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前带电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158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转印前带电装置,其可降低臭氧、氮氧化物等放电生成物的产生,具有良好的带电均匀性,可长期持续进行稳定的带电,并且可抑制色粉图像的紊乱,转印前带电装置具有:和感光鼓、中间转印带等图像载体相对配置的离子产生针;以及向该离子产生针施加负电压的高压电源,其中,高压电源施加电压的大小为离子产生开始电压的大小以上、且小于电晕放电开始电压的大小,这样一来,可不伴随电晕放电而产生负离子,因此可解决电晕放电引起的各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在使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图像载体(例如感光体、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在转印到转印对象物(例如中间转印体、记录纸张)前带电的转印前带电装置。并且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到一种具有上述转印前带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在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用于使感光体均匀带电的带电装置、用于使感光体上形成的色粉图像静电转印到记录纸张等的转印装置、用于剥离和感光体等静电接触的记录纸张等的剥离装置中,经常使用电晕放电方式的带电装置。这种电晕放电方式的带电装置一般使用电晕管方式(corotron),其具有屏蔽罩,具有和感光体、记录纸张等被带电物相对的开口部;架设在该屏蔽罩内部的线状或锯齿状的放电电极,通过向放电电极施加高压,产生电晕放电,使被带电物均匀带电;或所谓超电晕管方式(scorotron),在放电电极和被带电物之间设置栅电极,通过向该栅电极施加所需的电压,使被带电物均匀带电(参照文献1)。图18是现有的电晕放电方式的带电装置的带电机理的示意图。如上上述,电晕放电方式的带电装置由以下构成线状、锯齿状或针状的放电电极101;形成色粉图像104的图像载体102、栅电极103等相对电极(放电对象物)。图像载体102包括感光体、中间转印体。并且,通过向曲率半径小的放电电极101和相对电极(放电物对象)之间施加高压,在这二个电极间形成不平衡电场,通过放电电极101附近产生的强电场引起的局部的电离作用进行电子放出(电子雪崩引起的放电),使作为被带电物的感光体、中间转印体、色粉图像等带电。并且,栅电极103用于控制朝向图像载体102等被带电物的电子量,对该栅电极103也进行电子放电。进一步,例如在文献2、3中公开了将上述电晕放电方式的带电装置用于使转印到中间转印体、记录纸张等转印介质前的色粉图像带电的转印前带电装置。根据文献2、3的技术,即使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色粉图像内存在带电量不均,在转印前也可使色粉图像带电量平均化,因此可抑制转印色粉图像时的转印宽裕度的下降,将色粉图像稳定地转印到转印介质。但是,上述现有的带电装置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在现有的电晕放电方式的带电装置中,存在大量产生臭氧(O3)、氮氧化物(NOx)等放电生成物的问题。具体而言,通过伴随上述电子放电的能量(电子冲击等),氮分子(N2)分解为氮原子(N),其与氧分子(O2)结合,生成氮氧化物(二氧化氮NO2)。同样,氧分子(O2)分解为氧原子(O),其与氧分子(O2)结合,生成大量的臭氧(O3)。当臭氧大量生成时,会引起臭氧气味的产生、对人体有害影响、强氧化力引起的配件劣化等问题。并且,当生成氮氧化物时,氮氧化物作为铵盐(硝酸铵)附着到感光体,成为导致图像异常的原因。特别是,通常使用的有机感光体(OPC)因臭氧、Nox易于产生泛白、图像流等图像缺陷。并且,氮氧化物附着到电晕放电方式的带电装置的栅电极,使栅电极的表面氧化腐蚀,从而在栅电极上二次生成绝缘性的金属氧化物,其结果是,破坏了带电均匀性,引起带电不均导致的图像劣化的问题。因此,在存在多个转印部位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虽然优选在所有的转印部位(多个一次转印部位、及二次转印部位)的上游设置转印前带电装置,但由于臭氧、Nox产生量的问题而较为困难。并且,感光体也需要用于形成潜影的带电装置,因此考虑到对感光体的不良影响,为了进行感光体上形成的色粉图像的转印前带电,在上述带电装置之外追加转印前带电装置是较为困难的。实际上,为了避免该问题,只有使用臭氧产生量较少、可正带电的、具有良好耐刷性、可强制去除感光体表面附着的放电生成物的非晶硅感光体。并且,近些年来,为了实现无臭氧化,作为使感光体自身带电的带电装置,采用导电辊、导电刷的接触带电方式,但接触带电方式不扰乱色粉图像地进行带电较为困难。因此,在转印前带电装置中,虽然采用了非接触的电晕放电方式的装置,但在搭载了接触带电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现有的电晕放电方式的转印前带电装置时,也会失去无臭氧这一特征。