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气液溶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636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的气液溶合装置,包括外壳和搅拌机构;外壳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液段、混合段和搅拌段;进液段和搅拌段的内径均大于混合段;进液段开设有连通外界与进液段内部的进液口;混合段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混合段内部的进气口;搅拌机构内置于搅拌段内,并用于对进入搅拌段内的气液进行搅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的气液溶合装置,其能降低因瓶内气压减小而造成二氧化碳等气体供给减少、以及二氧化碳等气体供给不完全的影响,最大效率的利用瓶内二氧化碳。利用瓶内二氧化碳。利用瓶内二氧化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气液溶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液溶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的气液溶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将气体溶解于水中所得到的溶气液,可以有多种用途,以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水中所得到的碳酸水为例,2000ppm-4000ppm高浓度的碳酸饮料作为饮料食用,也可以将碳酸水溶解于温水从而获得400ppm-1600ppm的人工碳酸水作为温泉使用,以及作为工业用途的碳酸气溶气液等,如,通过每天浸泡碳酸温泉15-30分钟,可以对人体的血管有扩张作用,从而改善血管的健康状况,这已是得到了科学家们的认证,通过泡碳酸温泉来改善身体,通过1000ppm以上高浓度的碳酸泉浴来治疗与血液循环相关联的疾病,也在世界上很多医院在应用;正是因为碳酸泉水具有这种社会市场价值,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人工的制造碳酸泉的方法。例如市场上有一种泡腾片药片在销售,这种药剂放入水中可以短暂获得较低浓度的碳酸水。
[0003]然而,现有的因为二氧化碳通常以液态高压气瓶灌装保存作为气源,在不断输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罐内的气压逐渐减小,而不能将汽罐内的二氧化碳完全输出,导致瓶内残留较多,不能最大效率的利用瓶内二氧化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气液溶合装置,其能降低因瓶内气压减小而造成二氧化碳等气体供给减少、以及二氧化碳等气体供给不完全的影响,最大效率的利用瓶内二氧化碳。
[0005]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高效的气液溶合装置,包括外壳和搅拌机构;所述外壳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液段、混合段和搅拌段;所述进液段和所述搅拌段的内径均大于所述混合段;所述进液段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进液段内部的进液口;所述混合段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混合段内部的进气口;所述搅拌机构内置于所述搅拌段内,并用于对进入所述搅拌段内的气液进行搅拌。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的朝向与所述进液段和所述混合段的排列方向相同。
[0008]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内壳和叶轮;所述内壳匹配插装于所述搅拌段内,所述内壳与所述搅拌段同轴设置,且所述内壳的外侧壁与所述搅拌段的内侧壁密闭贴合;所述内壳靠近所述混合段的一端开设有导液通道,所述导液通道沿所述内壳的周向倾斜;所述内壳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叶轮安装在所述内壳内,并可相对所述内壳绕所述叶轮的中心轴线旋转;所述叶轮的正面朝向所述混合段,且所述叶轮位于所述导液通道和所述出液口之间。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液通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导液通道沿所述内壳的周向依次间隔排列。
[0010]进一步地,所述内壳内固定穿设有安装轴;所述叶轮套设在所述安装轴外,与所述
安装轴轴向和周向均可相对运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内壳包括盖板和具有开口的筒体;所述盖板封罩所述开口;所述盖板和所述筒体通过卡扣结构连接,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卡勾和与所述卡勾扣合的卡槽;所述导液通道开设在所述盖板上,所述出液口开设在所述筒体的筒底。
[0012]进一步地,所述导液通道的倾斜方向与叶轮的叶片倾斜方向相反。
[0013]进一步地,所述高效的气液溶合装置还包括控制阀和压力开关;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进气口与外部气源的通断;所述压力开关用于检测所述进液段内的压力值,并根据所述压力值控制所述控制阀的开闭。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进液段开设有内螺纹。
