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淑贞专利>正文

制版机双气室两段式高速真空吸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1117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版机双气室两段式高速真空吸气装置,其特征是橡皮垫下方设置具有适当韧度的薄片垫板,并于橡皮垫底面外围四周增设垫圈,使像皮垫及垫板之间构成另一密闭气室,并另设一真空吸气设备,令垫板自其中央区自动向上隆起,而促使版面先于中央区密着,再逐渐向外圈区辐射吸净残气。优点是避免了牛顿圈现象,使整个操作过程速度快、密着性好。(*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版机双气室两段式高速真空吸气装置。原制版机上由上盖及橡皮垫间构成一供真空吸气操作的密闭气室,而底片及版材亦即置放于该气室内而于真空吸气过程中得紧密贴合,而本案则特别于橡皮垫下方另设以一垫板,而得以与橡皮垫构成另一气室以供真空吸气操作,当双气室被作两段式真空吸气操作时(即上、下气室同时段先吸气,再尔下气室关闭而单作上气室次一段吸气),即可藉该最底方的垫板的韧度,而于真空吸气的初时即自动由中央区凸起,而同时驱使其上方的橡皮垫及位于橡皮垫上的版材等向上凸起,使版面间隙的空气得以由中央向外呈辐射状而渐次性吸净,从而使密着度亦由中央向外渐次密合,达成较快速且密着性良好的预期目的。现有制版机,包括一般复片机、网版平版晒版机等晒版机器材,一般构造是在机台上设置平整台面,台面上设橡皮垫,橡皮垫面为细颗粒状供空气流动,而于橡皮垫上则设置上盖体,上盖体为操作方便而呈单边可掀启式,而且盖合于橡皮垫上时可利用其他扣合装置予以卡扣住,而上盖体为一中央为透明面(如玻璃材料等)外围为框架的盖体,而橡皮垫则于环周缘处设有垫圈,当上盖盖合于橡皮垫上时,使透明片贴附于橡皮垫上,其间只留些微间隙,该间隙即构成一气室而供置放底片及欲复制的版材(皆薄层片),又于橡皮垫上一角处设有吸气口,该吸气口则连通至台面下方机台内部的真空吸气设备处,而台上正方一适当高度则设置灯源(如1、3、4、5、6KW等紫外线灯源等),而为避免强烈灯源外照,则于机台外侧可设置护罩,操作时,即掀开上盖,置入底片及版材在橡皮垫的中央处,盖上该上盖并扣合之,即可进行真空吸气的操作,过程中,由上盖及橡皮垫间所构成的密闭气室即被真空吸气,使橡皮垫与上盖的紧密贴合,而其中的底面及版材亦随之紧密贴合而密着,此时即可再进行光晒过程,而由于灯源是直接而垂直地透过上盖的透明面,照过底片而透晒至版材上,而上盖的透明面与底片、版材三者间已真空吸气而无介质,几呈真空密着状态,故晒版的精密度始符合基本要求;但因底片及版材具有相当面积,当其在由上盖及橡皮垫构成的气室内受真空吸气时,无法保证透明面、底片及版材间的空气能完全彻底吸净,此乃因底片具有适当面积,而真空吸气过程中空气的流动又具有随机性,故其密度常发生外圈范围已密着,而内圈部分却仍在残留空气未完全吸净而形成气泡状,此即为一般业者所称牛顿圈现象,而此种气泡常常因外圈已相当紧密贴着,故内部残留空气不易再泄出,不但造成真空吸气过程较慢,而且效率不高,也因为密着度不佳而势必影响到晒版的精密度,此乃是一般制版机的缺点;而针对此种缺点创作人曾提出一种改良方式,即针对外圈已密着而内圈却有残留气的现象,设计出一中央面高起的球面底面,利用一中央球面凸起的底板放置于橡皮垫下,使橡皮垫中央亦随该球面而微凸起,使上盖扣合于橡皮垫时,包括底片、版材等均可先与上盖的透明面较为贴合,则真空吸气时,中央部位得以先呈真空密着,再由中央部位往外圈部位渐次性真空吸气,则可避免牛顿圈现象再发生,唯此种改良仍有缺点,即该具有中央球面凸起的底板不易完美成型,自必失去准确度,而且底板球面的凸起高度,虽极微小但影响相当大,太低则不起作用,太高则又可能于吸气过程中造成上盖透明面(常以玻璃制成)的瞬间爆裂,故制作成本及操作成本均相对提高,亦失去市场竞争力,而不符量产的经济原则,而本技术即是在多次试验下所创作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而加以改进,而且确实可达到所期望的使用功效。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制版机双气室两段式高速真空吸气装置,利用一具适当韧度的垫板设置于原制版机的橡皮垫下方,而且与橡皮垫得以构成一下方密闭气室,并另接真空吸气设备,使整个制版机形成上下双气室功能,当同时段真空吸气时,藉上下双气室的吸气效果,该垫板可利用本身的适当韧度,而形成其中央部位自动向上突起(此乃因气室气压及上盖透明玻璃面较硬质的关系),自然促成一适当的隆起面来驱使上气室中的中央部位先于密着,再顺势向外渐次性密着,达到由中向外的真空吸气过程。