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7148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低温定影、耐偏移性优良、即使在高湿和低湿环境中使用也能够稳定地得到高画质、且不发出经时图像缺陷的调色剂,所述调色剂至少含有粘合树脂和着色剂,其特征为调色剂中的粘合树脂含有60%或60%以上的苯乙烯-丙烯酸树脂,调色剂中的该粘合树脂含有经四氢呋喃(THF)进行16小时索氏提取后所残留的THF不溶成分A,该THF不溶成分A含有经甲苯(TOL)进行16小时索氏提取后所残留的TOL不溶成分B,THF不溶成分A和TOL不溶成分B的质量比为0.1≤B/A≤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摄影法、静电记录法以及喷墨记录法之类图像形成方法中使用的显影剂(调色剂)。
技术介绍
目前,作为图像形成方法,已知有静电记录法、磁记录法、喷墨记录法等多种方法。另外,作为电摄影法也已知有美国专利第2297691号说明书、特公昭42-23910号公报、特公昭43-24748号公报等中公开的多种方法。一般而言,利用光导电性物质,通过各种方法,在感光体上形成电潜像,然后,将该电潜像由调色剂显影,成为可视图像,根据需要,使调色剂在纸等转印材料上转印后,利用热、压力等将调色剂像在转印材料上定影,得到复印件,采用各种方法清除没有转印而残留在感光体上的调色剂,重复上述过程。近年,上述复印装置开始极力追求更小型化、更轻量化以及更高速化、更可靠性。例如,不仅是通常所说的用于复印原始稿件的办公处理用复印机,已经开始面向作为计算机输出的数字打印机或者美术设计等高细密图像的复制、甚至要求更高可靠性的轻印刷(能够从利用个人电脑进行文件编辑到复制、直至装订的多品种少量印刷的按需印刷)等用途。为此,对画质进一步要求高精细、高画质,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了对调色剂性能的要求。但是,对于数字打印以及高细密图像的复制而言,对调色剂的性能要求中,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定影性能。关于定影,开发了各种方法或装置,目前,最普通的方法为利用热辊进行加压加热的方式。利用加热辊的加压加热方式是使被定影薄片上的调色剂像表面边接触由对调色剂有脱模性的材料形成表面的热辊表面边通过,由此进行定影。该方法由于使热辊表面与被定影薄片的调色剂像在加压下接触,因此调色剂像在被定影薄片上熔结时的热效率非常好,能迅速定影,对高速电摄影复印机非常有效。但是,上述方法由于使热辊表面和调色剂像在熔融状态下直接加压接触,因此调色剂像的一部分在定影辊表面附着、转移,可能污染随后的被定影薄片(偏移现象)。使热定影辊表面不附着调色剂是热辊定影方式的必要条件之一。另外,最近开始使用由加压部件构成的定影装置,所述加压部件对向压接加热体而非加热辊,且经由膜使记录材料密合在该加热体上,从热效率方面考虑也是有利的,但是,由于将调色剂表面熔融,因此容易发生偏移现象,所以更有必要防止上述现象发生。另外,定影过程中,也为了实现等待时间短、电量消耗低的定影方法,而要求设计出能够实现低温定影的调色剂。对于防止偏移的方法,公开了很多关于添加交联剂的方法。例如特公昭51-2335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由加入交联剂和分子量调节剂适度交联而成的乙烯基聚合物形成的调色剂。另外,特公昭55-680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以α、β不饱和乙烯类单体作为构成单元、将分子量分布变宽以使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的比值为3.5~4.0的调色剂。但是,上述调色剂与由分子量分布窄的单一树脂形成的调色剂相比,虽然定影下限温度(能够定影的最低温度)和偏移温度(开始发生偏移的温度)之间的可定影温度范围变宽,但是如果要使其满足防偏移性能,则无法充分降低其定影温度;相反,如果要满足低温定影性,则防偏移性能变得不充分。因此,作为上述乙烯基树脂的替代物,特开昭57-208559号公报公开了一种调色剂,所述调色剂是使在低温定影性方面较乙烯基树脂有本质上优势的聚酯树脂进行交联,再加入偏移防止剂而得到的。该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及偏移防止性均优良,但在调色剂的生产率(粉碎性)方面存在问题。特开昭56-11604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使用下述树脂制成的调色剂,该树脂是在存在反应性聚酯树脂的条件下,将乙烯基单体聚合,聚合过程中经由交联反应、加成反应、接枝化反应使其高分子化而形成。含有上述交联后的乙烯类聚合物或者凝胶成分的调色剂的确在耐偏移性方面有所改善。但是,在使调色剂中含有乙烯类聚合物或者凝胶成分时,如果使用该交联后的乙烯基聚合物作为调色剂原料,则在调色剂制造中进行熔融混炼时,聚合物中的内部摩擦变得非常大,聚合物受到较大的剪切力。