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砂加固功能的新型气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0055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防砂加固功能的新型气液分离装置,涉及及陆上油田井下产出剖面测井装置技术领域,其是由仪器筒、内流管和气液分离装置构成,仪器筒的内部设有内流管,仪器筒侧壁上设有气液分离装置;仪器筒的侧壁活动连接了加固弯钩,所述的上进液孔的下缘设有气液分离阀,介质入口上设有防砂过滤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加固装置,增加了伞式集流溢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设计了新的气液分离结构,采用伞式集流与集流阀结合的方式减小气相分量对测井仪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分离效率;在介质入口处设计了金属过滤网,有效拦截砂砾固体等杂质,成本低,操作简易,过滤性好,防砂效果明显。明显。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砂加固功能的新型气液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陆上油田井下产出剖面测井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砂加固功能的新型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油气田开发现状来看,以陆上油田开发为主,产出剖面测井技术更是陆上油田的主要研究内容。而对于流量的测量是产出剖面测井技术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针对目前的流量测井仪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集流型测井仪,另一类是非集流型测井仪。其中伞式集流测井仪是一种集流型仪器,采用集流伞与单相或油水两相流测井仪结合的方式达到集流测量的效果。随着油气田的逐年开采,目前国内部分陆上油田处于开发中后期,大量的油井存在出砂、垢粒及脱气等现象,导致测井仪器出现砂卡,测量误差大等情况。当流体中含有气相分量或固体砂砾等时,再使用原有的伞式集流测井仪测量流体流量,其测量准确性及测井成功率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当含有固体颗粒物,流体流量过大且流速分布不均匀时,仪器会发生晃动,切斜甚至滑动等现象,影响仪器的稳定性,造成仪器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针对现有气液分离装置所存在的不足,在气液分离、加固及防砂方面提出了新的设计与改进。通过增加气液分离阀、改进加固装置以及对集流伞进行新的设计,极大且有效地提高了气液分离效率,对实际工业生产活动拥有巨大意义。
[0004]本技术的一种具有防砂加固功能的新型气液分离装置,是由仪器筒、内流管和气液分离装置构成,所述的仪器筒的内部设有内流管,仪器筒侧壁上设有气液分离装置,气液分离装置的底部连接下壳体;所述的仪器筒上设有出液口、排气口、上进液孔和介质入口,仪器筒的侧壁活动连接了加固弯钩,出液口和排气口位于加固弯钩的上方,上进液孔和介质入口位于加固弯钩的下方,气液分离装置位于加固弯钩的下方,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是由伞式集流溢气装置和下伞筋构成,伞式集流溢气装置是由上伞筋和伞布构成,上伞筋的顶端活动连接于仪器筒的外壁、其底端活动连接了下伞筋,下伞筋与仪器筒的外壁滑动连接、且下伞筋位于上伞筋的下方,上伞筋上设有伞布;所述的上进液孔的下缘设有气液分离阀,介质入口上设有防砂过滤器。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气液分离阀是由连接块和金属挡板构成,连接块的两端分别连接上进液孔的下缘和内流管的底端相连,金属挡板的一端与连接块靠近内流管的一端活动连接,金属挡板的另一端与上进液孔的上缘相抵,连接块上设有气流体双向通道。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防砂过滤器是由外层过滤装置和内层过滤装置构成,外层过滤装置与内层过滤装置相互贴合、且外层过滤装置朝外、内层过滤装置朝内。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外层过滤装置上设有通孔、且通孔呈矩阵排列,内层过滤装置为不锈钢防砂滤网结构。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加固弯钩由不锈钢支架和防滑弯钩构成,不锈钢支架的一端与仪器筒的外壁活动连接、另一端与防滑弯钩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伞布同径向等距的设有小孔。
[0010]本技术在伞式集流溢装置的基础上,设计了加固装置,增加了伞式集流溢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设计了新的气液分离结构,采用伞式集流与集流阀结合的方式减小气相分量对测井仪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分离效率;在介质入口处设计了金属过滤网,有效拦截砂砾固体等杂质,成本低,操作简易,过滤性好,防砂效果明显。该具有防砂加固功能的新型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可以有效解决总流量不可过高的缺点,减少气量对于流量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大大提高了井下产出剖面测井仪的测量精确度,缩小了理论值与实际值的误差,对实际工业生产有重大意义。
