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直流灭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9795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直流灭弧装置,属于电路保护设备技术领域,适用于电力机车牵引主回路,该装置包括:灭弧室和引弧板:所述灭弧室内竖向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两侧对称设有金属栅片;所述金属栅片上设有散热装置,且其外侧端设有电隔离板;所述引弧板设置在灭弧室底部;所述引弧板上纵向设有引弧孔;所述引弧板带有拐角,其拐角部分位于灭弧室外侧;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导热管和缓冲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隔板可防止电弧发生串弧现象而使电弧增强,造成对构件的二次损伤;其次,通过设置的缓冲腔可将灭弧室内产生的高温及时的排除,减弱对构件的损伤,从而延长各构件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各构件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各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直流灭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保护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直流灭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有触点电器中,触头接通和分断电流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电弧的产生及熄灭。电弧高温将烧损触头及绝缘,严重情况下甚至引起相间短路、电器爆炸,从而酿成火灾、危及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另一方面由于电弧的高温及强光,它可以广泛应用于焊接、熔炼、化学合成、强光源及空间技术等方面。因此,在电路异常时需要一种能够将电弧消除的装置。
[0003]现有技术中,首先,由于外壳是比较封闭的,主要依靠排气口与外界进行热交换,而排气口不能够设的很大,否则电弧会从排气口漏出去烧毁电路,这样断路器的热交换效率不高;所以当断路器内部的触点进行多次的接合和分离时,外壳内部的温度就会升高,最后灭弧室便无法很好的灭掉触点所产生的电弧,使得断路器使用寿命剪短;
[0004]其次,底座内设有一组或多组灭弧室,灭弧室内设有引弧板,该引弧板为一体式设计,贯穿左灭弧室和右灭弧室,上述灭弧装置容易产生的串弧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直流灭弧装置。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直流灭弧装置,包括:灭弧室和引弧板:所述灭弧室内竖向设有隔板;
[0007]所述隔板两侧对称设有金属栅片;所述金属栅片上设有散热装置,且其外侧端设有电隔离板;
[0008]所述引弧板设置在灭弧室底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引弧板上纵向设有引弧孔。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引弧板带有拐角,其拐角部分位于灭弧室外侧。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导热管和缓冲腔;
[0012]所述导热管对称设置在隔板两侧的金属栅片上;
[0013]所述缓冲腔对称设置在隔板两侧的灭弧室内部顶端上;所述缓冲腔内侧壁和底部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内侧壁和底部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上设有散热片;
[0014]所述导热管上端贯穿缓冲腔和隔热板与导热板连接;
[0015]所述灭弧室顶端设有换热孔。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孔带有斜度。
[0017]更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竖向等距分布在导热板上。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等距设置在电隔离板上,且相邻散热片之间通过铜板连接。
[0019]更进一步地,所述引弧板对称设置在隔板两侧,且一端与金属栅片连接,另一端即
拐角端位于断路器中的动触头和静触头上方。
[0020]更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孔呈S型结构。
[0021]更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散热片之间间距为5mm到10mm。
[0022]本技术的优点:
[0023]首先,通过设置的隔板可防止电弧发生串弧现象,造成对构件的二次损伤;其次,通过设置的缓冲腔可将灭弧室内产生的高温及时的排除,减弱对构件的损伤,从而延长各构件的使用寿命;再者,通过设置的引弧孔更加均匀的将电弧引入金属栅片内。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缓冲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为灭弧室,2为引弧板,3为隔板,4为金属栅片,5为电隔离板,6 为引弧孔,7为导热管,8为缓冲腔,9为隔热板,10为导热板,11为散热片,12为换热孔,13为铜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0]参见图1至图2,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新型直流灭弧装置,包括:灭弧室1和引弧板2;灭弧室1内竖向设有隔板3;
[0031]隔板3两侧对称设有金属栅片4;金属栅片4上设有散热装置,且其外侧端设有电隔离板5;
[0032]引弧板2设置在灭弧室1底部。
[0033]需要说明的是,隔板3由绝缘性能较好的材质板构成,其主要作用是防止隔板3两侧的电弧发生串弧现象而使电弧增强,从而,对构件造成二次损伤;
[0034]隔板3可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材,例如,现有的氧化铝耐高温、耐蚀和耐磨,良好的电绝缘性,接受温度1600℃;氮化硅一有良好的高温强度,热膨胀系数较小,导热系数高,良好的电绝缘性,接受温度1200℃仍有较高的硬度;聚酰亚胺被称为“解决问题的能手”热塑性聚酰亚胺是一种有着广泛用途的新材料,是取代热固性聚酰亚胺最为理想的材料;可用于发电工业、核工业要求耐辐射的结构零件;电子工业上做印刷线路板、绝缘材料、耐热性电缆、接线柱、插座;机械工业上做耐高温自润滑轴承。
[0035]另外,当断路器中电路异常时,引弧板2将动触头和静触头分开时产生的电弧拉向灭弧室1内;金属栅片4用于将电弧分隔成许多短弧,分割后的短弧在隔离板中去游离冷却,最终将电弧熄灭。
[0036]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引弧板2上纵向设有引弧孔6;通过设置的引弧孔6,可以快速且更加均匀的,将引弧板2上的电弧引入金属栅片4内。
[0037]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引弧板2带有拐角,其拐角部分位于灭弧室1外侧;如此,将引弧板2设置有拐角可以更加集中将电弧引入。
[0038]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散热装置包括:导热管7和缓冲腔8;
[0039]导热管7对称设置在隔板3两端的金属栅片4上;
[0040]缓冲腔8对称设置在隔板3两端的灭弧室1内部顶端上;缓冲腔8内侧壁和底部设有隔热板9,隔热板9内侧壁和底部设有导热板10,导热板 10上设有散热片11;
[0041]导热管7上端贯穿缓冲腔8和隔热板9与导热板10连接;
[0042]灭弧室1顶端设有换热孔12。
[0043]需要说明的是,因在发生电弧现象时,灭弧室内温度升高,长此以往会影响内部构件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的散热装置可以及时的将灭弧室1 内产生的高温排除到外面,又不会将电弧泄露。
[0044]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换热孔12带有斜度;如此,经过减弱后的微量的电弧穿透缓冲腔8,通过换热孔12的曲折路径,可以进一步的减弱电弧,致使逃逸出去的电弧也不会伤害人体。
[0045]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散热片11竖向等距分布在导热板10上。
[0046]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散热片11等距设置在电隔离板5上,且相邻散热片11之间通过铜板13连接;如此,通过铜板13的设置使得导热管7上的热量快速的传递到散热片11上去,此处设置铜板13只是为了说明其传递热量的意义,并不限定起材质。
[0047]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直流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灭弧室(1)和引弧板(2):所述灭弧室(1)内竖向设有隔板(3);所述隔板(3)两侧对称设有金属栅片(4);所述金属栅片(4)上设有散热装置,且其外侧端设有电隔离板(5);所述引弧板(2)设置在灭弧室(1)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直流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板(2)上纵向设有引弧孔(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直流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板(2)带有拐角,其拐角部分位于灭弧室(1)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直流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导热管(7)和缓冲腔(8);所述导热管(7)对称设置在隔板(3)两侧的金属栅片(4)上;所述缓冲腔(8)对称设置在隔板(3)两侧的灭弧室(1)内部顶端上;所述缓冲腔(8)内侧壁和底部设有隔热板(9),所述隔热板(9)内侧壁和底部设有导热板(10),所述导热板(10)上设有散热片(1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伟杨小龙张锋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星澜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