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产出液井场泥、气、油、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225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田产出液井场泥、气、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处理罐,处理罐的罐底中心设有出水管口,通过出水管阀与储水罐进口连接;处理罐的罐筒的侧下设有出泥管口,通过出泥管阀与储泥罐进口连接;处理罐的罐体中部设有进液管口,进液管口通过进液管阀与油井集液管汇连接,处理罐的罐顶中心设有收油管口,处理罐的罐顶收油管口周边设有收气管口,收气管口通过收气管阀与储气罐的进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功能多、一进四出连续运行实现泥、气、油、水的同时分离,运行过程中不加药,不但绿色环保、安全无污染,利用抽油机余压运行耗能低、运行费用低,油水分离效果好,可广泛用于页岩油气田开采泥、气、油、水的分离处理。水的分离处理。水的分离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田产出液井场泥、气、油、水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田产出液油水分离
,尤其涉及一种油田产出液井场泥、气、油、水分离装置,用于高含水油田产出液的油与水的预分离处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油气开采随着页岩油气藏的开发,钻井及压裂过程中加入的化学药剂越来越多,产出液由于乳化程度高含有的胶体多油水分离的难度越来越大,分离出来的水中含乳化油及胶体多,进入水处理系统后造成水处理系统紊乱,整体水质下降难以处理。为此,油田工作者提出将页岩油气藏的产出液在井场就地分离处理,以勉影响站内水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水质的下降。
[0003]为解决这一难题,研发出井场能进行油、气、水、泥分离的四合一装置是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财务用装订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田产出液井场泥、气、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处理罐、储水罐、储泥罐、储油罐、储气罐,处理罐的罐底中心设有出水管口,通过出水管阀与储水罐进口连接;处理罐的罐筒的侧下设有出泥管口,通过出泥管阀与储泥罐进口连接;处理罐的罐体中部设有进液管口,进液管口通过进液管阀与油井集液管汇连接,处理罐的罐顶中心设有收油管口,收油管口通过收油管阀与储油罐进口连接,收油管阀上装有油计量流量计;在收油管阀上的油计量流量计末端设有旁通收油管阀,旁通收油管阀与油气汇管连接;处理罐的罐顶收油管口周边设有收气管口,收气管口通过收气管阀与储气罐的进口连接,收气管阀上装有气体流量计,在收气管阀的气体流量计末端通过旁通收气管阀再与油气汇管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处理罐内中下设有涡流器,涡流器底中心设有排泥口通过排泥导管与罐体出泥管口连接;涡流器中上部设有进液口,进液口通过进液导管与罐体进液管口连接;进液导管上的环空内设有多功能环板;涡流器旋口中心上面悬挂着收油器,收油器通过中心导管与罐顶收油管口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多功能环板的下面装有微悬浮除油器,微悬浮除油器是由多根导旋管组成;多功能环板的上面装聚结除油器,聚结除油器是由立管和斜管混合组成。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收油器的外形为倒装的烟筒帽形,由中心导管、集油斗及加固支架组成。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立管为多功能环板的上下连通管,斜管为多功能环板的上下不连通管。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导旋管为多功能环板上下连通管。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处理罐的罐体为立式圆形罐。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水管阀上装有出水流量计,所述出泥管阀上装有泥浆流量计。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液管阀上装有进液流量计;进液流量计进液口的前端设有旁通进液管阀,旁通进液管阀上装有管道增压泵。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油田产出液井场泥、气、油、水分离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能多、一进四出连续运行实现泥、气、油、水的同时分离,运行过程中不加药,不但绿色环保、安全无污染,利用抽油机余压运行耗能低、运行费用低,油水分离效果好,可广泛用于页岩油气田开采泥、气、油、水的分离处理。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运行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处理罐的外形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处理罐的内部结构图;
