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前纵梁总成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
,具体是一种车辆前纵梁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因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领域的新兴产品。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产品,其动力总成和传统汽车的动力总成相差较大。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主要包括电动机、减速器、MCU、控制器等部件,传统汽车动力总成主要为发动机、变速器的电机及减速器,因此,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部件尺寸及布置空间不同,汽车内部结构和各结构的安装过程不同。汽车前纵梁作为汽车的重要承载部件之一,在电动汽车有限的布置空间中,对于前纵梁总成的强度及溃缩吸能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确保高速碰撞时的安全性。然而,现有的前纵梁总成,成型工艺复杂、回弹严重、成型困难;零件数量多、结构庞大、占用空间大,前纵梁总成重量大,不利于车身的轻量化设计,也不利于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提升;制作零部件过程中需要电泳,防腐要求高,投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辆前纵梁总成,所述前纵梁总成结构轻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前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前纵梁、第二前纵梁和第三前纵梁;/n所述第一前纵梁的后部形成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同时与所述第二前纵梁和所述第三前纵梁连接;/n所述第二前纵梁的后部具有适于连接地板前横梁的折弯连接部,所述第二前纵梁的上部贴合连接所述第三前纵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前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前纵梁、第二前纵梁和第三前纵梁;
所述第一前纵梁的后部形成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同时与所述第二前纵梁和所述第三前纵梁连接;
所述第二前纵梁的后部具有适于连接地板前横梁的折弯连接部,所述第二前纵梁的上部贴合连接所述第三前纵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纵梁、所述第二前纵梁和所述第三前纵梁均沿着车辆的X向布置,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前纵梁和所述第三前纵梁同时对接并形成接合面,所述第一接合部的接合面在YZ平面上的正投影轮廓围合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前纵梁和所述第三前纵梁的接合面在YZ平面上的正投影轮廓围合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纵梁、所述第二前纵梁和所述第三前纵梁内均具有至少一个空腔,所述空腔沿所述第一前纵梁、所述第二前纵梁和所述第三前纵梁的长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部内纵向间隔布设至少两层第一隔层以将所述第一接合部内的空腔分隔为至少三个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沿所述第一前纵梁的前后方向贯通,所述第三前纵梁的第三底壁与所述第二前纵梁的第二顶壁同时与其中一层所述第一隔层对接,所述第三前纵梁的第三顶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二前纵梁的第二底壁和第二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合部的第一顶壁、第一侧壁、第一底壁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前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底壁与最上层的所述第一隔层对接,所述第二前纵梁的前部设有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二顶壁与最上层的所述第一隔层对接,所述第二接合部内设有第二隔层以将所述第二接合部内的空腔分隔为至少两个第二空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隔层与所述第一隔层对接,所述第二空腔沿所述第二前纵梁的前后方向贯通。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浩,欧阳伟刚,李银玲,江万鹏,汪鹏,王兵,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