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汽车车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9719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汽车车体,包括底板、第一主侧架、第二主侧架、第一主副架、第二主副架、后主架和前主架,底板的一侧焊接有第一主侧架,底板的另一侧焊接有第二主侧架,底板的一端焊接有前主架,前主架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底板的另一端焊接有后主架,第一主侧架和第二主侧架的顶部焊接有若干个横梁,该汽车车体的整体外侧均通过连接杆连接有与汽车车体相同的侧架,利用双层侧架,提高车体整体的强度,两侧侧架之间安装有橡胶块,连接杆上安装有扭力弹簧,都能起到缓冲的作用,当遇到撞击的时候,车体不会发生变形,从而保护车内的乘客安全,当汽车撞击起火的时候,还能对车体进行灭火处理,灵活性强,稳定性能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汽车车体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度汽车车体。
技术介绍
汽车车身的作用主要是保护驾驶员以及构成良好的空气力学环境。好的车身不仅能带来更佳的性能,也能体现出车主的个性。汽车车身结构从形式上说,主要分为非承载式和承载式两种,汽车的不断增多,对汽车的安全也十分的重视,现有的汽车车体前后左右的强度都不是特别的坚固,当遇到撞击的时候,容易发生变形,会对车内的人进行挤压,对乘客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而且在汽车车体遇到撞击的时候,容易发生起火的现象,尤其在车头部位,不能实现快速灭火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强度汽车车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汽车车体,包括底板、第一主侧架、第二主侧架、第一主副架、第二主副架、后主架和前主架,所述底板的一侧焊接有第一主侧架,所述底板的另一侧焊接有第二主侧架,所述底板的一端焊接有前主架,所述前主架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底板的另一端焊接有后主架,所述第一主侧架和第二主侧架的顶部焊接有若干个横梁,所述第一主侧架的一侧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有第一主副架,所述第二主侧架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有第二主副架,所述前主架通过第三连接杆连接有前副架,所述后主架通过第四连接杆连接有后副架,所述第一主侧架和第二主侧架的两端均安装有喷水板,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上均套接有扭力弹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主侧架、第二主侧架、第一主副架和第二主副架的中部均设有门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主侧架和第一主副架之间,所述第二主侧架和第二主副架之间,所述前主架和前副架之间,所述后主架和后副架之间均设有橡胶块安装槽,所述橡胶块安装槽内设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主副架、第二主副架、后副架和前副架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分别与第二主侧架和第二主副架焊接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与第一主侧架和第一主副架焊接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杆分别与前主架和前副架焊接相连,所述第四连接杆分别与后主架和后副架焊接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水板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主侧架和第二主侧架的前后两端上,所述喷水板通过水管与水箱内的离心水泵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主侧架、第二主侧架、第一主副架、第二主副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后主架、后副架、前主架、前副架、第三连接杆、横梁和第四连接杆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车体的整体外侧均通过连接杆连接有与汽车车体相同的侧架,利用双层侧架,提高车体整体的强度,两侧侧架之间安装有橡胶块,连接杆上安装有扭力弹簧,都能起到缓冲的作用,当遇到撞击的时候,车体不会发生变形,从而保护车内的乘客安全,当汽车撞击起火的时候,还能对车体进行灭火处理,灵活性强,稳定性能强,结构简单,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第一主侧架,3、第二主侧架,4、第一主副架,5、第二主副架,6、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8、后主架,9、后副架,10、前主架,11、散热孔,12、前副架,13、第三连接杆,14、橡胶块,15、横梁,16、门槽,17、喷水板,18、扭力弹簧,19、橡胶块安装槽,20、第四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汽车车体,包括底板1、第一主侧架2、第二主侧架3、第一主副架4、第二主副架5、后主架8和前主架10,底板1的一侧焊接有第一主侧架2,底板1的另一侧焊接有第二主侧架3,底板1的一端焊接有前主架10,前主架10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1,底板1的另一端焊接有后主架8,第一主侧架2和第二主侧架3的顶部焊接有若干个横梁15,第一主侧架2的一侧通过第二连接杆7连接有第一主副架4,第二主侧架3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杆6连接有第二主副架5,前主架10通过第三连接杆13连接有前副架12,后主架8通过第四连接杆20连接有后副架9,第一主侧架2和第二主侧架3的两端均安装有喷水板17,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第三连接杆13和第四连接杆20上均套接有扭力弹簧18。