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和全地形车的排气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48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和全地形车的排气组件,所述全地形车包括:车架、V型双缸发动机和排气组件,所述V型双缸发动机具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对应的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排气口对应的气缸前侧,所述V型双缸发动机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排气管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所述排气管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相连,所述排气管组的第三端与所述消声器的管体相连,所述排气管组分成至少两个排气管,相邻排气管之间柔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全地形车的排气组件的结构简单,不易漏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和全地形车的排气组件
本技术涉及车辆的
,具体地,涉及一种全地形车和全地形车的排气组件。
技术介绍
全地形车又可以称全地形四轮越野机车,车辆简单实用,越野性能好。相关技术中的全地形车,发动机的排气消声系统的结构复杂,装配困难,容易出现漏气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排气消声结构简单、不易漏气的全地形车。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全地形车的排气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包括:车架;V型双缸发动机,所述V型双缸发动机具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对应的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排气口对应的气缸前侧,所述V型双缸发动机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排气管组和消声器,所述消声器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排气管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所述排气管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相连,所述排气管组的第三端与所述消声器的管体相连,所述排气管组分成至少两个排气管,相邻排气管之间柔性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可以通过排气管组和消声器对V型双缸发动机排出的气体进行排放和消声,并且由于排气管组的相邻排气管之间柔性连接,从而可以避免全地形车的振动而引起的管路漏气的问题,进而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排气消声结构简单且不易漏气,可靠性较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组与所述消声器柔性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组包括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具有三个端口,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一端口柔性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消声器的管体柔性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一密封套柔性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消声器的管体通过第二密封套柔性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套和所述第二密封套为球形密封套或圆柱形密封套。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换挡组件,所述换挡组件与所述V型双缸发动机相连,所述换挡组件和所述排气管组沿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分别排布于所述V型双缸发动机的两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声器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后部,所述消声器的轴向与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或所述消声器的轴向与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大体正交。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水平面的投影内,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第二排气管的连接处位于所述V型双缸发动机和所述车架的前连接位置与所述V型双缸发动机和所述车架的后连接位置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二排气管与所述消声器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全地形车的后轮中心与所述V型双缸发动机和所述车架的后连接位置之间的区域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气管呈Y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气口对应的气缸的轴线和所述第二排气口对应的气缸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α满足:60°≤α≤1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α满足:70°≤α≤9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排气组件,包括:排气管组和消声器,所述排气管组与所述消声器相连,所述排气管组分成至少两个排气管,相邻排气管之间柔性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排气组件的结构简单,并且可以通过排气管组和消声器对V型双缸发动机排出的气体进行排放和消声,并且由于排气管组的相邻排气管之间柔性连接,从而可以避免全地形车的振动而引起的管路漏气的问题,提高了全地形车的排气组件使用时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排气组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车架;11、支座;12、销轴;2、V型双缸发动机;21、第一排气口;22、第二排气口;23、连接耳;3、排气管组;31、第一排气管;32、第二排气管;33、第一密封套;34、第二密封套;4、消声器;41、弹性片;5、换挡组件;51、换挡拉杆;52、换挡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和全地形车的排气组件。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包括:车架1、V型双缸发动机2和排气组件,排气组件包括排气管组3和消声器4。V型双缸发动机2具有第一排气口21和第二排气口22,第一排气口21对应的气缸位于第二排气口22对应的气缸前侧,且V型双缸发动机2安装在车架1上。消声器4安装在车架1上,排气管组3的第一端(如图2中排气管组3的前端)与第一排气口21相连,排气管组3的第二端(如图2中排气管组3的中端)和第二排气口22相连,排气管组3的第三端(如图2中排气管组3的后端)与消声器4的管体相连,排气管组3分成至少两个排气管,相邻排气管之间柔性连接。其中,相邻排气管之间柔性连接,可以理解为,相邻排气管的连接处于密封状态,但相邻管段之间可以发生相对位移,且不影响相邻排气管的连接处的密封性。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可以通过排气管组3和消声器4对V型双缸发动机2排出的气体进行排放和消声,并且由于排气管组3的相邻排气管之间柔性连接,从而可以避免全地形车的振动而引起的管路漏气的问题,进而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排气消声结构简单且不易漏气,可靠性较高。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排气管组3与消声器4柔性连接,从而排气管组3和消声器4之间也可以发生轻微的位移,但不影响排气管组3与消声器4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进一步的避免了全地形车的排气组件漏气的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排气管组3包括第一排气管31和第二排气管32,第二排气管32具有三个端口,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排气管32的形状大致为Y形。第一排气管31的第一端口(如图5中第一排气管31的前端口)与第一排气口21相连,第一排气管31的第二端口(如图5中第一排气管31的后端口)与第二排气管32的第一端口(如图5中第二排气管32的前端上侧的端口)柔性连接,第二排气管32的第二端口(如图5中第二排气管32的前端下侧的端口)与第二排气口22相连,第二排气管32的第三端口(如图5中第二排气管32的后端口)与消声器4的管体柔性连接。具体地,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排气管31的第二端口与第二排气管32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一密封套33柔性连接,第二排气管32的第三端口与消声器4的管体通过第二密封套34柔性连接,例如,第一密封套33和第二密封套34为球形密封套或圆柱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架;/nV型双缸发动机,所述V型双缸发动机具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对应的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排气口对应的气缸前侧,所述V型双缸发动机安装在所述车架上;/n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排气管组和消声器,所述消声器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排气管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所述排气管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相连,所述排气管组的第三端与所述消声器的管体相连,所述排气管组分成至少两个排气管,相邻排气管之间柔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
V型双缸发动机,所述V型双缸发动机具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对应的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排气口对应的气缸前侧,所述V型双缸发动机安装在所述车架上;
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排气管组和消声器,所述消声器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排气管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所述排气管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相连,所述排气管组的第三端与所述消声器的管体相连,所述排气管组分成至少两个排气管,相邻排气管之间柔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组与所述消声器柔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组包括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具有三个端口,
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一端口柔性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消声器的管体柔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一密封套柔性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消声器的管体通过第二密封套柔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套和所述第二密封套为球形密封套或圆柱形密封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