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及采用该调色剂的成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8343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该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至少包括粘接树脂和脱模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粘接树脂包含石油树脂与苯乙烯系共聚物或苯乙烯系聚合物,在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的色谱图中,石油树脂的分子量在5×10↑[2]~2×10↑[3]的范围内具有极大值(P↓[L]),另外,苯乙烯系共聚物或苯乙烯系聚合物的分子量在1×10↑[5]~4.5×10↑[5]的范围内,具有极大值(P↓[H]),并且石油树脂与苯乙烯系共聚物或苯乙烯系聚合物的比例按照重量比计,在5∶5~7∶3的范围内,此外,上述脱模剂为140℃的温度下的熔融粘度小于10↑[2]mPa/s(cp)的蜡,相对重量100份的调色剂,该脱模剂的含量在1~7重量份的范围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及采用该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形成图像的方法,该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用于在通过电子照相法、静电打印法等,进行图像的成形的电子照相复印机、激光束打印机、静电打印装置等中,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处理。
技术介绍
在进行底稿的复印的复印机,或进行包含个人计算机的计算机的输出的打印机,传真接收装置中的打印机等中,作为获得复印、打印图像的方法,在过去人们广泛采用电子照相法、静电打印法。作为采用该电子照相法,静电打印法的复印机,打印机的代表形式,例举有电子照相复印机、激光束打印机、采用液晶阵列的打印机、静电打印机等。在该电子照相法、静电打印法中,在电子照相感光体、静电打印体等的静电荷图像载体上,通过各种方式,形成静电潜像(静电荷图像),采用显影剂,对其进行显影处理,根据需要,将已获得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等的转印体上,通过对其进行加热、加压、加热加压或溶剂蒸汽等,对其进行定影处理,由此最终获得调色剂图像,另一方面,通过清洁机构,将未转印到静电荷图像载体上而残留的调色剂去除,再次反复进行上述步骤,由此,依次获得复印件、打印件。作为对上述静电荷图像进行显影的方法,人们知道有采用由分散于电绝缘性液体中的细微调色剂形成的液体显影剂的方法;将在粘接树脂中分散有着色剂,以及根据需要分散有磁性体等的粉末调色剂与载体颗粒一起使用的方法;采用在粘接树脂中分散有磁性体的磁性调色剂,不采用载体颗粒而进行显影的方法等。在这些方法中,近年来,人们主要采用使用粉末调色剂、磁性调色剂的干式显影法。但是,对于电子照相复印机、激光束打印机等,在最近,在小型化、个人化方面取得进展,另一方面,还要求高速化,并且要求更低的能量。于是,针对这些装置,人们通过尽可能简单的机构,进行了用于长期通过高速、低能量获得可靠性高,并且高画质图像的改进的各种尝试。另外,人们还进行了实现这样的装置的改进,并且用于在显影时的调色剂的改进的各种尝试。比如,作为对调色剂进行定影处理的装置,广泛地采用使用加热辊的加热加压定影装置,使用卷状或较长尺寸的耐热性的薄膜的,所谓的定影带,通过该定影带,使加热体与转印层显影面对置,通过加热辊,从内对转印层进行加压,同时对其进行传送,进行加热加压定影处理的加热加压定影装置。在这些方法中,在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时,由于热辊或定影带与调色剂图像直接接触,故热量朝向调色剂的传递有效地进行,由此,可通过低能量,快速顺利地实现调色剂的熔融。但是,在这样的方法中,在定影时,由于已熔融的调色剂与加热辊或定影带直接接触,故已熔融的调色剂的一部分转移附着于热辊或定影带表面上,在热辊或定影带再次与纸等的转印体接触时,转移附着的调色剂再次转移到该转印体上,或在不存在该转印体上的场合,转移附着于热辊等上的调色剂转移到加压辊上,在下一转印体通过定影器时,产生附着于转印体的内面上的等情况的,所谓的污损现象,具有将转印体弄脏的问题。另一方面,人们知道,从以在低温下对调色剂进行定影处理的观点来说,则有效地使调色剂粘接树脂的软化温度(Tm)降低,但是,如果一般使Tm下降,则同时,还使调色剂的玻璃转化温度(Tg)降低,由此,容易产生调色剂在保存状态形成嵌段的,所谓的调色剂粘接性、定影时的调色剂的污损,该情况是不愿意降低定影温度的原因之一。