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9010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显影装置包括一圆筒形可旋转的显影剂携带元件,用于将显影剂运送到显影位置;一非旋转的绝缘磁辊,设置于所说的圆筒形显影剂携带元件内;一导电元件设置于磁辊内,该导电元件局部构成电压供给路径,该路径用于向显影剂携带元件供给电压;一滑动接点设置于所说显影套管的内部,用于沿电压供给路径在导电元件与显影剂携带元件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电连接。(*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安装于成像装置内的显影装置,所说的成像装置可包括静电复印机或电摄影方式打印机。在成像装置内,潜影形成于静电摄影感光元件上,而且该潜影还可通过显影装置形成一个可视的图像。当通过成像装置的工作而形成图像进行多于一定的时间段时,就需要对其进行保养。例如,需要更换静电摄影感光元件,以为成像装置补给显影剂;或者更换、调节或清洗充电装置和清洁装置。过去,这些保养工作对一般的用户而言操作相当困难,而且一般都由具有专业知识的服务人员来完成。这样,就专利技术了处理盒并将其商品化,这种处理盒内整体设置有象静电摄影感光元件这样的成像装置和显影装置等。这样就可使一般用户在需要保养时比较容易地进行保养或更换处理装置。从而,可以容易、便宜地形成高质量的图像。参照图6,包括在处理盒内的成像装置,例如上述的那种成像装置可利用显影剂(在本说明书中是指色粉)在静电摄影感光元件上形成潜影,这种成像装置包括一作为显影剂携带元件的显影辊50,其包括一磁辊(未示出)。显影辊50的一个纵向端装配有齿轮51。显影辊50还设置有用于给色粉充电的充电装置。当旋转时,该装置就会为其(色粉)充电。显影辊50与感光鼓52即静电显影感光元件的齿轮53啮合,从而使显影辊50跟随感光元件52的转动而旋转。对用于向显影辊50供电的装置而言,弹性件54与作为电极的金属板55接触,从而使其在金属板55上摩擦,其中弹性件54由象磷铜或SUS这样的金属材料制成。弹性件54与金属电极55位于齿轮51的外侧。但是,接点的设置使离散的色粉或灰尘粘附于接点上,其中在接点处在齿轮51的外侧产生摩擦。因此,就担心电力不能通过接点可靠地传输。此外,在齿轮51的外侧设置接点有时需要沿成像辊的纵向增加成像装置的尺寸。另外,当电力通过接点在两个相互摩擦的金属元件之间传输时,由于相互摩擦,因此金属元件的表面要不可避免地磨损。此外,由于两个金属元件之间的相互摩擦而产生的电噪音的增加与两个元件相互摩擦之时间长度成正比。因此,就担心电噪音可能降低图像质量。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装置,与现有的显影装置相比,这种显影装置可向显影剂携带元件更充足地供给电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装置,这种显影装置可使电力更可靠地被传输通过电接点。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将滑动接点设置在显影剂携带元件的内部,从而可能形成较小的显影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这种显影装置不会使由于在电接点产生摩擦而形成的噪音成为问题。结合附图,根据对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说明可以更加清楚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显影辊的示意的剖视图,该图表示电力被传输到显影辊所通过的结构;图2为处理盒的示意的剖视图,该图示出了处理盒的整体结构;图3为包括处理盒的成像装置之示意的剖视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显影辊之示意的剖视图,该图表示出电力被传输到显影辊所通过的结构;图5为用于向显影辊传输电力之结构的部件分解透视图;图6为传统结构的示意的剖视图,电力通过该结构被传输到显影辊。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显影辊作出说明,其中显影辊构成了处理盒的必要部件。实施例1参照图1至3,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作出说明。图1为作为显影剂携带元件的显影辊及其邻近部件的剖视图,该图示出了电力传输到显影辊所通过的结构。首先,参照图2说明处理盒的整体结构。处理盒A包括作为静电摄影感光元件的感光鼓1和至少一个作为处理装置的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在感光鼓1上工作。