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格电极、反布电电晕充电器和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6629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栅格电极,它沿着电晕线布置,包括具有多个开口的平面板状元件,在每个开口中都形成有纵向和短边方向,相应开口的纵向并排布置以处于同一方向,并且具有连接沿着开口纵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和连接沿着开口短边方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在每个开口处,从中心点到开口边缘的最短距离小于1.5mm,栅格开口率大于等于82%,并且纵向长度为短边方向长度的至少1.3倍。连接沿着开口纵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并未布置在垂直于电晕线的相同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其上形成有开口图案(pattern)的栅格电极、反布电电晕(Scorotron)充电器以及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采用利用电晕放电的装置作为成像装置的充电器。电晕充电器和反布电电晕充电器作为电晕放电装置是公知的。在电晕充电器中,丝状电极横跨防护壳体的内部,基本上平行于感光体。在丝状电极上施加高压以导致电晕放电,从而将电荷施加在感光体的表面上。电晕充电器的缺点在于,感光体表面的电位由于充电器的精度、安装误差等原因而易于出现波动。近年来已经采用具有充电电位均匀的优点的反布电电晕充电器。反布电电晕充电器的主要部分由放电电极、栅格电极以及防护壳体构成,所述放电电极向感光体提供电荷并使其充电;所述栅格电极布置在该放电电极和感光体之间,并控制该感光体的电位;而所述防护壳体被支撑以覆盖放电电极。在栅格电极上形成有开口图案,以较好地进行电位控制。可通过对放电电极施加高电压并且同时对栅格电极施加适当的电压(即,希望充到的电压),来控制感光体表面的充电电位,以使其均匀(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2001-13765和特开平(JP-A)No.8-36289)。应注意,为了防止由于在放电时产生的放电产物(例如O3、NOX等)而在图像中出现白色缺失等(也有产生黑带的情形),有对栅格电极进行例如涂漆等表面处理以分解放电产物的例子。为了较好地控制感光体的电位,优选地,使沿着感光体的运动方向延伸的沿直线的开口率(以下称为“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在开口图案形成的所有区域中都均匀一致。这里,“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是指,当感光体的给定部分对着开口部分时移过的距离与当感光体的给定部分对着栅格电极时移过的距离的比率。如果在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根据感光体上述部分位置而大不相同,则容易使放电分布变得不均匀,而这是不可取的。这种现象在其中放电电极已经退化或放电电极和栅格电极已经变脏的情况下尤为显著。而且,还有的缺点是,由于放电分布变差而使充电器维修所需的费用较高。应注意,在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分散的情况下,通常,将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的平均值定义为在整个栅格电极处的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作为使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均匀的一个示例,例如,JP-ANo.2001-13765公开了一种栅格电极78(参见图9),其中,该开口率均匀,并且具有良好的控制充电电位的能力。狭长开口80沿着固定的方向形成在栅格电极78中,在其端部的位置均匀一致。然而,在这种栅格电极78中,因为连接开口长边的长边连接部分非常长,所以有这样的问题,即这些长边连接部分容易变形。具体地,在具有用于清洁栅格电极78的机构的反布电电晕充电器中,这个问题尤为显著,这是因为一般通过沿垂直于感光体运动方向X的方向运动的清洁元件在其中该清洁元件与栅格电极78抵靠的状态下对栅格电极进行清洁。而且,当作为锐角的开口拐角部分82在形成开口80的开口边缘81处形成时,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即,清洁元件(主要为硬毛)被形成该锐角开口拐角部分82的开口边缘部分切断,从而使图像产生缺陷。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栅格开口率不能制成这么大,从而致使栅格电极78的控制能力不足。为了提高栅格电极的机械强度,已经考虑采用如图10所示的、在日本技术申请公开(JP-Y)No.3-042443中所披露的栅格电极88。这种栅格电极88由具有多个成形为正六边形的微小开口90的网状薄板材料形成。在开口90的六个边中,两个边被布置成与感光体的运动方向X平行定向。这样,因为栅格电极88的开口90的结构为正六边形,所以可稠密地布置较小的开口。然而,这种在JP-Y No.3-042443中所披露的栅格电极88具有如下问题。栅格电极88的正六边形开口90的两个边被设置成与感光体的运动方向X平行定向,并且作为沿着感光体的运动方向X的相邻开口之间的电极部分的条状部分94以均匀间隔并排设置。