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487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冷凝器、接水盘、用于连通所述的接水盘和所述的冷凝器的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的进水管上的泵、凉水塔、用于连通所述的凉水塔和所述的冷凝器的出水管,所述的凉水塔和所述的接水盘相连通,所述的接水盘、所述的泵以及所述的冷凝器的上端部大致在同一高度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接水盘的出水口、泵以及冷凝器的出水口大致在同一高度上,使得可以采用低扬程、小功率、大流量的泵来满足水的输送,从而可以达到降低电耗,节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冷却循环系统通常包括冷凝器、冷却水供水装置、以及将冷却水供水装置中的水输送进冷凝器的泵,通常冷却水供水装置安装在高处,而泵安装在低处,一般为安装在地面上。现有技术中的这种结构存在能耗大的问题,通常输送300m3水需要采用电机功率为37KW左右的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耗低的冷却循环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冷凝器、接水盘、用于连通所述的接水盘和所述的冷凝器的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的进水管上的泵、凉水塔、用于连通所述的凉水塔和所述的冷凝器的出水管,所述的凉水塔和所述的接水盘相连通,所述的接水盘、所述的泵以及所述的冷凝器的上端部大致在同一高度上。本技术中所说的“大致在同一高度上”是指三者的高度差在0.5m之内。具体地,所述的进水管与所述的接水盘的连接处、所述的泵的中心、以及所述的冷凝器的出水口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具体地,所述的冷凝器的出水口位于所述的冷凝器的顶部,所述的冷凝器的进水口位于所述的冷凝器的底部。具体地,所述的进水管与所述的接水盘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的接水盘的侧壁上。更具体地,所述的进水管与所述的接水盘的连接处至所述的接水盘的底部的距离为所述的接水盘总高度的0.3~0.6,从而使得冷水能够更好的被泵抽吸至冷凝器中。具体地,所述的出水管包括一端与所述的冷凝器的出水口相连通且另一端伸入所述的凉水塔内的第一管、位于所述的凉水塔内且下端与所述的第一管相连通的第二管、与所述的第二管的上端相连通且设置有多个出水孔的第三管,从而将冷凝器中出来的热水输送至凉水塔,通过第三管喷淋至凉水塔内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降温冷却后的水再流入接水盘中进行循环使用。更具体地,所述的凉水塔的个数为两个及以上,每个所述的凉水塔内均设置有所述的第二管和所述的第三管,所述的第一管的另一端分别伸至两个及以上所述的凉水塔内,且所述的第一管的另一端部封闭,从而使得冷凝器中出来的热水能够更好的冷却。具体地,所述的冷却循环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凉水塔的顶部外侧的电机、设置在所述的凉水塔的顶部内侧且与所述的电机相连接的风叶,从而使得冷凝器中出来的热水能够更好的冷却。具体地,所述的凉水塔安装在所述的接水盘的上方且所述的凉水塔的下部与所述的接水盘相连通。更具体地,所述的凉水塔的个数为两个及以上,且两个及以上的所述凉水塔并排设置在所述的接水盘上。本技术中的方位词是以冷却循环系统实际的方位进行的限定。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通过使接水盘的出水口、泵以及冷凝器的出水口大致在同一高度上,使得可以采用低扬程、小功率、大流量的泵来满足水的输送,从而可以达到降低电耗,节能的目的。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中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冷凝器;2、接水盘;3、进水管;4、泵;5、凉水塔;6、第一管;7、第二管;8、第三管;9、电机;10、风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冷凝器1、接水盘2、用于连通接水盘2和冷凝器1的进水管3、设置在进水管3上的泵4、凉水塔5、用于连通凉水塔5和冷凝器1的出水管。进水管3与接水盘2的连接处、泵4的中心、以及冷凝器1的出水口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即三者的高度差在0.5m之内,最优选三者的高度在同一水平面上)。进水管3与接水盘2的连接处位于接水盘2的侧壁上,进水管3与接水盘2的连接处至接水盘2的底部的距离为接水盘2总高度的0.3~0.6,从而使得冷水能够更好的被泵4抽吸至冷凝器1中。冷凝器1的出水口位于冷凝器1的顶部,冷凝器1的进水口位于冷凝器1的底部。凉水塔5的个数为两个及以上,本实施例中凉水塔5的个数为两个且并排安装在接水盘2的上方,并且,凉水塔5的底部与接水盘2的底部之间具有容纳冷却水的空间。凉水塔5的下部与接水盘2相连通,从而凉水塔5中冷却后的水可以流入接水盘2中。出水管包括一端与冷凝器1的出水口相连通且另一端依次伸入两个凉水塔5内的第一管6、位于凉水塔5内且下端与第一管6相连通的第二管7、与第二管7的上端相连通且设置有多个出水孔的第三管8,每个凉水塔5内均设置有第二管7和第三管8,第一管6的另一端部封闭。冷却循环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凉水塔5的顶部外侧的电机9、设置在凉水塔5的顶部内侧且与电机9相连接的风叶10。本技术中,接水盘2中的冷却水经进水管3和泵4输送至冷凝器1的底部,对需要冷凝的物料进行冷凝降温,冷却水经与物料进行热交换后至冷凝器1的出水口排出,并经第一管6、第二管7和第三管8喷淋至凉水塔5,并在凉水塔5顶部的风叶10转动所产生的风的作用下,加速冷却并落至凉水塔5底,进而流入接水盘2中实现冷却水的循环。本实施例的冷却循环系统,在需要输送450m3的水时,采用的泵4的电机9功率为30kw即可,从而具有降低电耗,节能的优点。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冷凝器(1)、接水盘(2)、用于连通所述的接水盘(2)和所述的冷凝器(1)的进水管(3)、设置在所述的进水管(3)上的泵(4)、凉水塔(5)、用于连通所述的凉水塔(5)和所述的冷凝器(1)的出水管,所述的凉水塔(5)和所述的接水盘(2)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水盘(2)、所述的泵(4)以及所述的冷凝器(1)的上端部大致在同一高度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冷凝器(1)、接水盘(2)、用于连通所述的接水盘(2)和所述的冷凝器(1)的进水管(3)、设置在所述的进水管(3)上的泵(4)、凉水塔(5)、用于连通所述的凉水塔(5)和所述的冷凝器(1)的出水管,所述的凉水塔(5)和所述的接水盘(2)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水盘(2)、所述的泵(4)以及所述的冷凝器(1)的上端部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3)与所述的接水盘(2)的连接处、所述的泵(4)的中心、以及所述的冷凝器(1)的出水口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器(1)的出水口位于所述的冷凝器(1)的顶部,所述的冷凝器(1)的进水口位于所述的冷凝器(1)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3)与所述的接水盘(2)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的接水盘(2)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3)与所述的接水盘(2)的连接处至所述的接水盘(2)的底部的距离为所述的接水盘(2)总高度的0.3~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新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佳之味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