由此引起分子链断裂,导致熔融粘度降低,有时反而对偏移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特开昭55-90509号公报、特开昭57-178249号公报、特开昭57-178250号公报、特开昭60-4946号公报等中公开了一种方法,所述方法使用含有羧酸的树脂和金属化合物作为调色剂原料,熔融混炼时加热使其反应,形成交联聚合物,并含有在调色剂中。另外,特开昭63-214760号公报、特开昭63-217362号公报、特开昭63-217363号公报等中公开了一种使以乙烯类聚合物和特异性半酯化合物为必须构成单元的乙烯类树脂和多价金属化合物反应进行交联的方法。但是,使用任一种交联剂的情况下,都不能同时充分满足耐偏移性和低温定影性,有必要进行改良。另外,特开平6-11890号公报、特开平6-222612号公报、特开平9-318140号公报、特开平10-87837号公报、特开平10-90943号公报、特开2001-188383号公报、特开2003-1536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控制含有含羧基的树脂和含缩水甘油基的树脂的粘合树脂的分子量分布、酸值、以及各种树脂的存在量,从而大幅改善定影性、耐偏移性、以及耐结块性的平衡的方法。另外,特开2002-189316号公报公开了一种通过控制在某种温度范围内的树脂储能模量以改善定影性、耐偏移性、结块性、粉碎性、耐久显影性的方法。但是,上述方法虽然显示出改善耐偏移性、耐结决性的效果,但是显影性并不充分。为此,在考虑用于要求更高可靠性的轻印刷等时,还留有改善的空间。而且,对于定影性而言,实现了近年来要求的高速复印以及低耗电的定影方法的机器也不够完善。即,如果复印速度更高,则即使定影时的加热温度或压力与目前大致相同,也会缩短记录材料通过定影器的时间。总之,记录材料上的总热量(功率)存在减少的趋势,所以必须对调色剂定影性进行进一步的改良。上述方法虽然在提高定影性、偏移性方面有所改善,但为了实现更小型化、更轻量化、且更高速化、更可靠性的目的,依然留有改良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在上述情况下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问题的彩色调色剂。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低温定影、耐偏移性优良、即使在高湿及低湿环境中使用也能够稳定地得到高画质且不发生经时图像缺陷的调色剂。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性良好的调色剂。本专利技术人等经过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采用下述组成可以解决上述课题。即,本专利技术如下所述(1)一种调色剂,是至少含有粘合树脂和着色剂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i)调色剂中的粘合树脂含有60质量%或60质量%以上的苯乙烯-丙烯酸树脂,(ii)在该调色剂中,该粘合树脂含有经四氢呋喃(THF)进行16小时索氏提取后残留的THF不溶成分A,(iii)该THF不溶成分A含有经甲苯(TOL)进行16小时索氏提取后残留的TOL不溶成分B,(iv)THF不溶成分A和TOL不溶成分B的质量比为0.1≤B/A≤0.5。(2)如(1)所述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以粘合树脂为基准,上述THF不溶成分A的含量为10质量%~50质量%。(3)如(1)或(2)所述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调色剂中粘合树脂的THF可溶成分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的分子量分布在分子量为3000~30000的区域内至少具有一个峰,分子量为10万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色剂,是至少含有粘合树脂和着色剂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i)调色剂中的粘合树脂含有60质量%或者60质量%以上的苯乙烯-丙烯酸树脂,(ii)在调色剂中,该粘合树脂含有经四氢呋喃(THF)进行16小时索氏提取后所残留的T HF不溶成分A,(iii)该THF不溶成分A含有经甲苯(TOL)进行16小时索氏提取后所残留的TOL不溶成分B,(iv)THF不溶成分A和TOL不溶成分B的质量比为0.1≤B/A≤0.5。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克久藤本雅己田谷真明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