第一主侧架2、第二主侧架3、第一主副架4和第二主副架5的中部均设有门槽16。第一主侧架2和第一主副架4之间,第二主侧架3和第二主副架5之间,前主架10和前副架12之间,后主架8和后副架9之间均设有橡胶块安装槽19,橡胶块安装槽19内设有橡胶块14,橡胶块14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主副架4、第二主副架5、后副架9和前副架12上。第一连接杆6分别与第二主侧架3和第二主副架5焊接相连,第二连接杆7分别与第一主侧架2和第一主副架4焊接相连,第三连接杆13分别与前主架10和前副架12焊接相连,第四连接杆20分别与后主架8和后副架9焊接相连。喷水板17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主侧架2和第二主侧架3的前后两端上,喷水板17通过水管与水箱内的离心水泵相连。第一主侧架2、第二主侧架3、第一主副架4、第二主副架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后主架8、后副架9、前主架10、前副架12、第三连接杆13、横梁15和第四连接杆20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工作原理:一种高强度汽车车体,包括底板1、第一主侧架2、第二主侧架3、第一主副架4、第二主副架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后主架8、后副架9、前主架10、散热孔11、前副架12、第三连接杆13、橡胶块14、横梁15、门槽16、喷水板17、扭力弹簧18、橡胶块安装槽19和第四连接杆20,该汽车车体的两侧均焊接有第一主侧架2和第二主侧架3,第一主侧架2和第二主侧架3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主副架4和第二主副架5,汽车车体的前端前主架10连接有前副架12,汽车车体的后端的后主架8上连接有后副架9,第一连接杆6分别与第二主侧架3和第二主副架5焊接相连,第二连接杆7分别与第一主侧架2和第一主副架4焊接相连,第三连接杆13分别与前主架10和前副架12焊接相连,第四连接杆20分别与后主架8和后副架9焊接相连,提高主副架连接的稳定性能,主副架之间安装有橡胶块14,当汽车遇到撞击的时候,副架受到先撞击会出现变形,副架会挤压橡胶块14,橡胶块14再挤压主架,橡胶块14起到缓冲的作用,具有防止主架变形的功能,第一主侧架2和第二主侧架3的顶部通过横梁15焊接相连,底部通过底板1焊接相连,从而提高整个车架的稳定性能,而且主副架连接的连接杆上套接有扭力弹簧18,利用扭力弹簧18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当遇到汽车着火的现象,可以打开水箱内的水泵电源,让水泵将水箱内的水快速输送到喷水板17内,通过喷水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汽车车体,包括底板(1)、第一主侧架(2)、第二主侧架(3)、第一主副架(4)、第二主副架(5)、后主架(8)和前主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一侧焊接有第一主侧架(2),所述底板(1)的另一侧焊接有第二主侧架(3),所述底板(1)的一端焊接有前主架(10),所述前主架(10)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1),所述底板(1)的另一端焊接有后主架(8),所述第一主侧架(2)和第二主侧架(3)的顶部焊接有若干个横梁(15),所述第一主侧架(2)的一侧通过第二连接杆(7)连接有第一主副架(4),所述第二主侧架(3)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杆(6)连接有第二主副架(5),所述前主架(10)通过第三连接杆(13)连接有前副架(12),所述后主架(8)通过第四连接杆(20)连接有后副架(9),所述第一主侧架(2)和第二主侧架(3)的两端均安装有喷水板(17),所述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第三连接杆(13)和第四连接杆(20)上均套接有扭力弹簧(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汽车车体,包括底板(1)、第一主侧架(2)、第二主侧架(3)、第一主副架(4)、第二主副架(5)、后主架(8)和前主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一侧焊接有第一主侧架(2),所述底板(1)的另一侧焊接有第二主侧架(3),所述底板(1)的一端焊接有前主架(10),所述前主架(10)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1),所述底板(1)的另一端焊接有后主架(8),所述第一主侧架(2)和第二主侧架(3)的顶部焊接有若干个横梁(15),所述第一主侧架(2)的一侧通过第二连接杆(7)连接有第一主副架(4),所述第二主侧架(3)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杆(6)连接有第二主副架(5),所述前主架(10)通过第三连接杆(13)连接有前副架(12),所述后主架(8)通过第四连接杆(20)连接有后副架(9),所述第一主侧架(2)和第二主侧架(3)的两端均安装有喷水板(17),所述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第三连接杆(13)和第四连接杆(20)上均套接有扭力弹簧(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汽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侧架(2)、第二主侧架(3)、第一主副架(4)和第二主副架(5)的中部均设有门槽(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汽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侧架(2)和第一主副架(4)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田方增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派斯汽车车身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