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振动台及减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497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振振动台及减振系统。所述减振振动台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方的上台板和设于所述上台板的振动电机,还包括多个空气弹簧和能产生吸附力的多个吸合件,多个所述空气弹簧连接于所述底座和上台板之间并能在工作时将所述上台板顶起;多个所述吸合件在所述上台板内均布设置;所述空气弹簧通过套装于其外侧的导向圆筒实现垂向膨胀。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减振振动台通过能产生吸附力的吸合件替代夹紧机构和液压系统,可有效避免工作时漏油现象发生,且能减少设备的投入,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振动台及减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减振振动台及减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PC构件的生产过程中,振动台的作用是对钢台车上模具内的混凝土振捣,使浇筑完成的PC构件内部密实,保证构件达到设计强度。在振动的过程中,需要对钢台车进行固定。
[0003]现有生产工艺:钢台车及其PC构件运行到振动台工位上,升降机构落下使钢台车承载于振动上台板;夹紧机构通过液压系统驱动其合拢并压紧钢台车两侧;振动台内设置有减震弹簧;振动电机启动作业,钢台车及其PC构件与振动台同频振动。
[0004]上述结构的振动台存在有如下几个问题:用于驱动夹紧机构的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油缸,在工作中因高频振动易发生漏油、爆管等问题众多;减震弹簧在工作中产生大量噪音,形成噪音污染。且液压系统因为设计、安装复杂,所以加工制作成本和安装成本都极高。
[0005]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公告号CN102009429A公示一种制作轻质混凝土墙板用的振动设备,专利公告号CN108098969A公示了振动台及轨道板生产方法,专利公告号CN109702857A公示了一种移动型分体式混凝土振动台,以上三篇虽然均采用了电磁铁固定模具,但顶升还需要使用液压系统驱动的顶升机构。
[0006]另有专利如公告号CN202716358U公示了一种具有升降台面的振动平台,CN203994143U公示了一种振动平台,CN206633164U公示了一种用于砌块成型机的振动抑制结构,其技术方案虽然采用的空气弹簧,但空气弹簧的膨胀顶升为随机膨胀,工作精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消夹紧机构和顶升机构,取消液压系统等设备,运行稳定的减振振动台及减振系统。
[000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振振动台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方的上台板和设于所述上台板的振动电机,还包括多个空气弹簧和能产生吸附力的多个吸合件,多个所述空气弹簧连接于所述底座和上台板之间并能在工作时将所述上台板顶起;多个所述吸合件在所述上台板上均布设置;所述空气弹簧通过套装于其外侧的导向圆筒实现垂向膨胀。
[0009]上述方案中,通过能产生吸附力的吸合件替代夹紧机构,通过空气弹簧代替顶升机构,两者有效结合,取代液压系统,可有效避免工作时漏油现象发生,且能减少液压系统设备的投入,降低成本。
[0010]所述空气弹簧在工作时可以充气并顶起上台板,使之支撑钢台车及PC构件,用空气弹簧取代原方案中的升降机构,精简结构设计,降低成本。另,所述空气弹簧只实现垂直方向的膨胀,避免现有技术中空气弹簧随机膨胀而导致上台板顶升的高度小于设计高度,
出现误差大的问题,且所述空气弹簧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
[0011]优选的,所述上台板包括框架结构、铺设于所述框架结构上端面的顶板、铺设于所述框架结构下端面的底板,所述吸合件设于所述框架结构内且贴附于所述顶板的下端面。
[0012]上述结构设计,将吸合件设置在顶板的下端,吸合件不直接与钢台车接触,可有效避免对钢台车直接接触产生形变或者改变了材料特性的影响。
[0013]优选的,所述空气弹簧上设有对其内充气的进气口及将内部气体排出的出气口,所述导向圆筒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对应的通孔。优选的,所述吸合件为电磁铁。电磁铁易于购买,且通电产生的磁力大,吸附力好。
[0014]为了保证振动台振动的均匀性,所述空气弹簧在所述上台板的周边设置。
[00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减振系统,包括多个间距布设的上述的减振振动台、在每两个所述减振振动台之间设置的行走驱动机构和行走导向机构。
[0016]所述减振系统在PC构件加工中,除了具备将钢台车上模具内的混凝土振捣,还具有将钢台车输送进入至减振系统和完成后的PC构件输送至下个工位的功能,且该输送功能通过所述行走驱动机构和行走导向机构实现。
[0017]优选的,所述行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源、与所述驱动源驱动连接的驱动轮、安装所述驱动源的安装架;所述行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轮和支撑所述导向轮的支座;所述导向轮与所述驱动轮的顶部的切线均与所述上台板的上端面平齐。
[0018]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包括底板、抬升板和调节杆,所述抬升板铰接于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调节杆用于将所述抬升板相对于所述底板的铰接点上下摆动调节并固定;所述驱动源安装于所述抬升板上。
[0019]优选的,所述导向轮沿所述支座可高度调节。
[0020]优选的,所述行走驱动机构和行走导向机构沿所述减振振动台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布设置。
[0021]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一、本技术采用电磁铁工作时提供吸附力吸紧钢台车及PC构件取代原夹紧机构和空气弹簧取代顶升机构的有效结合,取消了液压系统,避免了工作时现场漏油的现象发生,减少设备(液压系统)的投入,降低成本,同时也降低了设备故障率;
[0023]二、用电磁铁取代夹紧机构,可有效避免对钢台车造成的变形的影响,
[0024]三、空气弹簧隔振效果良好,能够极大地减少噪声产生,改善工作环境;
[0025]四、空气弹簧在工作时可以充气顶起上台板,使之支撑钢台车及PC构件,并通过导向圆筒的限位,只实现垂向膨胀,除具有顶升的功能外还能隔绝高频振动,避免振动台底座也受到影响。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减振振动台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减振台中的空气弹簧和导向圆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减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30]附图中,1-减振振动台、11-底座、12-上台板、121-框架结构、122-顶板、123-底板、
13-振动电机、14-空气弹簧、141-进气口、142-出气口、15-吸合件、16-导向圆筒、2-行走驱动机构、21-驱动源、22-驱动轮、23-安装架、231-底板、232-抬升板、233-调节杆、234-支板、3-行走导向机构、31-导向轮、32-支座、321-槽孔、33-安装座、34-螺栓、L-减振振动台的长度方向、H-振动系统的输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32]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减振振动台1包括底座11、上台板12、振动电机13、空气弹簧14、吸合件15和导向圆筒16。
[0033]所述底座11用于将减振振动台1固定于工位地面上,承受减振振动台1振动作业时的工作载荷。所述上台板12设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振动台,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方的上台板和设于所述上台板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空气弹簧和能产生吸附力的多个吸合件,多个所述空气弹簧连接于所述底座和上台板之间并能在工作时将所述上台板顶起;多个所述吸合件在所述上台板内均布设置;所述空气弹簧通过套装于其外侧的导向圆筒实现垂向膨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台板包括框架结构、铺设于所述框架结构上端面的顶板、铺设于所述框架结构下端面的底板,所述吸合件设于所述框架结构内且贴附于所述顶板的下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振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上设有对其内充气的进气口及将内部气体排出的出气口,所述导向圆筒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对应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振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合件为电磁铁。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振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在所述上台板的周边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刘艺
申请(专利权)人:远大住宅工业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