[0011]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有防砂加固功能的新型气液分离装置模型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有防砂加固功能的新型气液分离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4]图3的(a)为本技术防砂过滤器外层过滤装置主视图;(b)为本技术防砂过滤器内层过滤装置主视图;
[0015]图4为本技术防砂过滤器模型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加固弯钩模型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伞式集流溢气装置模型示意图;
[0018]图7为本技术气液分离阀模型示意图。
[0019]图中:1.出液口,2.排气口,3.加固弯钩,4.仪器筒,5.气液分离装置,6.气液分离阀,7.防砂过滤器,8.上流体通道,9.排气通道,10.内流管,11.介质入口,12.井筒,13.外层过滤装置,14.内层过滤装置,15.通孔,16.石油不锈钢防砂过滤网,17.不锈钢支架,18.防滑弯钩,19.伞筋,20.伞布,21.伞式集流溢气装置,22.小孔,23.金属挡板,24.气流体双向通道,25.上进液孔,26.下伞筋,27.连接块。
[0020]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防砂加固功能的新型气液分离装置,是由仪器筒4、内流管10和气液分离装置5构成,所述的仪器筒4的内部设有内流管10,仪器筒4侧壁上设有气液分离装置5;所述的仪器筒4上设有出液口1、排气口2、上进液孔25和介质入口11,出液口1可流出液相;排气口2可溢出经气液分离阀后由排气通道流出的气体;仪器筒4的侧壁活动连接了加固弯钩3,加固弯钩3为不锈钢支架,置于集流伞上方用于增加工作时的稳定性;出液口1和排气口2位于加固弯钩3的上方,上进液孔25和介质入口11位于加固弯钩3的下方,气液分离装置5位于加固弯钩3的下方,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5是由伞式集流溢气装置21和下伞筋26构成,伞式集流溢气装置21是由十六根上伞筋19和伞布20构成,上伞筋19的顶端活动连接于仪器筒4的外壁、其底端活动连接了下伞筋26,下伞筋26与仪器筒4的外壁滑动连接、且下伞筋26位于上伞筋19的下方,上伞筋19上设有伞布20,所述的伞布20同径向等距的设有小孔22,小孔22设置于相邻的两个上伞筋19之间,小孔22直径为1mm,共15个小孔22,且小孔的位置为伞布与井筒内壁紧密接触处;所述的上进液孔25的下缘设有气液分离阀6,介质入
口11上设有防砂过滤器7。
[0022]所述的气液分离阀6是由连接块27和金属挡板23构成,连接块27的两端分别连接上进液孔25的下缘和内流管10的底端相连,金属挡板23的一端与连接块27靠近内流管10的一端活动连接,金属挡板23的另一端与上进液孔25的上缘相抵,连接块27上设有气流体双向通道24;金属挡板23尺寸为长3mm,宽1mm,高4mm的矩形金属挡板,并将其置于上进液孔25处,控制气液相的进出,且上进液孔25为3mm,且排气通道9直径2mm;当伞式集流溢气装置21的伞下聚集仅为液体时,金属挡板23基于液体的浮力将排气通道9关闭,液体进入气流体双向通道24流入上流体通道8,且当伞下聚集为大量气体时,且气体累计体积没过上进液孔时,金属挡板23所受浮力减小,挡板下落,封闭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砂加固功能的新型气液分离装置,是由仪器筒(4)、内流管(10)和气液分离装置(5)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仪器筒(4)的内部设有内流管(10),仪器筒(4)侧壁上设有气液分离装置(5);所述的仪器筒(4)上设有出液口(1)、排气口(2)、上进液孔(25)和介质入口(11),仪器筒(4)的侧壁活动连接了加固弯钩(3),出液口(1)和排气口(2)位于加固弯钩(3)的上方,上进液孔(25)和介质入口(11)位于加固弯钩(3)的下方,气液分离装置(5)位于加固弯钩(3)的下方,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5)是由伞式集流溢气装置(21)和下伞筋(26)构成,伞式集流溢气装置(21)是由上伞筋(19)和伞布(20)构成,上伞筋(19)的顶端活动连接于仪器筒(4)的外壁、其底端活动连接了下伞筋(26),下伞筋(26)与仪器筒(4)的外壁滑动连接、且下伞筋(26)位于上伞筋(19)的下方,上伞筋(19)上设有伞布(20);所述的上进液孔(25)的下缘设有气液分离阀(6),介质入口(11)上设有防砂过滤器(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砂加固功能的新型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液分离阀(6)是由连接块(27)和金属挡板(23)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韵桐张琦蒋佳音张海洋李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