[0018]图4是本技术收油器的结构图;
[0019]图5是本技术聚结除油器的结构图;
[0020]图6是本技术微旋浮除油器的结构图;
[0021]图7是本技术多功能环结构图局部放大图;
[0022]图中:1、增压泵,2、进液管阀,3、进液流量计,4、收气管阀,5、收油管阀,6、储气罐,7、收油流量计,8、储油罐,9、储泥罐,10、储水罐,11、出泥管阀,12、油气汇管,13、旁通收油管阀,14、泥浆流量计,15、出水流量计,16、旁通收气管阀,17、气体流量计, 18、出水管阀,19、处理罐,20、旁通进液管阀,21、进液管口,22、收油管口,23、收气管口,24、出泥管口,25、出水管口,26、涡流器,27、进液导管,28、多功能环板,29、收油器,30、中心导管, 31、聚结除油器,32、微旋浮除油器,33、排泥导管,34、集油斗, 35、加固支架,36、斜管,37、立管,38、导旋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阐述。
[0024]如图1-7所示,一种油田产出液井场泥、气、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处理罐19、储水罐10、储泥罐9、储油罐8、储气罐6,处理罐 19的罐底中心设有出水管口25,通过出水管阀18与储水罐10进口连接;处理罐19的罐筒的侧下设有出泥管口24,通过出泥管阀11 与储泥罐9进口连接;处理罐19的罐体中部设有进液管口21,进液管口21通过进液管阀2与油井集液管汇连接,处理罐19的罐顶中心设有收油管口22,收油管口22通过收油管阀5与储油罐8进口连接,收油管阀5上装有油计量流量计7;在收油管阀5上的油计量流量计 7末端设有旁通收油管阀13,旁通收油管阀13与油气汇管连接12;处理罐19的罐顶收油管口22周边设有收气管口23,收气管口23通过收气管阀4与储气罐6的进口连接,收气管阀4上装有气体流量计 17,在收气管阀4的气体流量计17末端通过旁通收气管阀16再与油气汇管12连接。
[0025]处理罐19内中下设有涡流器26,涡流器26底中心设有排泥口通过排泥导管33与罐
体出泥管口24连接;涡流器26中上部设有进液口,进液口通过进液导管27与罐体进液管口21连接;进液导管 27上的环空内设有多功能环板28;涡流器旋口中心上面悬挂着收油器29,收油器29通过中心导管30与罐顶收油管口22连接。
[0026]多功能环板28的下面装有微悬浮除油器32,微悬浮除油器32 是由多根导旋管38组成;多功能环板28的上面装聚结除油器31,聚结除油器31是由立管37和斜管36混合组成。
[0027]收油器29的外形为倒装的烟筒帽形,由中心导管30、集油斗 34及加固支架35组成。
[0028]立管37为多功能环板28的上下连通管,斜管36为多功能环板 28的上下不连通管。
[0029]导旋管38为多功能环板28上下连通管。
[0030]所述处理罐19的罐体为立式圆形罐。所述出水管阀18上装有出水流量计15,所述出泥管阀11上装有泥浆流量计14。所述进液管阀2上装有进液流量计3;进液流量计3进液口的前端设有旁通进液管阀20,旁通进液管阀20上装有管道增压泵1。
[003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油气田产出混合液通过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田产出液井场泥、气、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处理罐(19)、储水罐(10)、储泥罐(9)、储油罐(8)、储气罐(6),其特征在于,处理罐(19)的罐底中心设有出水管口(25),通过出水管阀(18)与储水罐(10)进口连接;处理罐(19)的罐筒的侧下设有出泥管口(24),通过出泥管阀(11)与储泥罐(9)进口连接;处理罐(19)的罐体中部设有进液管口(21),进液管口(21)通过进液管阀(2)与油井集液管汇连接,处理罐(19)的罐顶中心设有收油管口(22),收油管口(22)通过收油管阀(5)与储油罐(8)进口连接,收油管阀(5)上装有油计量流量计(7);在收油管阀(5)上的油计量流量计(7)末端设有旁通收油管阀(13),旁通收油管阀(13)与油气汇管连接(12);处理罐(19)的罐顶收油管口(22)周边设有收气管口(23),收气管口(23)通过收气管阀(4)与储气罐(6)的进口连接,收气管阀(4)上装有气体流量计(17),在收气管阀(4)的气体流量计(17)末端通过旁通收气管阀(16)再与油气汇管(12)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产出液井场泥、气、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处理罐(19)内中下设有涡流器(26),涡流器(26)底中心设有排泥口通过排泥导管(33)与罐体出泥管口(24)连接;涡流器(26)中上部设有进液口,进液口通过进液导管(27)与罐体进液管口(21)连接;进液导管(27)上的环空内设有多功能环板(28);涡流器旋口中心上面悬挂着收油器(29),收油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瑾曾向文刘宝崔海涛樊小会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儋州雅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