另一方面,感光体表面不与条状部分94相对的区域(例如,感光体表面对着图10A中的区域96的区域)相对于与感光体的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倾斜30°或150°。因此,通过开口104的这种结构和配置,在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的分散较大,从而栅格电极的控制能力较差(参见图10B和10C)。为了使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的分散更小,例如提出使条状部分94的宽度较窄以改变开口90的结构和大小等的方法。然而,如果使条状部分94的宽度较窄,则栅格电极的强度变差,并且出现其它问题,例如当使开口90较大时不能保持预定的控制能力等。而且,当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相同时,栅格间距越小,则控制充电电位的能力越强。(栅格间距为在每个开口部分处沿感光体的运动方向X的两端之间的距离,且以下简称为“GP”。)然而,如果开口90成形为如上所述的正六边形,则出现如下问题,即,与开口率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开口相比,该GP较大,而从控制能力的角度来看这并不十分可取(参见图10B和10C)。为了抑制在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的分散,已经考虑调整正六边形的定向(参见,例如JP-Y No.62-181954)。然而,与开口率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开口相比,GP的增加不可避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到上述情况作出的,并且提供了一种栅格电极、反布电电晕充电器以及一种成像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在于栅格电极,它沿着电晕线以在栅格电极与电晕线之间的预定间隔布置,其包括具有多个开口的平面板状元件,在每个开口中都形成有纵向和短边方向,相应多个开口的纵向并排设置以便处于同一方向,该平面板状元件还包括连接沿着开口纵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和连接沿着开口短边方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在每个开口处,从中心点到开口边缘的最短距离为S,且S小于1.5mm,栅格开口率大于等于82%,并且开口纵向长度至少为开口短边方向长度的1.3倍。连接沿着开口纵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并未布置在垂直于电晕线的相同线上。预定间隔设置在一范围之内,从而使得当连接栅格电极时对充电电位的可控性不会变差。确定通过在放电区域处对于各开口分配连接相邻开口(例如,形成开口边缘)的连接部分的表面积而获得的连接部分所分配的表面积。栅格开口率是通过将一个开口的表面积除以该开口表面积与该连接部分所分配的表面积的总和而得到的值。为了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该值,将通过除法得到的值乘以100。具有两种或多种结构类型的开口可同时存在作为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通过考虑感光体的运动方向来确定开口短边方向,就可能获得其中在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均匀的栅格电极,而不会使GP(栅格间距)变大。而且,在各开口处,从中心点到开口边缘的最短距离为S,S小于1.5mm,且栅格开口率大于等于82%。因此,容易实现这样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不会发生致使图像质量变差的放电,例如亮点放电等。此外,沿着开口纵向的长度为沿着开口短边方向长度的至少1.3倍。因此,容易增加栅格电极的机械强度。因此,可提高栅格电极的机械强度,而不会使栅格电极的控制能力变差。该栅格电极可以是这样的栅格电极,其沿着电晕线以在栅格电极与电晕线之间的预定间隔布置,并且具有在平面板状元件中的沿着相同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开口,且开口的长边长度(沿着开口纵向的长度)为a,而短边长度(沿着开口短边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栅格电极,该栅格电极沿着电晕线以在该栅格电极和电晕线之间预定距离布置,包括:具有多个开口的平面板状元件,在每个开口中都形成有纵向和短边方向,相应多个开口的所述纵向并排设置以便处于同一方向,所述板状元件还包括连接沿着开口纵向彼此相 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和连接沿着开口短边方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其中,在各开口处,从中心点到开口边缘的最短距离为S,且S小于1.5mm,栅格开口率大于等于82%,并且开口纵向的长度为开口短边方向长度的至少1.3倍,且其中连 接沿着开口纵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并未布置在垂直于电晕线的相同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美穗子西村明仁石川胜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