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化酶投加混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480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化酶投加混料系统,包括调浆装置、加酶装置,所述的调浆装置包括配料罐、上料罐、配料管、安装在配料管上的中转泵、安装在中转泵和上料罐之间的配料管上的混合器、与混合器相连通的加酸组件;混合器包括第一管部、开设在第一管部上且与配料管的上游相连通的进料口、与第一管部相连通且延伸方向与第一管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第二管部、开设在第二管部上且与加酸组件相连通的进酸口、与第一管部相连通且最大内径大于第一管部的最大内径的第三管部、开设在第三管部上且与配料管的下游相连通的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特定结构的混合器,能够使得淀粉浆和酸混合的更加均匀,从而有利于后续反应的进行。从而有利于后续反应的进行。从而有利于后续反应的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化酶投加混料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化酶投加混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将淀粉浆与酸混合通常是利用淀粉浆与酸在管道中流通时形成的旋流等进行自动混合,但是,这种混合方式较难控制,从而可能存在淀粉浆与酸混合不均匀的问题,从而导致上料罐中淀粉浆与酸仍未混合均匀,而不利于后续液化反应,从而导致产品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淀粉浆和酸混合均匀的液化酶投加混料系统。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液化酶投加混料系统,包括调浆装置以及向所述的调浆装置加入液化酶的加酶装置,所述的调浆装置包括配料罐、上料罐、用于连通所述的配料罐和所述的上料罐的配料管、安装在所述的配料管上的中转泵、安装在所述的中转泵和所述的上料罐之间的配料管上的混合器、与所述的混合器相连通的加酸组件;所述的混合器包括第一管部、开设在所述的第一管部上且与所述的配料管的上游相连通的进料口、与所述的第一管部相连通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的第一管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第二管部、开设在所述的第二管部上且与所述的加酸组件相连通的进酸口、与所述的第一管部相连通且最大内径大于所述的第一管部的最大内径的第三管部、开设在所述的第三管部上且与所述的配料管的下游相连通的出料口。
[0006]本技术通过在中转泵和上料罐之间的配料管上安装具有特定结构的混合器,从而避免由于淀粉浆和酸混合不均匀而导致的产品不稳定的问题。
[0007]本技术中,所述的第一管部、所述的第二管部、所述的第三管部为一个整体,可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次塑型形成的三通结构,并且优选使用耐酸碱的材质。
[0008]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管部包括一端开设有所述的进料口的外管、位于所述的外管内且开口朝向所述的进料口的相反侧的第一内管、位于所述的外管内且开口朝向所述的进料口的第二内管,所述的第一内管的自由端部和所述的第二内管的自由端部之间形成有空隙,所述的空隙的中心位于所述的第二管部的轴心线上,所述的第二管部与所述的外管相连接,所述的第三管部与所述的外管的另一端相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内管的横截面自所述的进料口向着所述的出料口逐渐缩小,所述的第一内管的一端与所述的外管的内壁相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内管的自由端所在横截面的内径为所述的外管内径的0.5~0.6倍,所述的第一内管的长度为所述的外管总长度的0.15~0.25倍。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内管包括呈圆柱体状的第一部分、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的外管和所述的第三管部的连接处相固定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的第一部分的内径为所述的外管内径的0.72~0.82倍,所述的第一部分的长度为所述的外管总长度的0.1~0.2倍;所述的第二部分的横截面自所述的进料口向所述的出料口逐渐增大,所述的第二部分的长度为所述的外管总长度的0.15~0.25倍。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内管的自由端和所述的第二内管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的外管总长度的0.05~0.1倍。
[0012]优选地,所述的第三管部包括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管部相固定连接的第三部分、一端与所述的第三部分的另一端相固定连接的第四部分、一端与所述的第四部分的另一端相固定连接的第五部分、一端与所述的第五部分的另一端相固定连接的第六部分,所述的出料口开设在所述的第六部分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三部分的横截面自所述的进料口向所述的出料口逐渐增大;所述的第四部分呈圆柱体状,所述的第四部分的内径为所述的第三部分与所述的第一管部连接处所在横截面的内径的1.5~1.6倍;所述的第五部分的横截面自所述的进料口向所述的出料口逐渐缩小;所述的第六部分呈圆柱体状,所述的第六部分的内径和所述的第三部分与所述的第一管部连接处所在横截面的内径相同;所述的第三部分和所述的第四部分的长度比为1:(1.1~1.3);所述的第三部分和所述的第五部分的长度比为1: (0.9~1.1);所述的第三部分和所述的第六部分的长度比为1:(1.1~1.3);所述的第三管部的总长度与所述的第一管部的总长度的比值为(1.3~1.4):1。
[0013]本技术使用的混合器可以通过第一内管使料液进入空隙,酸液通过第二管体进入空隙中与料液汇合,并随着料液进入第三管部,在第三管部中进一步混合均匀。
[0014]根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调浆装置位于第一室,所述的加酶装置位于第二室,所述的第一室与所述的第二室相独立设置,且所述的第二室为恒温室。本技术通过将加酶装置安装在恒温室中,从而避免了生产车间高温对酶的影响。