本技术的再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制版机双气室两段式高速真空吸气装置,其除增设有下气室及垫板外,另针对双气室而设置两段式吸气过程,利用双气室于第一时段时间以一定压力真空吸气,再使下气室真空吸气泵关闭,使上气室续再另一时段较高压真空吸气,而整个两段式操作过程得以此原制版机较快速完成真空吸气的过程,使效率得以提高。本技术的又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制版机双气室两段式高速真空吸气装置,利用一简易垫板来构成上下双气室,而达到成本低、功效好且操作速度快的良好实用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制版机双气室两段式高速真空吸气装置,其特征是在橡皮垫下方设有垫板,垫板大小与橡皮垫相当,为一具有适当韧度的薄片,垫板的四角锁固于台面上,并藉本身韧度而容许其中央部位作些微高度的起伏,又于橡皮垫的底面环周缘处加设一组垫圈,使橡皮垫压合于垫板上时,橡皮垫与垫板之间构成密闭的下气室,且于下气室中一角另装设一真空吸气用的吸气口。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由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制版机双气室两段式高速真空吸气装置,橡皮垫上的上垫圈与下垫圈上、下相对应设置,且位于上盖的外框架的正下方。本技术的优点由于本技术在原有上气室基础上设有下气室而形成双气室结构,并且另设有真空吸气设备,故可利用两段式吸气操作方式,使垫板自中央区密着,再逐渐向外区辐射吸净残气,避免了牛顿圈现象,使操作速度快,密着性好。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双气室的侧面剖视图。由图1所示,本技术的制版机外观上与一般已有制版机雷同,基本上具有机台本体A、侧面覆罩B、正面活动覆罩C及顶部灯源D等必备构件,其中机台本体A的台面上构造即为本技术的特征所在,由外观上可看到上盖1,它由外框架11及一平整透明面12(如玻璃材质)所构成,于上盖1上另设有把手13及转钮14,供操作者可将整个上盖1作单边整片掀起,另于前方两侧处设有扣钮15可将上盖1紧密压扣于台面上。再如图2所示,由于整个台面上的各构件皆为薄而宽广面积的造型,如上盖1、橡皮垫2、垫板5等等,故此剖面图取前后段剖视,其中央部分则截线表示。于上盖1下方设置有一橡皮垫2,该橡皮垫2的表面由细颗粒组成,以利于真空吸气的操作,于橡皮垫2的上方环周缘处设有垫圈21,供当上盖向下压合时,藉该垫圈21的气密作用,使上盖1与橡皮垫2之间形成一可气密的密闭气室3,于本案中可称为上气室,此是供放置底片及版材之用(图中未表示底片及版材),再于上气室3中位于边角适当处则设有上吸气口4(如图1所示的位置处),该吸气口4再利用管道通往机台A内部所安装的真空吸气相关的设备(此为已有技术故不再说明),而于机台A上另设置控制台及视窗供整台制版机的操控,一般制版机的台面上只具上述的组件构成,使用时,即掀开上盖1,并扣合于台面A1上,使底片及版材压置于气室3内,此时再进行真空吸气操作,使气室3形成真空状态,而底片、版材及透明面12、橡皮垫2之间紧密贴合而无中间介质,即可续作晒版过程。本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橡皮垫2下方,亦即台面A1上方,额外设置有一垫板5,该垫板5大小与橡皮垫2相当,是以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版机双气室两段式高速真空吸气装置,其特征是在橡皮垫下方设有垫板,垫板大小与橡皮垫相当,为一具有适当韧度的薄片,垫板的四角锁固于台面上,并藉本身韧度而容许其中央部位作些微高度的起伏,又于橡皮垫的底面环周缘处加设一组垫圈,使橡皮垫压合于垫板上时,橡皮垫与垫板之间构成密闭的下气室,且于下气室中一角另装设一真空吸气用的吸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淑贞
申请(专利权)人:冯淑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