此外,作为降低臭氧生成量的技术,例如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带电装置,其具有多个放电电极,以基本一定的间距在预定的轴方向上排列;高压电源,向放电电极施加大于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电阻,设置在高压电源的输出电极和放电电极之间;栅电极,靠近放电电极,设置在该放电电极和被带电物之间的位置上;栅极电源,向栅电极施加栅极电压,其中,使放电电极和栅电极之间的间隙为4mm以下,降低放电电流并降低臭氧产生量。但是在上述文献4的技术中,虽然可通过降低放电电流来降低臭氧产生量,但臭氧的降低量并不充足,产生1.0ppm左右的臭氧。并且,还存在如下其他问题放电生成物、色粉、纸粉等附着到放电电极,或因放电能量导致放电电极的前端磨损、劣化,从而导致放电不稳定。进一步,由于放电电极和被带电物之间的间隙较小,还存在易于产生源自多个放电电极的间距的长度方向(放电电极的间距方向)的带电不均的问题。在此,为了消除带电不均可考虑缩小放电电极间距,但这样一来放电电极数增加,制造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现有的带电装置的第二问题是电晕风(也称为“臭氧风”)的问题。电晕风如图18的箭头105所示,是因电晕放电下的电子流动,从放电电极朝向被带电物而产生的。因此,在将现有的电晕放电方式的带电装置用于转印前带电装置时,因电晕风会产生图像载体102上的色粉图像104紊乱的问题。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6-11946号公报(公开日1994年1月21日)文献2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0-274892号公报(公开日1998年10月13日)文献3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4-69860号公报(公开日2004年3月4日)文献4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8-160711号公报(公开日1996年6月21日)文献5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5-316395号公报(公开日2005年11月10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臭氧、氮氧化物等放电生成物的产生,具有良好的带电均匀性,可长期持续进行稳定的带电,并且可抑制色粉图像的紊乱的转印前带电装置及转印前带电方法、及具有上述转印前带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转印前带电装置是,用于使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载体上的色粉图像在转印到转印对象物之前带电,其特征在于具有带电用电极,和上述图像载体相对配置;和第一电压施加单元,向上述带电用电极施加离子产生开始电压以上、小于电晕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并且,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转印前带电方法是,用于使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载体上的色粉图像在转印到转印对象物之前带电,其特征在于,向和上述图像载体相对配置的带电用电极施加离子产生开始电压以上、小于电晕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本专利技术的涉及的转印前带电装置及转印前带电方法是用于使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载体(例如感光体、中间转印带或中间转印辊等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转印对象物(例如上述中间转印体、记录纸张)前带电的转印前带电方法。根据上述构造,将离子产生开始电压以上大小的电压施加到带电用电极,因此产生离子,通过产生的离子可使图像载体上的色粉图像带电。并且,由于施加到带电用电极的电压大小小于电晕放电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印前带电装置,用于使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载体上的色粉图像在转印到转印对象物之前带电,其特征在于,具有:带电用电极,和上述图像载体相对配置;以及第一电压施加单元,向上述带电用电极施加离子产生开始电压以上、小于电晕放电开始电 压的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香川敏章大西英树木田裕士增田佳昭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