[0015]根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液化酶投加混料系统还包括能够控制所述的调浆装置以及所述的加酶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所述的调浆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的混合器和所述的上料罐之间的配料管上的质量流量计;所述的加酶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的第二室的电子衡、设置在所述的电子衡上的酶罐、分别与所述的酶罐以及所述的调浆装置相连通的加酶管、安装在所述的加酶管上的加酶泵组件;所述的电子衡、所述的加酶泵组件、所述的质量流量计以及所述的中转泵分别与所述的自动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的质量流量计与所述的加酶泵组件相联锁,所述的中转泵与所述的质量流量计相联锁;所述的加酶管与所述的上料罐相连通。
[0016]根据一种具体且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的调浆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的配料罐和所述的中转泵之间的配料管相连通的加碱组件;所述的加碱组件包括与所述的配料管相连通的加碱管、安装在所述的加碱管上的加碱泵组件,所述的加碱泵组件与所述的质量流量计相联锁;所述的加酸组件包括与所述的配料管相连通的加酸管、安装在所述的加酸管上的加酸泵组件,所述的加酸泵组件与所述的质量流量计相联锁。
[0017]本技术中,所述的加碱泵组件和所述的加酸泵组件均与所述的自动控制系统相连接。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的使用,可以实现在线、自动加酸碱调节pH。
[0018]优选地,所述的加碱组件和所述的加酸泵组件均使用耐酸碱材质。
[0019]根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液化酶投加混料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的配料罐以及所述的上料罐相连通的冷凝水管、与所述的配料罐和所述的中转泵之间的配料管相连通的一次水管。
[0020]本技术中,自动控制系统使用的是DCS系统。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的使用,可以实现在线、自动加酶。
[0021]优选地,所述的自动控制系统安装在第三室,即中控室中,从而便于操作人员监控。
[002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23]本技术通过采用特定结构的混合器,能够使得淀粉浆和酸混合的更加均匀,从而有利于后续反应的进行。
附图说明
[0024]附图1为本技术中具体实施例的液化酶投加混料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2为本技术中具体实施例的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化酶投加混料系统,包括调浆装置以及向所述的调浆装置加入液化酶的加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浆装置包括配料罐(111)、上料罐(118)、用于连通所述的配料罐(111)和所述的上料罐(118)的配料管、安装在所述的配料管上的中转泵(113)、安装在所述的中转泵(113)和所述的上料罐(118)之间的配料管上的混合器(115)、与所述的混合器(115)相连通的加酸组件;所述的混合器(115)包括第一管部、开设在所述的第一管部上且与所述的配料管的上游相连通的进料口(11)、与所述的第一管部相连通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的第一管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第二管部(21)、开设在所述的第二管部(21)上且与所述的加酸组件相连通的进酸口(22)、与所述的第一管部相连通且最大内径大于所述的第一管部的最大内径的第三管部、开设在所述的第三管部上且与所述的配料管的下游相连通的出料口(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酶投加混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管部包括一端开设有所述的进料口(11)的外管(12)、位于所述的外管(12)内且开口朝向所述的进料口(11)的相反侧的第一内管(13)、位于所述的外管(12)内且开口朝向所述的进料口(11)的第二内管,所述的第一内管(13)的自由端部和所述的第二内管的自由端部之间形成有空隙,所述的空隙的中心位于所述的第二管部(21)的轴心线上,所述的第二管部(21)与所述的外管(12)相连接,所述的第三管部与所述的外管(12)的另一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化酶投加混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内管(13)的横截面自所述的进料口(11)向着所述的出料口(35)逐渐缩小,所述的第一内管(13)的一端与所述的外管(12)的内壁相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内管(13)的自由端所在横截面的内径为所述的外管(12)内径的0.5~0.6倍,所述的第一内管(13)的长度为所述的外管(12)总长度的0.15~0.25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化酶投加混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内管包括呈圆柱体状的第一部分(14)、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部分(14)以及所述的外管(12)和所述的第三管部的连接处相固定连接的第二部分(15);所述的第一部分(14)的内径为所述的外管(12)内径的0.72~0.82倍,所述的第一部分(14)的长度为所述的外管(12)总长度的0.1~0.2倍;所述的第二部分(15)的横截面自所述的进料口(11)向所述的出料口(35)逐渐增大,所述的第二部分(15)的长度为所述的外管(12)总长度的0.15~0.25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化酶投加混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内管(13)的自由端和所述的第二内管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的外管(12)总长度的0.05~0.1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酶投加混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管部包括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管部相固定连接的第三部分(31)、一端与所述的第三部分(31)的另一端相固定连接的第四部分(32)、一端与所述的第四部分(32)的另一端相固定连接的第五部分(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新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佳之味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