[0015]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段开设有外螺纹。
[0016]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技术通过设置进液段、混合段和搅拌段,进液段和所述搅拌段的内径均大于所述混合段,且进液段开设有进液口,混合段开设进气口,如此,在进液段的水流流经混合段时,由于混合段的内径小于进液段,水流经过混合段的流速将变大并射向搅拌段,如此,使得与混合段连通的进气口处形成较低的负压,从而可将与进气口处连通的如二氧化碳等的气体吸入,降低因瓶内气压减小而造成气体供给减少、以及气体供给不完全的影响,最大效率的利用瓶内的气体。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高效的气液溶合装置的剖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搅拌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0、外壳;11、进液段;111、进液口;12、混合段;121、进气口;13、搅拌段;20、搅拌机构;21、内壳;211、盖板;212、筒体;22、叶轮;30、安装轴;40、导液通道;50、压力开关;60、内螺纹;70、外螺纹;80、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2]如图1-2所示的一种高效的气液溶合装置,包括外壳10和搅拌机构20;外壳10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液段11、混合段12和搅拌段13,具体地,进液段11、混合段12和搅拌段13沿外壳10的延伸方向排列且同轴设置;该进液段11和搅拌段13的内径均大于混合段12;进液段11开设有连通外界与进液段11内部的进液口111;混合段12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混合段12内部的进气口121;搅拌机构20内置于搅拌段13内,并用于对进入搅拌段13内的气液进行搅拌,具体,搅拌段13开设供经搅拌后的气液输出的出口。
[0023]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原水或溶液经进液口111进入进液段11内,装如二氧化碳等的气体的瓶与进气口121连通,之后流入混合段12时,此时,气体溶于原水或溶液内形成气液混合液,而由于混合段12的内径小于进液段11的内径,气液混合液流经混合段12的流速变变大并射向搅拌段13,如此,使得与混合段12连通的进气口121处形成较低的负压,即,小
于正常大气压,从而可将与进气口121处连通的气体(如二氧化碳)吸入混合段12,降低因瓶内气压减小而造成如二氧化碳等的气体供给减少、以及气体供给不完全的影响,最大效率的利用瓶内如二氧化碳等的气体,原水(或溶液)与气体一起进入搅拌段13内并被搅拌机构20搅拌,形成浓度更高的气液混合液,如,碳酸水溶气液。
[0024]上述结构中,需要说明的是,混合段12连通的进气口121处形成负压大小可通过对其长度和直径的设计比例来实现控制,而为了使得进气口121处形成合适范围的负压,可将混合段12的内径设置的尽可能的小,以使得溶液在经过此处的水流足够大到进气口121处的负压可实现对气体的反吸。
[0025]进一步地,进液口111的朝向与进液段11和混合段12的排列方向相同,此时,不改变水流流向,确保水流的速度。
[0026]具体地,搅拌机构20包括内壳21和叶轮22;内壳21匹配插装于搅拌段13内,且内壳21的外侧壁与搅拌段13的内侧壁密闭贴合,内壳21与搅拌段13同轴设置,即,内壳21的外侧壁与搅拌段13的内侧壁之间不存在间隙,从而可避免水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气液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搅拌机构;所述外壳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液段、混合段和搅拌段;所述进液段和所述搅拌段的内径均大于所述混合段;所述进液段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进液段内部的进液口;所述混合段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混合段内部的进气口;所述搅拌机构内置于所述搅拌段内,并用于对进入所述搅拌段内的气液进行搅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气液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的朝向与所述进液段和所述混合段的排列方向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气液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内壳和叶轮;所述内壳匹配插装于所述搅拌段内,所述内壳与所述搅拌段同轴设置,且所述内壳的外侧壁与所述搅拌段的内侧壁密闭贴合;所述内壳靠近所述混合段的一端开设有导液通道,所述导液通道沿所述内壳的周向倾斜;所述内壳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叶轮安装在所述内壳内,并可相对所述内壳绕所述叶轮的中心轴线旋转;所述叶轮的正面朝向所述混合段,且所述叶轮位于所述导液通道和所述出液口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的气液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通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引飞梁巨超冯继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瑞霖长生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