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供给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监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4192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粉体供给装置,其将粉体向供给目标供给,其特征在于,具备:    粉体容纳部,其在内部容纳粉体,并且在底部具备向内部喷出气体的气体喷出部;以及    输送机构,其吸引被容纳在所述粉体容纳部的内部的粉体,将其向所述供给目标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调色剂等的粉体向供给目标进行供给的粉体供给装置、 具备该粉体供给装置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这些功能的复合机等 的使用电子成像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在网络上监视图像形成装置的 监视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在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知的有用于容纳大容 量调色剂的调色剂库、调色剂补给装置等粉体供给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1等中,公开有能够设置多个瓶状的调色剂容器的粉体供 给装置(调色剂库)。详细地说,将多个调色剂容器中的一个调色剂容器的 栓打开,向调色剂库的供料器供给容纳于内部的调色剂。将调色剂库的供 料器内的调色剂通过气流输送机构向作为供给目标的显影装置输送。而且, 当被打开栓的调色剂容器内的调色剂耗尽时,将其它调色剂容器开栓,自 此进行调色剂补给。在专利文献2等中公开有具备比调色剂容器的容量大的供料器(调色 剂供料器)的粉体供给装置(调色剂补给装置)。详细地说,在容量大的供 料器内容纳多个调色剂容器的量的调色剂。在供料器内设置有搅拌部件, 其搅拌供料器内部的调色剂。而且,供料器内的调色剂从供料器下方排出, 并通过流体输送机构向成为供给目标的显影装置输送。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等中公开有用于向调色剂容器(粉体容器) 内充填调色剂(粉体)的粉体供给装置(充填装置)。详细地说,通过使空 气流入充填装置内来提高装置内的压力,将容纳于充填装置内的调色剂从 粉体导出管排出,向成为供给目标的调色剂容器内充填调色剂。专利文献l:日本国特许第353415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5-1462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许第3549051号公报上述的专利文献1等的粉体供给装置,由于设置多个调色剂容器,所 以可实现调色剂大容量化。但是,在容纳于多个调色剂容器中的调色剂全 部耗尽后,需要对应于调色剂容器数量的设置调色剂容器的操作。因此, 虽然实现了调色剂大容量化,但存在不能提高调色剂耗尽时的作业性的不 良情况。另外,专利文献2等的粉体供给装置,增大供料器的容积来实现调色 剂的大容量化。但是,为防止容纳于供料器内的调色剂交联,而利用搅拌 部件机械搅拌供料器内的调色剂,因此,可能在调色剂上产生机械应力。 当调色剂上产生机械应力时,会产生调色剂中添加的添加剂被调色剂表面 埋没或从调色剂表面剥离,从而虽然是新的调色剂但却变成劣化状态,从 而成为造成图像质量降低的原因。此外,专利文献2等的粉体供给装置, 由于从供料器下方排出调色剂,所以当排出口附近的密封性降低时等,也 可能会造成调色剂从粉体供给装置的飞散量增大。另外,专利文献3等的粉体供给装置,对容纳调色剂的容纳部积极地 施加压力,从容纳部内排出调色剂。因此,需要按照不使容纳部因压力而 破裂的方式,将容纳部的机械强度设定为足够强。因此,即使可作为向调 色剂容器充填调色剂的制造装置使用,也难以作为向显影装置供给调色剂 的图像形成装置用的粉体供给装置使用。另外,对容纳调色剂的容纳部积极地施加压力,从容纳部内排出调色 剂的方法,会由于容纳部内的调色剂剩余量而使调色剂的喷出量大幅度变 化,并且难以进行微量的调色剂喷出量的调整。因此,即使作为向调色剂 容器内充填调色剂的制造装置使用,也难以作为向显影装置供给调色剂的 图像形成装置用的粉体供给装置使用。此外,上述的各种问题不限于为供给调色剂而设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 粉体供给装置,在需要不给予粉体损害而调整微量的粉体供给量的所有的 粉体供给装置中是共同的。而且,在所有这些粉体供给装置中,需要不使容纳于粉体容纳部内的 粉体飞散,而有效且可靠地向供给目标进行供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提供粉体供给装置、图像形成 装置及监视系统,不会给粉体造成损害,更换作业少,可实现粉体的大容 量化,可进行微量的粉体供给量的调整,可使粉体不飞散,有效且可靠地 将粉体输送向供给目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其是将粉体向供给目标供 给的粉体供给装置,其具备粉体容纳部,其在内部容纳粉体,并且在底部具备向内部喷出气体的气体喷出部;以及输送机构,其吸引被容纳在所述粉体容纳部的内部的粉体,将其向所述供给目标输送。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在所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中,所述输送机构具备将被容纳在所述粉体容纳部的 内部的粉体向上方吸引的吸引机构。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在所述技术方案2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中,所述吸引机构是泵,所述泵配置于所述粉体容纳 部及所述供给目标的上方,并且将从所述粉体容纳部吸引的粉体向所述供 给目标排出。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在所述技术方案3 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中,用软管形成从所述粉体容纳部到所述泵的粉体吸 引通路的一部分或全部、和从所述泵到所述供给目标的粉体排出通路的一 部分或全部。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5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在所述技术方案1 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中,所述输送机构按照与请求其工作的控制信号的有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6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在所述技术方案1 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中,具备向所述气体喷出部送出气体的空气泵。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7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在所述技术方案1 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中,所述气体喷出部具备与所述空气泵连通的单个或 多个腔室。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8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在所述技术方案1 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中,所述气体喷出部的气体喷出口由多孔质部件形成。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9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在所述技术方案8 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中,所述多孔质部件形成为其孔径在所述粉体的粒径以下。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IO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在所述技术方案8 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中,所述多孔质部件形成为其孔部的平均空孔直径为0.3 ~ 20 nm。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1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在所述技术方案1 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中,所述粉体容纳部的所述底部由倾斜面形成。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2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在所述技术方案ll 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中,所述倾斜面形成为其倾斜角度比所述粉体容纳部 所容纳的粉体的静止角小。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3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在所述技术方案11 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中,所述倾斜面按照中央部附近成为最下位置的方式 倾斜。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4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在所述技术方案11 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中,将吸引被容纳在所述粉体容纳部的粉体的吸引管 的吸引口配置在所述倾斜面的最下位置的上方。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5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在所述技术方案ll 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中,所述气体喷出部构成为,使所述倾斜面的最下位 置附近的每单位面积的单位时间的气体喷出量比其以外位置的每单位面积 的单位时间的气体喷出量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6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在所述技术方案15 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中,所述气体喷出部构成为,所述最下位置附近的所 述气体喷出量为其以外位置的所述气体喷出量的1.1 ~ 2倍。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7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在所述技术方案15 所述的粉体供给装置中,所述气体喷出部具备多个腔室,分别向所述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野浩司天野浩里千叶惠三野路哲夫立石比吕志须藤和久伊藤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