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7810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    具有金属层的环状薄膜;    用于提高该薄膜的温度的机构;    用于防止该薄膜偏移的限制构件;    及设于该薄膜与上述限制构件的接触部的润滑部,    由来自该薄膜的热对记录材料上的图像进行加热。(*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合作为加热定影装置的图像加热装置,用于在复印机.激光束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由成像处理部按转印方式或直接方式形成承载到记录材料(转印材料、打印用纸、感光纸、静电记录纸等)的未定影调色剂像通过作为加热构件与加压构件的压接部的加热辊隙部从而在记录材料上作为固着图像进行热定影处理。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广泛地使用所谓的热辊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该装置通过使承载了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通过由相互压接地回转的、作为加热构件的定影辊与作为加压构件的加压辊的压接形成的加热辊隙部(定影辊隙部)而进行加热定影。在热辊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中,作为加热构件的定影辊利用设于加热铝空心金属芯的内部的卤灯的辐射热从金属芯内部进行使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熔化所需的足够的加热。为了使空心金属芯具有机械强度,厚度需要为0.5mm~4.0mm左右,具有大的热容量。为此,在预备时需要将定影辊预备加热到预定温度。另外,特别提出在预备时不向加热定影装置供给电力、快速起动性和节能性优良的薄膜加热方式的加热定影方法的一例并加以实用化。即,在基板使用氧化铝或氮化铝等的陶瓷加热器与加压辊之间夹持耐热性的厚度小的树脂膜(以下记为定影薄膜)并形成压接辊隙部(定影辊隙部),在该定影薄膜与加压辊之间导入形成承载了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与定影薄膜一起夹持输送。经由定影薄膜对记录材料提供陶瓷加热器的热能,同时,接受在定影辊隙部的加压力,在记录材料上使未定影调色剂像定影。使用这样的薄膜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打印机·复印机等各种图像形成装置根据加热效率的大小和上升速度,与现有技术的使用热辊等进行加热定影的方式相比具有不需要待机过程中的预备加热和等候时间的缩短化等许多优点。图8为示出使用树脂制定影薄膜的加热定影装置的纵向构成的大致示意图。符号10为作为加热构件的定影构件组件,为由基板使用氧化铝或氮化铝等的陶瓷加热器等加热器11、将该加热器11保持于下表面侧的绝热撑条支架12、松动地外嵌于该绝热撑条支架12的圆筒状的树脂剂定影薄膜43、在该定影薄膜43的左右两端部侧嵌合于绝热撑条支架12地配置的薄膜端部限制凸缘45等构成的组装体。在薄膜端部限制凸缘45中,符号45a为在薄膜端部限制凸缘45的外面侧一体地凸出地设置的弹簧支座部分,符号45b为在薄膜端部限制凸缘45的内面侧一体地凸出设置的薄膜端部支承部分。薄膜端部支承部分45b插入到薄膜端部的内侧,从内侧支承薄膜端部。符号20为作为加热构件的耐热性·弹性加压辊。加压辊20由金属芯21和弹性层22构成,在图中未示出的装置机座的左右侧板间可自由回转地由轴承保持地配置金属芯21的两端部。符号25为固定到加热辊金属芯的一端部侧的加压辊回转驱动齿轮。定影构件组件10在上述加压辊20的上侧使加热器11侧朝下地和加压辊20并列排列配置,使左右两端部侧的薄膜端部限制凸缘45的弹簧支座部分45a成为由加压弹簧16按预定的推压力地克服加压辊20的弹性从而对定影构件组件10的整体加压的状态。这样,加热器11的朝下的表面相对加压辊20的上表面夹住定影薄膜43来克服加压辊20的弹性地压接,并在定影薄膜43与加压辊20之间形成预定宽度的定影辊隙部N。