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色扣位式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488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色扣位式模具结构,包括前模和后模,前模包括前模座和前模仁,后模包括后模座和后模仁,后模座内设置有镶针底板,镶针底板上设置有后模镶针;镶针底板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镶针底板位置的调节结构;前模仁上设置有功能柱,后模镶针穿过后模仁与功能柱在第一状态下接触设置,后模镶针的径向尺寸大于功能柱的径向尺寸。本方案通过第一状态下伸出的后模镶针以及与后模镶针接触且内径较小的功能柱的设置,在第一次成型后能够形成一个倒扣空腔,在二次成型后即可在两色注塑成品上形成一个倒扣的结构,保证成品的连接效果。保证成品的连接效果。保证成品的连接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色扣位式模具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成型
,特别是属于一种双色扣位式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双色模具,是指两种塑胶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但是产品只出模一次的模具,一般这种模塑工艺也叫做双料注塑,通常由一套模具完成,且需要专门的注塑机进行注塑。
[0003]现有的双色注塑产品在成型后,因产品是由两种不同颜色、材料的塑胶成型所得,且其分两次成型,因而成品两次成型的贴合处,在受到外力冲击下时,易出现分离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成品质量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双色注塑产品上形成一个倒扣的双色扣位式模具结构。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双色扣位式模具结构,包括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包括前模座和前模仁,所述后模包括后模座和后模仁,所述后模座内设置有镶针底板,所述前模仁与所述后模仁包括至少两个配合状态;第一状态:所述前模仁与所述后模仁围合形成一色成型腔;第二状态:所述前模仁与所述后模仁围合形成二色成型腔;所述镶针底板上设置有后模镶针;所述镶针底板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镶针底板位置的调节结构;所述前模仁上设置有功能柱,所述后模镶针穿过所述后模仁与所述功能柱在第一状态下接触设置,所述后模镶针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功能柱的径向尺寸。第一、第二状态的设置,用以对产品进行二次成型,镶针底板上后模镶针以及前模仁上功能柱的设置,在第一状态下时,可通过调节结构的调节,将后模镶针伸入成型腔,并与功能柱接触,由于后模镶针径向距离较大,因而在一色成型过程中,成型产品上会残留有一个倒扣空腔,在进行二次产品成型时(即第二状态下),通过调节结构的调节,将后模镶针退出成型腔,熔融的二色塑胶会将倒扣空腔灌满,待冷却成型后,即形成了倒扣的结构,提高了两色注塑成品的稳定性,避免产品受冲击力时出现分离的情况,保证使用效果。
[0007]优选的,所述后模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转动轴,所述后模沿转动轴经180
°
旋转后在所述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通过后模上转动轴来对第一、第二状态进行切换的设置,仅需在一次成型后,前后模分离,转动后模后,再次合模即可进行二次成型,无需将模具拆下,便于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0008]优选的,所述前模仁上设置有第一切换面和第二切换面,所述后模仁上设置有与第一切换面及第二切换面配合设置的成型面,所述第一切换面所在位置与所述第二切换面所在位置沿转动轴中心对称。沿转动轴中心堆成的第一、第二切换面,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切换面与所述第三成型面围合形成一色成型腔,在旋转180
°
后,所述第二切换面即与
所述第三成型面围合形成二色成型腔,以此达到旋转切换第一、第二状态的目的。
[0009]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第一回杆和第二回杆,所述后模座与所述镶针底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翘板结构,所述第一回杆的一端与所述翘板结构连接设置,所述第二回杆的一端与镶针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翘板结构适用于在第一回杆的压力下将镶针底板与后模座分离。翘板结构的设置,能够在第一回杆的压力下将镶针底板与后模座分离,即可翘起镶针底板,第二回杆与镶针底板的固定设置,在第二回杆受到压力时,即可下压镶针底板,以此,仅需通过分别下压第一回杆和第二回杆,即可调节镶针底板内后模镶针的伸出与收回,从而针对第一、第二状态分别进行使用。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回杆的自由端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与前模仁接触设置,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自由设置,所述第二回杆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自由设置,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与前模仁接触设置。通过不同状态下第一、第二回杆分别与前模仁接触的设置,能够控制在第一状态合模时,第一回杆下压,在第二状态合模时,第二回杆下压,从而自动针对不同情况来控制后模镶针的状态,为保证使用效果,在第一状态下第二回杆对应的前模仁上可设置避位腔,同样的,在第二状态下,第一回杆对应的前模仁上设置有避位腔,避免合模过程发生干涉,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0011]优选的,所述后模座上设置有调节槽,所述翘板结构包括固设在调节槽内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后模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上转动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的一端与第一回杆接触设置。调节槽与安装座的设置,用于放置、固定翘板结构,凸轮的设置,在第一回杆下压时,另一端会翘起,从而将镶针底板相对于后模座翘起,以此达到使用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普通的翘杆结构,凸轮的设置能够通过弧面卸力,避免压力过大造成翘板结构断裂,延长使用寿命。
[0012]优选的,所述的凸轮沿第一回杆对称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两凸轮,在使用时能够对镶针底板进行多点支撑,提高使用效果。
[0013]优选的,所述前模座内设置有第一注塑回路和第二注塑回路,所述第一注塑回路与一色成型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注塑回路与二色成型腔连通设置。设置在前模座内的第一、第二注塑回路,在进行第一、第二次成型时分别使用,便于将两成型塑胶原料分离,避免出现混料的情况。
[001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中,通过第一状态下伸出的后模镶针以及与后模镶针接触且内径较小的功能柱的设置,在第一次成型后能够形成一个倒扣空腔,在二次成型后即可在两色注塑成品上形成一个倒扣的结构,保证成品的连接效果。
[0016]2、本技术中,通过后模上转动轴以及前模仁上第一、第二切换面的设置,能够通过对后模的转动,来达到将成型面与不同切换面配合的目的,从而在第一、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切换过程无需卸模,操作方便。
[0017]3、本技术中,通过第一、第二回杆以及翘板结构的设置,能够通过前模仁对不同回杆的下压来控制后模镶针的伸出与收回,从而适用于不同状态的成型过程,且其调节过程会在合模过程中自动完成,无需额外控制,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模具在第一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模具在第二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镶针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中翘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在第一状态下一色成型腔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在第二状态下二色成型腔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标记:1-前模座,2-前模仁,3-后模座,4-后模仁,5-镶针底板,6-后模镶针,7-功能柱,8-转动轴,9-第一切换面,10-第二切换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色扣位式模具结构,包括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包括前模座(1)和前模仁(2),所述后模包括后模座(3)和后模仁(4),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座(3)内设置有镶针底板(5),其中:所述前模仁(2)与所述后模仁(4)包括至少两个配合状态;第一状态:所述前模仁(2)与所述后模仁(4)围合形成一色成型腔(12);第二状态:所述前模仁(2)与所述后模仁(4)围合形成二色成型腔(13);所述镶针底板(5)上设置有后模镶针(6);所述镶针底板(5)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镶针底板(5)位置的调节结构;所述前模仁(2)上设置有功能柱(7),所述后模镶针(6)穿过所述后模仁(4)与所述功能柱(7)在第一状态下接触设置,所述后模镶针(6)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功能柱(7)的径向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扣位式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转动轴(8),所述后模沿转动轴(8)经180
°
旋转后在所述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色扣位式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仁(2)上设置有第一切换面(9)和第二切换面(10),所述后模仁(4)上设置有与第一切换面(9)及第二切换面(10)配合设置的成型面(11),所述第一切换面(9)所在位置与所述第二切换面(10)所在位置沿转动轴(8)中心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扣位式模具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民王民强环晓建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申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