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脱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657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脱扣器,属于电路保护设备技术领域,适用于电力机车的牵引主回路保护,该脱扣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内部设置有动铁芯和静铁芯,外部缠绕有线圈;所述静铁芯设置在动铁芯上方,且其两端通过升降结构与壳体相连接;所述动铁芯设置于壳体底部;其上端竖向设有顶杆,所述顶杆依次贯穿静铁芯和壳体;且动铁芯和静铁芯之间的顶杆上设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升降机构,可以改变动铁芯和静铁芯之间的气隙,从而改变线圈对动铁芯的磁场强度,从而更加方便对电路保护。从而更加方便对电路保护。从而更加方便对电路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脱扣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保护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脱扣器。

技术介绍

[0002]早期的脱扣器为电磁式的,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双金属片在流过电流时发热变形而使脱扣器动作,这类脱扣器制造调整困难,精度低和可靠性差。
[0003]60年代,美国开始研制电子脱扣器,并应用于低压断路器。电子脱扣器具有保护功能多、延时精度高、选择性好、整定范围大和返回系数高等特点。此外还可以增加接地保护,过载报警功能,使低压电器的保护特性更完善,性能得到了提高。此后国外先进工业国家相继开发出多种电子脱扣器,从分立元件、集成电路发展到利用微型计算机技术的智能脱扣器。
[0004]80年代开始,法国MG公司研制成功ST一608型智能脱扣器,ABB公司也开发出PRI型智能脱扣器,日本、美国、德国也都开始将智能型脱扣器应用于低压断路器中。我国的智能脱扣器研究起步较晚,但在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已取得很大成绩,开发出了多种产品并形成了系列化,在功能上也已达到了一定水平。
[0005]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线圈在工作时容易发热,导致线圈周围温度异常,使线圈和其周围构件受损,从而降低了电磁脱扣装置的安全性能,影响了产品的整体性能;其次,线圈的损坏导致在电路过载或短路时,动铁芯反应迟钝,导致不能够及时保护电路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脱扣器。
[0007]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脱扣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内部设置有动铁芯和静铁芯,外部缠绕有线圈;
[0008]所述静铁芯设置在动铁芯上方,且其两端通过升降机构与壳体相连接;
[0009]所述动铁芯设置于壳体底部;其上端竖向设有顶杆,所述顶杆依次贯穿静铁芯和壳体;且动铁芯和静铁芯之间的顶杆上设有弹簧。
[00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侧面上设有通孔。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螺纹杆和螺栓;
[0012]所述螺纹杆对称螺纹连接在静铁芯两端,其顶端与壳体转动连接,下端贯穿壳体且在螺纹杆下端处设有第一齿轮;
[0013]所述螺栓转动连接在壳体底部外表面,且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线圈进行电连接。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与顶杆的接触处设有钢球,所述钢球设置在壳体上。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和螺栓的顶端与壳体之间均设有轴承。
[0017]更进一步地,所述顶杆和螺栓的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等距分布在壳体上,所述线圈等距缠绕在固定管上。
[0019]更进一步地,所述动铁芯下端与壳体的接触位置处设有凹槽。
[0020]本技术的优点:
[0021]首先,通过设置的升降机构,可以改变动铁芯和静铁芯之间的气隙,从而改变线圈对动铁芯的磁场强度,进而更加方便对电路保护;其次,当壳体内温度升高时,通过设置的通孔,可以及时的是壳体内部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使得壳体内部温度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使得电路安全性能更加的高。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螺纹杆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为壳体,2为固定管,3为动铁芯,4为静铁芯,5为线圈,6为顶杆, 7为弹簧,8为通孔,9为螺纹杆,10为螺栓,11为第一齿轮,12为第二齿轮,13为钢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参见图1至图2,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新型脱扣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固定管2;固定管2内部设置有动铁芯3和静铁芯4,外部缠绕有线圈5;
[0029]静铁芯4设置在动铁芯3上方,且其两端通过升降结构与壳体1相连接;
[0030]动铁芯3设置于壳体1底部;其上端竖向设有顶杆6,顶杆6依次贯穿静铁芯4和壳体1;且动铁芯3和静铁芯4之间的顶杆6上设有弹簧7。
[0031]需要说明的是,动铁芯3、静铁芯4和线圈5的工作原理和具体连接方式,详见现有技术;例如,静铁芯就是变压器的主铁芯,是一个闭合的口字形,初级和次级线圈就是分别绕在静铁芯上的两侧;动铁芯是就是插在静铁芯的中间,在口字形铁芯的中间提供了一个可变的磁路,动铁芯的移动可以调节输出电流;线圈在静铁芯上,构成一个电磁铁,线圈通电时电磁力使动铁芯带动触头克服弹簧力移动,实现开关接通作用。
[0032]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壳体1的侧面上设有通孔8;如此,当电路异常时,壳体1内部温度异常,通过设置的通孔8可以通风对壳体1内部的发热构件进行降温。
[0033]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升降机构包括:螺纹杆9和螺栓10;
[0034]螺纹杆9对称螺纹连接在静铁芯4两端,其顶端与壳体1转动连接,下端贯穿壳体1且在螺纹杆(9)下端处设有第一齿轮11;
[0035]螺栓10转动连接在壳体1底部外表面,且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11 啮合的第二齿轮12。
[0036]需要说明的是,当线圈5在长期使用后,因各种因素导致线圈5破损,当电路异常时,线圈5产生的磁场使得动铁芯3移动到静铁芯4的反应迟钝或不能够执行该过程;此时,通过设置的升降机构可以通过改变动铁芯3 和静铁芯4之间的气隙,增强磁场给动铁性3的磁吸力,从而使得动铁芯3 继续向着静铁芯4靠拢而完成工作;
[0037]具体是,通过转动螺栓10带动第二齿轮12转动,继而带动第一齿轮 11转动,因第一齿轮11、螺纹杆9和静铁芯4构成一幅丝杠,因此,在第一齿轮11转动的时候,静铁芯4会在螺纹杆10上进行上下移动,从而改变动铁芯3和静铁芯4之间的气隙,进而改变磁场对动铁芯3的磁吸力。
[0038]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线圈5进行电连接。
[0039]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壳体1与顶杆6的接触处设有钢球13,钢球13设置在壳体1上;如此,通过设置的钢球13,一方面可以保持顶杆6 做直线运动;另一方面,可以减弱了顶杆6在移动过程中的摩擦损耗。
[0040]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螺纹杆9的顶端和螺栓10的顶端与壳体1 之间均设有轴承;如此,避免了螺纹杆9的顶端和螺栓10的顶端与壳体1 之间的摩擦损耗,从而使得构件的使用时间更长。
[0041]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顶杆6和螺栓10的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
[0042]本技术的一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脱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固定管(2);所述固定管(2)内部设置有动铁芯(3)和静铁芯(4),外部缠绕有线圈(5);所述静铁芯(4)设置在动铁芯(3)上方,且其两端通过升降机构与壳体(1)相连接;所述动铁芯(3)设置于壳体(1)底部;其上端竖向设有顶杆(6),所述顶杆(6)依次贯穿静铁芯(4)和壳体(1);且动铁芯(3)和静铁芯(4)之间的顶杆(6)上设有弹簧(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面上设有通孔(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螺纹杆(9)和螺栓(10);所述螺纹杆(9)对称螺纹连接在静铁芯(4)两端,其顶端与壳体(1)转动连接,下端贯穿壳体(1)且在螺纹杆(9)下端处设有第一齿轮(11);所述螺栓(10)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伟杨小龙张锋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星澜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