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整圆摩托车铝圈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296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整圆摩托车铝圈的装置,包括机体,包括固定装置以及驱动装置,固定装置包括驱动辊、第一从动辊机构以及第二从动辊机构;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驱动辊相固定;第一从动辊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轴承、第二转动轴承、与铝圈端面贴合的第一辊体,第一辊体的一端与第一转动轴承的内侧相固定,另一端与第二转动轴承的内侧相固定,第一转动轴承的外侧与机体可滑动连接;第二从动辊机构包括第二辊体,第二辊体和机体可滑动设置,第二辊体的数量为两个;驱动辊和第一辊体分别设置于铝圈的内外两侧,铝圈可转动地设置于驱动辊、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适配不同铝圈内径、结构简单易维修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整圆摩托车铝圈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零件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整圆摩托车铝圈的装置。
技术介绍
摩托车铝圈生产完成时,铝圈未达到圆形的标准,如直接使用该未经整圆的铝圈,摩托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容易抖动,稳定性变差,极易发生意外事故。为了将铝圈整圆以消除安全隐患,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整圆机,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传统整圆机只能针对单种内径的铝圈进行加工,并不能适用不同内径的铝圈,如铝圈和整圆机尺寸不合适则会影响整圆机的圆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整圆摩托车铝圈的装置,该整圆机具有可适配不同铝圈内径、结构简单易维修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整圆摩托车铝圈的装置,包括机体,包括用于固定铝圈的固定装置以及驱动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驱动辊、第一从动辊机构以及第二从动辊机构;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驱动辊相固定;所述第一从动辊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轴承、第二转动轴承、与铝圈端面贴合的第一辊体,所述第一辊体的一端与第一转动轴承的内侧相固定,另一端与第二转动轴承的内侧相固定,所述第一转动轴承的外侧与机体可滑动连接;第二从动辊机构包括第二辊体,第二辊体和机体可滑动设置,所述第二辊体的数量为两个;驱动辊和第一辊体分别设置于铝圈的内外两侧,铝圈可转动地设置于驱动辊、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之间。作为优选,第一从动辊机构还包括防止铝圈侧向脱出的防脱环,所述第二转动轴承的上端设有定位槽和环形槽,相应地,所述防脱环的内侧设有适配第一定位槽的滑块,所述定位槽和环形槽贯通,所述环形槽的外侧槽壁设有第一固定螺纹,相应地,所述滑块朝向第二转动轴承的一侧设有与第一固定螺纹螺接适配的第二固定螺纹。作为优选,所述机体的端部设滑动槽,第一转动轴承的底部设有适配滑动槽的滑动块。作为优选,所述机体的端部设有齿状固定槽,相应地,所述第二从动辊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杆,所述固定连接杆与齿状固定槽相适配,所述第二辊体的下端与固定连接杆的上端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从动辊机构还包括用于防止固定连接杆掉落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盘以及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端部与机体的上端相固定,所述固定盘和固定杆转动连接,相应地,所述固定盘的中部设有与固定杆对应的螺纹槽。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盘的上端设有方便使用者转动的把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本技术中,使用者可预先将需要整圆的铝圈置于驱动辊和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之间,同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驱动辊转动,从而使得铝圈发生转动。铝圈在周转时,可使得铝圈逐渐与驱动辊和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接触,从而使得局部不圆处可以被整圆。