除显影装置外,处理盒A还包括其它处理装置例如,充电装置和清洁装置,其中充电装置用于为感光鼓1的外表面均匀充电,清洁装置用于除去滞留在感光鼓1之圆周表面上的色粉。该实施例中的处理盒A包括一壳体、感光鼓1、充电装置2、显影装置B和清洁装置3。壳体包括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框架4和5。充电装置2、显影装置B和清洁装置3围绕感光鼓1设置。如图3所示,处理盒A安装于成像装置C内,用于成像。在成像过程中,纸页S通过输送辊7从已被安装于成像装置底部的纸盒6中送出。与纸页的输送同步,通过有选择地使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曝露在从曝光装置8投射出来的光线下而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形成潜影。接下来,该潜影就会通过使用色粉的显影装置B形成一个可视的图像(色粉图像)。可通过施加一个偏压(电压)而将色粉图像转移到纸页S上的输送辊9上,其中纸页S正被向前输送。接着,纸页S被输送到定影装置10内,在定影装置10内色粉图像被固定在纸页上。之后,纸页通过放电辊11被放电并进入设置于成像装置顶部的排纸站12内。接下来说明处理盒B内的显影装置B。参照图2,这种显影装置包括色粉腔室13、显影辊14和作为色粉层调节元件的显影刮板15。在形成潜影的操作过程中,色粉腔室13内的色粉粘在正在旋转的显影辊14之圆周表面上。当色粉粘在显影辊14上时,色粉就可被显影辊14所调整。接着,当显影偏压(即电压)作用于显影辊14上时,色粉就会按照感光鼓1上的潜影粘附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显影辊14包括导电的圆筒形金属套管和不导电的非旋转磁辊16,其中金属套管由铝、不锈钢或类似材料制成。磁辊被安装于套管内,并被固定于成像装置的框架上。参照图1,成像辊14设置有辊齿轮17,该齿轮被接合爪18连接到显影辊的一个纵向端部上。辊齿轮17由象POM、聚碳酸酯或尼龙(POM和聚碳酸酯可包含润滑剂)这样的树脂制成,并可与显影辊14一起转动。辊齿轮17是一个螺旋齿轮,它与另一个连接到感光鼓1之一个纵向端部上的螺旋齿轮(未示出)啮合,从而当感光鼓1旋转时,旋转力被传送到显影辊14。为在显影辊14上施加一个偏压或电压,磁辊16设置有导电的圆筒形元件19,该元件19被连接到磁辊的小直径部分(轴向部分)上,从而可通过将导电元件19与电源连接而使电力供给显影辊14,其中电源设置于成像装置的主装配侧。参照图1,导电元件19由连接装置连接到显影辊14上,从而使电力供给显影辊14。更具体地说,显影辊14的一个(第一)纵向端部设置有法兰20,而其另一(第二)端设置有法兰21。而且,显影辊14的第一纵向端部设置有导电轴承22,该轴承22与法兰20的内表面接触。轴承22设置成使轴承的内表面与围绕磁辊16设置的导电元件19接触。由于轴承的设置,使得显影辊14可绕磁辊16平滑旋转,其中磁辊16固定于显影装置的支座内。法兰20支承在显影剂腔室的壁上。轴承22是一个金属的滚动轴承或是一个由导电树脂(PPS和碳填料(30%)的混合物,POM和碳填料(20%)的混合物或类似物)制成的滑动轴承。如果采用滑动轴承,那么轴承22的外表面与显影剂携带元件之柱状部分的内表面之间的界面起滑动接触的作用。导电元件19是一个由磷铜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圆筒形元件,该元件压入装配在磁辊16的小直径部分上。导电元件可设置有一纵向的狭槽。代替使用导电元件19,可在磁辊16的小直径部分镀上导电材料。装配后,导电元件19在显影剂携带元件的小直径部分内从显影剂携带元件之大直径部分的纵向端部延伸到磁辊16之小直径部分的纵向端部。在上述的结构中,电力顺次通过磁辊16的导电元件19、导电轴承22和法兰20供给显影辊14。由于具有这种设置,使得用于向显影辊14供电的连接装置可位于显影辊内;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一圆筒形可旋转的显影剂携带元件,用于将显影剂带到显影位置; 一非转动的绝缘磁辊设置于所说的圆筒形可旋转的显影剂携带元件内; 一导电元件设置于所说的磁辊上,所说的导电元件局部构成电压供给路径,该路径用于向所说的显影剂携带元件供给电压; 一滑动接点设置于所说的显影套管的内部,用于沿电压供给路径在所说的导电元件与所说的显影剂携带元件的内表面之间建立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鸟羽真二郎津田忠之佐佐木新一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