在定影辊隙部N,由加压力将定影薄膜43夹于加热器11与加压辊20之间,从而使其挠曲,成为紧密接合于加热器11的加热面的状态。加压辊20从图中未示出的驱动系统经由驱动齿轮25传递驱动力而受到回转驱动。当加压辊20受到回转驱动时,由定影辊隙部N的摩擦力使圆筒状的定影薄膜43一边以其内面在定影辊隙部N紧密接触于加热器11的朝下的表面地滑动,一边成为绕绝热撑条支架12外周的从动回转状态。加热器11由通电发热,并调整为预定的定影温度。加压辊20受到回转驱动,与此相随,定影薄膜43从动回转,在加热器11温度调整为预定的定影温度的状态下,在作为定影薄膜43与加压辊20的压接部的定影辊隙部N导入形成承载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该记录材料夹持输送定影辊隙部N,经由定影薄膜43将加热器11的热能提供给记录材料,同时,接受定影辊隙部N的加压力,将未定影调色剂像热压定影到记录材料面。圆筒状定影薄膜43在纵向左右的加压力因部件公差等而变得不均衡的场合,另外,当圆筒状定影薄膜的外径形状的差或纵向的厚度不均等产生影响时,回转动作时受到朝轴向偏移的力,朝左右任一方向移动。为了限制该轴向的偏移,需要使圆筒状定影薄膜43的端面抵接于凸缘构件等限制构件而受到限制的构成。薄膜端部限制凸缘45为出于该目的的限制构件,随着加压辊20的回转驱动而从动回转的定影薄膜43在其回转状态下即使产生朝轴向(定影薄膜纵向)即朝加热器11或绝热撑条支架12的纵向左右方向偏移的现象,其偏移通过定影薄膜43的左侧端面或右侧端面受该侧的薄膜端部限制凸缘15的内表面阻挡而受到限制。如上所述,在薄膜加热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中,在不是使用树脂制定影薄膜作为定影薄膜而是使用将高导热性更优良的金属形成为基体层的金属制的薄壁套筒的场合,定影性能提高,也可充分地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高速化。然而,如在上述薄膜加热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中为了提高导热效率而使用高导热性的金属制的套筒代替树脂制定影薄膜,则存在以下说明的问题。即,在使用上述图8所示的形状的端部限制凸缘45作为金属制套筒的端部限制凸缘的场合,金属制套筒端部成为从内表面由凸缘支承的构成。如回转动作时套筒朝单侧偏而抵接于凸缘,则金属套筒端面以喇叭状扩大端部外径地接受外力。在偏向纵向端部的力较大时,更明显地变形成喇叭状,进一步由套筒端面与凸缘的滑动摩擦和在定影辊隙部的弯曲疲劳导致端部龟裂或破损。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还可考虑将金属制套筒的基体层壁厚形成得较厚,强化撕裂力,但由于热容量变大,所以,加热器上升到预定温度的上升时间推迟,不理想。另外,如套筒的厚度变大,则用于使金属制套筒紧密接触于加热器表面的弹性变形变困难,获得加热定影所需要的定影辊隙部宽度变困难。因此,在金属套筒保持为薄壁的状态而且由与端部限制凸缘的抵接避免扩大成喇叭状,所以如图9、图10A和10B所示,与金属制套筒13的外表面接触,需要相对偏移力使用朝金属制套筒13的内表面方向施加应力的构成的端部限制凸缘15。图9、图10A和图10B所示的端部限制凸缘15具有在凸缘外表面侧一体凸出地设置的弹簧支座部分15a、在凸缘内表面侧一体凸出地设置的切口圆环保护部15b的外侧支承型凸缘。弹簧支座部分15a与上述图8的薄膜端部限制凸缘45的弹簧支座部分45a同样地支承加压弹簧16。切口圆环保护部15b在内侧接收金属制套筒13的端部,切口圆环保护部15b的内表面与金属制套筒的端部外表面接触,从而相对金属制套筒的纵向的移动限制金属制套筒朝外表面方向凸出。其它装置的构成与上述图8的装置相同。然而,即使在使用这样的外部支承型的端部限制凸缘15的场合,也存在以下所示的问题。即,在上述外部支承型端部限制凸缘15中,金属制套筒13的端部的外周面与端部限制凸缘的切口圆环保护部15b的内表面滑动摩擦。金属制套筒13由与加压辊20的摩擦的作用从动回转,但当套筒外表面与端部限制凸缘的摩擦力随着长期使用经过等而变大时,加压辊20的驱动扭矩变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川英治伊泽悟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