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整圆摩托车铝圈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体,11、滑动槽,12、齿状固定槽,2、驱动辊,31、第一转动轴承,32、第一辊体,33、第二转动轴承,34、防脱环,35、滑块,41、固定连接杆,42、第二辊体,43、固定盘,44、把手,45、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整圆摩托车铝圈的装置,包括机体1,包括用于固定铝圈的固定装置以及驱动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驱动辊2、第一从动辊机构以及第二从动辊机构;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驱动辊2相固定;所述第一从动辊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轴承31、第二转动轴承33、与铝圈端面贴合的第一辊体32,所述第一辊体32的一端与第一转动轴承31的内侧相固定,另一端与第二转动轴承33的内侧相固定,所述第一转动轴承31的外侧与机体1可滑动连接;第二从动辊机构包括第二辊体42,第二辊体42和机体1可滑动设置,所述第二辊体42的数量为两个;驱动辊2和第一辊体32分别设置于铝圈的内外两侧,铝圈可转动地设置于驱动辊2、第一辊体32和第二辊体42之间。如图1所示,第一从动辊机构还包括防止铝圈侧向脱出的防脱环34,所述第二转动轴承33的上端设有定位槽和环形槽,相应地,所述防脱环34的内侧设有适配第一定位槽的滑块35,所述定位槽和环形槽贯通,所述环形槽的外侧槽壁设有第一固定螺纹,相应地,所述滑块35朝向第二转动轴承33的一侧设有与第一固定螺纹螺接适配的第二固定螺纹。使用者可转动防脱环34,使其与环形槽的槽壁螺接固定,防脱环34转动至靠近于铝圈处即可,可防止铝圈在整圆转动过程中脱落。如图1所示,所述机体1的端部设滑动槽11,第一转动轴承31的底部设有适配滑动槽11的滑动块。滑动块在滑动槽11不会自行发生滑动,其摩擦力较大,当使用者施力时,可使其发生小范围移动,以方便铝圈的置入。为了方便调节第二辊体,以更适配于不同内径大小的铝圈,所述机体1的端部设有齿状固定槽12,相应地,所述第二从动辊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杆41,所述固定连接杆41与齿状固定槽12相适配,所述第二辊体42的下端与固定连接杆41的上端转动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从动辊机构还包括用于防止固定连接杆41掉落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盘43以及固定杆45,所述固定杆45的端部与机体1的上端相固定,所述固定盘43和固定杆45转动连接,相应地,所述固定盘43的中部设有与固定杆45对应的螺纹槽。当固定连接杆41的位置设置完毕后,可通过转动固定盘43,使得固定盘43的下端与固定连接杆41抵紧接触,从而实现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盘43的上端设有方便使用者转动的把手44。本实施例还包括固定带1,固定带1的端部与外载片2的侧端相固定。患者可通过该固定带1围合在腰部进行固定,同时固定带1的两个自由端可通过魔术贴固定起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整圆摩托车铝圈的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铝圈的固定装置以及驱动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驱动辊(2)、第一从动辊机构以及第二从动辊机构;/n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驱动辊(2)相固定;/n所述第一从动辊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轴承(31)、第二转动轴承(33)、与铝圈端面贴合的第一辊体(32),所述第一辊体(32)的一端与第一转动轴承(31)的内侧相固定,另一端与第二转动轴承(33)的内侧相固定,所述第一转动轴承(31)的外侧与机体(1)可滑动连接;/n第二从动辊机构包括第二辊体(42),第二辊体(42)和机体(1)可滑动设置,所述第二辊体(42)的数量为两个;/n驱动辊(2)和第一辊体(32)分别设置于铝圈的内外两侧,铝圈可转动地设置于驱动辊(2)、第一辊体(32)和第二辊体(42)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整圆摩托车铝圈的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铝圈的固定装置以及驱动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驱动辊(2)、第一从动辊机构以及第二从动辊机构;
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驱动辊(2)相固定;
所述第一从动辊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轴承(31)、第二转动轴承(33)、与铝圈端面贴合的第一辊体(32),所述第一辊体(32)的一端与第一转动轴承(31)的内侧相固定,另一端与第二转动轴承(33)的内侧相固定,所述第一转动轴承(31)的外侧与机体(1)可滑动连接;
第二从动辊机构包括第二辊体(42),第二辊体(42)和机体(1)可滑动设置,所述第二辊体(42)的数量为两个;
驱动辊(2)和第一辊体(32)分别设置于铝圈的内外两侧,铝圈可转动地设置于驱动辊(2)、第一辊体(32)和第二辊体(4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整圆摩托车铝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从动辊机构还包括防止铝圈侧向脱出的防脱环(34),所述第二转动轴承(33)的上端设有定位槽和环形槽,相应地,所述防脱环(34)的内侧设有适配第一定位槽的滑块(35),所述定位槽和环形槽贯通,所述环形槽的外侧槽壁设有第一固定螺纹,相应地,所述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群胜何晓建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永科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