作为同时满足该低温定影性与耐粘接性,或耐污损性的方法,提出有下述方法(日本第1952/1981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文献)等,该方法采用即使在Tm,Tg较高的情况下,定影温度仍较低的聚苯乙烯系树脂。但是,该方法无法同时、并且充分地满足低温定影性,与耐阻塞性,耐污损性等。另外,作为其它的方法,人们提出有将由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成份形成的树脂作为粘接树脂的方式。比如,在日本第16144/1981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文献中,采用在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的色谱图中,分子量在103~8×104的范围内和分子量在105~2×106的相应分子量区域内具有至少1个极大值的苯乙烯系共聚物的混合物,而在日本第229158/1987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文献中,采用三氯甲烷非溶解成份在5~25重量%的范围内的聚酯,在日本第168264/1990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文献中,采用重均分子量在1×103~2×104的范围内,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的比小于3的包含羧酸基的乙烯聚合物,以及重均分子量在1.5×105~8×105的范围内,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的比大于1.5的包含羧酸基的乙烯聚合物,在日本第294867/1991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文献中,采用下述苯乙烯-丙烯酸系的共聚物,该共聚物在表示分子量分布的胶体渗透色谱图中,具有下述分子量分布,其中,在分子量大于1×105的范围,以及分子量在500~2×104的范围内,分别具有分子量分布的极大值,在两个极大值之间,具有分子量分布的极小值,并且包括两个极大值的2个峰值的总面积,与通过共用的连线将两个峰值连接时,该连线的底侧的具有极小值的谷的面积的比小于0.30,在日本第297629/1993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文献中,提出采用下述粘接树脂,其中,在GPC的分子量分布中,在3×103~5×104的范围内,存在至少1个峰值,在大于105的范围内,具有至少1个峰值,小于105的成份大于50%,并且在通过差示扫描热量计测定的DSC曲线中,呈现指定的特性。这些方案是考虑粘接树脂成份中的低分子量成份有助于低温定影性,另一方面,高分子量成份有助于耐粘接性或耐污损性。但是,在这些公知的粘接树脂中,如果降低打算实现低温下的定影性的低分子量成份的平均分子量,则作为过去的粘接树脂而广泛使用的苯乙烯系树脂处于液态或玻璃转化点(Tg)就满足储藏稳定性来说是过低的,由此,作为现实的问题,实际的情况是,如果低分子量成份的极大值的分子量小于2,500,则不能够用作调色剂的粘接树脂,无法充分地满足低温下的定影性。另外,为了防止调色剂的污损现象,人们提出下述方式,即,使调色剂本身包含脱模性物质,通过定影时的加热,将该脱模性物质融解,从调色剂供给脱模性物质,防止污损现象,作为这样的脱模性物质,它们提出有低分子量聚苯乙烯、低分子量聚丙烯、烃系蜡、天然蜡、对它们进行改性处理的改性蜡等的多种蜡类。对于使这样的调色剂中,包含蜡类或改性蜡类的,防止调色剂的污损现象的技术,或包含在调色剂中的蜡类,或改性蜡类,在比如,日本第3304/1977号、第3305/1977号、第52574/1982号专利技术专利公告文献,日本第217366/1985号、第252360/1985号、第252361/1985号、第138259/1986号、第94062/1986号、第14166/1987号、第195683/1987号、第109359/1989号、第79860/1990号、第50559/1991号、第204185/1993号和第75422/1994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文献等中,提出了各种成份。但是,谈到为了使调色剂具有脱模性而添加的这些蜡类,其与粘接树脂的相溶性差,难于均匀地分散于调色剂中。另外,如果在调色剂中,添加而包含应防止调色剂的污损现象的大量的蜡,则具有下述问题,即,蜡不均匀分布,在对调色剂进行细微粉碎处理时,蜡游离,产生游离的蜡会在感光体、显影套筒、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西靖家村浩文彦坂高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