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溶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636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溶合装置,包括外管和第一内管;第一内管包括均位于外管内并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的外壁与外管的内壁之间间隔形成进液腔,进液腔开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二段的外壁和外管的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沿外管轴向延伸的第一螺旋槽;第一螺旋槽的上端形成有与进液腔连通的第二进液口;第二进液口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进液口的横截面积;第一螺旋槽的下端形成有第一出液口;第三段的外壁和外管的内壁之间间隔形成出液腔;出液腔与第一出液口连通,并开设有连通出液腔与外部的第二出液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提高溶解度,以获得浓度较高的气液混合液。液。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溶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液混合液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液溶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将气体溶解于水中所得到的溶气液,可以有多种用途,以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水中所得到的碳酸水为例,2000ppm-4000ppm高浓度的碳酸饮料作为饮料食用,也可以将碳酸水溶解于温水从而获得400ppm-1600ppm的人工碳酸水作为温泉使用,以及作为工业用途的碳酸气溶气液等;如,通过每天浸泡碳酸温泉15-30分钟,可以对人体的血管有扩张作用,从而改善血管的健康状况,这已是得到了科学家们的认证,通过泡碳酸温泉来改善身体,通过1000ppm以上高浓度的碳酸泉浴来治疗与血液循环相关联的疾病,也在世界上很多医院在应用;正是因为碳酸泉水具有这种社会市场价值,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人工的制造碳酸泉的方法。例如市场上有一种泡腾片药片在销售,这种药剂放入水中可以短暂获得较低浓度的碳酸水。
[0003]然而,现有的气体难以溶入原水中,导致获得的气液混合液的浓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溶合装置,其能提高溶解度,以获得浓度较高的气液混合液。
[0005]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气液溶合装置,包括外管和第一内管;所述第一内管包括均位于所述外管内并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之间间隔形成进液腔,所述进液腔开设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二段的外壁和所述外管的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沿所述外管轴向延伸的第一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槽的上端形成有与所述进液腔连通的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进液口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螺旋槽的下端形成有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三段的外壁和所述外管的内壁之间间隔形成出液腔;所述出液腔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并开设有连通所述出液腔与外部的第二出液口。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段的外壁开设有具有侧开口的螺旋状的凹槽;所述侧开口所在的第二段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紧闭贴合以形成所述第一螺旋槽。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的内部依次连通,且三者的内部共同构成内腔;所述内腔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内腔分隔成上下分布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并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细孔;所述第一进液口开设在所述第一腔体的腔壁上;所述第一段的上端密闭穿设于所述外管的顶端,并开设有连通所述外管外部和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三进液口;所述第三段的侧壁开设有侧进液口,且所述第三段的底部开设有第一下出液口;所述侧进液口和所述第一下出液口均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出液腔。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段开设有所述第三进液口的部位开设有第一连接螺纹。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液口开设在所述外管上;所述外管开设有所述第二出液口的部位开设有第二连接螺纹;所述第二连接螺纹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螺纹螺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气液溶合装置还包括导液管;所述导液管能够依次密闭穿设于所述第二出液口和所述第一下出液口内;所述导液管还开设有彼此连通的第三出液口和第四出液口;在所述导液管穿设于所述第一下出液口内时,所述第三出液口能够与所述侧进液口连通,且所述第四出液口位于所述外管外;所述导液管还能相对所述第一内管绕所述第一内管的中心轴线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三出液口在正对所述侧进液口的位置和与所述侧进液口错开的位置之间移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气液溶合装置还包括用于设置于所述导液管和所述外管之间,以密闭封堵所述导液管和所述外管之间的密封圈。
[0013]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呈向下凹陷的结构,所述细孔开设在所述分隔板的中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气液溶合装置还包括中空的第二内管;所述第二内管上侧穿设于所述第一内管内,且所述第二内管上侧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内管的内壁之间围合形成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二螺旋槽的下侧形成有与所述出液腔连通的下进液口,所述第二螺旋槽的上侧形成有上出液口;所述第二内管的顶端开设有上进液口;所述第二内管的顶端端面低于所述第一内管的顶端端面,以使所述第二内管的顶端端面和所述第一内管的顶端端面之间形成连通所述上出液口和所述上进液口的间隙;所述第二内管的下侧伸出所述第一内管的底端,且所述第二内管的下侧固定有封堵所述第二出液口的封堵件;所述第二内管的下侧还开设有能够连通所述第二内管内部和所述外管外部的第二下出液口。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技术通过设置外管和第一内管,外管和第一内管之间形成依次排列的进液腔、第一螺旋槽和出液腔,进液腔开设第一进液口,第一螺旋槽形成与进液腔连通的第二进液口,且第二进液口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进液口的横截面积,如此,在工作时,外管内处于密闭状态,外部溶液从第一进液口进入进液腔再进入第二进液口,此时,由于第二进液口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进液口的横截面积,导致第一进液口的进液量大于第二进液口的进液量,使得溶液受到了挤压而压力加大,在压力作用下,气体的溶解度提高,从而可获得浓度较高的气液混合液,如,浓度较高的碳酸溶液;再者,气液混合液顺着第一螺旋槽向下游旋转流动形成旋转螺旋涡流,实现对气液混合液的进一步搅拌,加大气、液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气液混合液的浓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气液溶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省去导液管);
[0018]图2为本技术气液溶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含导液管);
[0019]图3为本技术第一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0、外管;20、第一内管;21、第一段;211、第三进液口;22、第二段;23、第三段;231、侧进液口;232、第一下出液口;30、进液腔;31、第一进液口;40、第一螺旋槽;41、第二进液口;42、第一出液口;50、出液腔;60、导液管;61、第三出液口;62、第四出液口;70、第一连接螺纹;80、第二出液口;90、第二连接螺纹;100、细孔;110、密封圈;120、分隔板;130、
第一腔体;140、第二腔体;150、第二内管;151、上进液口;152、第二下出液口;160、封堵件;170、第二螺旋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2]如图1-3所示的一种气液溶合装置,包括外管10和第一内管20;第一内管20包括均位于外管10内并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第一段21的外壁与外管10的内壁之间间隔形成进液腔30,进液腔30开设有第一进液口31,第一进液口31用于供外部溶液进入进液腔30内;第二段22的外壁与外管10的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沿外管10轴向延伸的第一螺旋槽40;第一螺旋槽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和第一内管;所述第一内管包括均位于所述外管内并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之间间隔形成进液腔,所述进液腔开设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二段的外壁和所述外管的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沿所述外管轴向延伸的第一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槽的上端形成有与所述进液腔连通的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进液口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螺旋槽的下端形成有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三段的外壁和所述外管的内壁之间间隔形成出液腔;所述出液腔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并开设有连通所述出液腔与外部的第二出液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的外壁开设有具有侧开口的螺旋状的凹槽;所述侧开口所在的第二段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紧闭贴合以形成所述第一螺旋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的内部依次连通,且三者的内部共同构成内腔;所述内腔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内腔分隔成上下分布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并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细孔;所述第一进液口开设在所述第一腔体的腔壁上;所述第一段的上端密闭穿设于所述外管的顶端,并开设有连通所述外管外部和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三进液口;所述第三段的侧壁开设有侧进液口,且所述第三段的底部开设有第一下出液口;所述侧进液口和所述第一下出液口均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出液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开设有所述第三进液口的部位开设有第一连接螺纹。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液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液口开设在所述外管上;所述外管开设有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引飞梁巨超冯继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瑞霖长生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