位置开设有前端口(6),在前端口(6)处设置有电动门(7);在前机壳(2)的内侧固定连有控制箱(8),在控制箱(8)的下端具有向后凸出的弧形外凸片(9),控制箱(8)的顶端为孔板(10),在控制箱(8)的底端设置有至少2个风扇(11),在前机壳(2)内侧、位于孔板(10)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倾斜导流板(12),在前机壳(2)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机壳(13),后机壳(13)顶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国利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中瑞丸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