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冷排水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936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冷排水系统及车辆,属于车辆领域。该中冷排水系统包括:中冷器;制动打气泵,用于在车辆进行制动时工作;排水阀,设置于所述中冷器的冷端气室底部,且与所述制动打气泵相连,所述排水阀配置成在所述制动打气泵工作时将所述中冷器的冷端气室与外界连通,以排出所述中冷器内部的积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中冷排水系统的车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冷排水系统及车辆能够自动有效地排出中冷器积水,并且解决了由于排水噪声导致的用户体验差的问题。差的问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冷排水系统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冷排水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新型能源在车辆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液化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和甲醇(CH3O)燃烧后,仅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作为新型能源,在重型卡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排放升级,能源燃烧效率提升,燃烧后排放物中水的比例也随之提升。排放的提升,闭式曲通系统也在发动机中进行推广。而由于闭式曲通系统中的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低下的问题和燃烧后气体含水量大的问题,大量的水经过闭式曲通和增压器,进入到进气系统。增压后汽化的水经过中冷器冷却变为液态,积压在中冷器的底部。0℃以上时,水压在气压的作用下,容易导致中冷器管爆裂。0℃以下,水分结冰体积膨胀,同样导致中冷器管爆裂。
[0003]为保护中冷器,现有中冷器方案在中冷器冷端气室底部增加φ3的直通孔,使中冷器底部的积水能够在自重和气压的作用下排出,防止中冷管内部积水引起中冷管爆裂的问题。现有方案虽然能解决中冷器内部积水的问题,但是发动机工作时,增压后压力较大,排水孔朝外喷白色的雾气并产生噪声,容易给用户带来困扰甚至恐慌,给品牌口碑带来不利影响。另外,在自卸车等工作场所恶劣的车辆上,水汽凝结在中冷器前方的防尘网,遇到空气中的灰尘、泥土等,污染防尘网甚至散热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冷排水系统,能够自动有效地排出中冷器积水,并且解决了由于排水噪声导致的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彻底排除中冷器积水。
[0006]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中冷排水系统的车辆,以解决中冷器积水排水时噪音大的问题。
[0007]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冷排水系统,包括:
[0008]中冷器;
[0009]制动打气泵,用于在车辆进行制动时工作;
[0010]排水阀,设置于所述中冷器的冷端气室底部,且与所述制动打气泵相连,所述排水阀配置成在所述制动打气泵工作时将所述中冷器的冷端气室与外界连通,以排出所述中冷器内部的积水。
[0011]可选地,所述中冷排水系统还包括:
[0012]气源取气管,用于连通所述制动打气泵和所述排水阀。
[0013]可选地,所述排水阀包括排水进气口、低于所述排水进气口的排水出气口以及气源接入口,所述排水进气口与所述中冷器的冷端气室连通,所述气源接入口与所述气源取气管远离所述制动打气泵的一端连通,所述排水口配置成当所述气源接入口的压力大于0
时与外界连通、当所述气源接入口的压力小于或等于0时与外界阻隔。
[0014]可选地,所述排水阀设置于所述中冷器的冷端气室底部的最低处。
[0015]可选地,所述排水阀和所述中冷器采用螺纹连接。
[0016]可选地,所述中冷排水系统还包括:
[0017]散热器,设置于所述中冷器的下方且与所述中冷器相连。
[0018]可选地,所述中冷排水系统还包括:
[0019]防尘网,设置于所述中冷器的前方,用于遮蔽中冷器和所述散热器的散热芯子。
[0020]特别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中冷排水系统。
[0021]本专利技术中,车辆的制动打气泵在车辆进行制动时(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工作,此时排水阀连通中冷器的冷端气室和外界,用于将冷端气室内积存的液体排出。车辆每进行一次制动就会排出积水,因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会多次、频繁的排水,可以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间歇地排出中冷器中的积水,因此排积水效果好,从而防止因中冷器内部积水过多导致的中冷管爆裂,同时避免了水汽凝结在中冷器前方的防尘网上而导致的污染防尘网甚至散热带。
[0022]进一步地,由于每次排水是在车辆制动时进行的,因此排水能够在制动打气泵运行声音的掩盖下进行,不对用户带来额外的噪音和困扰。也就是说,专利技术巧妙地将中冷器排水与车辆制动关联起来,从而解决了排水噪音给用户带来困扰甚至恐慌的问题。
[0023]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排水阀设置于所述中冷器的冷端气室底部的最低处,这样设置保证积水能够彻底被排干净。
[0024]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5]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6]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中冷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中冷排水系统的排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中冷排水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中冷排水系统100包括中冷器10、制动打气泵20和排水阀30。制动打气泵20用于在车辆进行制动时工作。排水阀30设置于中冷器10的冷端气室底部,且与制动打气泵20相连,排水阀30配置成在制动打气泵20工作时将中冷器10的冷端气室与外界连通,以排出中冷器10内部的积水。
[0029]车辆的制动打气泵20在车辆进行制动时(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工作,此时排水阀30连通中冷器10的冷端气室和外界,用于将冷端气室内积存的液体排出。车辆每进行一次制动就会排出积水,因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会多次、频繁的排水,可以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间歇地排出中冷器10中的积水,因此排积水效果好,从而防止因中冷器10内部积水过多导
致的中冷管爆裂,同时避免了水汽凝结在中冷器10前方的防尘网上而导致的污染防尘网甚至散热带。
[0030]进一步地,由于每次排水是在车辆制动时进行的,因此排水能够在制动打气泵20运行声音的掩盖下进行,不对用户带来额外的噪音和困扰。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巧妙地将中冷器10排水与车辆制动关联起来,从而解决了排水噪音给用户带来困扰甚至恐慌的问题。
[0031]一个实施例中,排水阀30和中冷器10采用螺纹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见的紧固方式,例如卡接,粘结等。
[0032]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中冷排水系统100还包括气源取气管40,用于连通制动打气泵20和排水阀30。
[0033]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中冷排水系统100的排水阀3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排水阀30包括排水进气口31、低于排水进气口31的排水出气口32以及气源接入口33。这里的“低于”是指在竖直方向上排水出气口32的高度低于排水进气口31的高度。排水进气口31与中冷器10的冷端气室连通。气源接入口33与气源取气管40远离制动打气泵20的一端连通,即气源取气管40的两端分别与制动打气泵20的出气口、排水阀30的气源接入口33相连。排水口配置成当气源接入口33的压力大于0时与外界连通、当气源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冷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冷器;制动打气泵,用于在车辆进行制动时工作;排水阀,设置于所述中冷器的冷端气室底部,且与所述制动打气泵相连,所述排水阀配置成在所述制动打气泵工作时将所述中冷器的冷端气室与外界连通,以排出所述中冷器内部的积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源取气管,用于连通所述制动打气泵和所述排水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冷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阀包括排水进气口、低于所述排水进气口的排水出气口以及气源接入口,所述排水进气口与所述中冷器的冷端气室连通,所述气源接入口与所述气源取气管远离所述制动打气泵的一端连通,所述排水口配置成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梅王洋王政李如灿张波陈要永刘庆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江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