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冷进气管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922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冷进气管总成,具体涉及中冷进气管总成领域,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螺纹连接有消音组件,所述消音组件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左右两侧外壁均开设有第一半螺纹孔,所述下壳体内壁表面一侧开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下壳体内壁表面远离第一弧形槽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横截面设置为圆形,所述过滤网底部与第一弧形槽卡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第一吸音棉,利用第一吸音棉对气体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使噪音大大降低,并且上壳体与下壳体可以分开,将第一吸音棉拿出进行清洗更换。换。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冷进气管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中冷进气管总成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冷进气管总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增压、中冷作为提高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发动机的开发中,在车辆设计中,对中冷器与增压器之间的连接管路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0003]中冷器进气管是作为连接增压器和中冷器的重要管路,经增压器增压后的高温高压气体由中冷器进气管进入中冷器前会产生一定的泄气噪声。目前的中冷器进气管为普通的圆筒管,按管路结构可分为全胶管和复合管两类,全胶管为整根橡胶软管,橡胶的吸噪能力低于塑料材质,其吸噪能力不好;复合管由第一橡胶软管、第二橡胶软管和塑料硬管组成,复合管即使采用了吸噪能力高于橡胶的塑料硬管,但其吸噪能力仍然有限,在降低增压器的泄气噪声方面也起不到明显的作用,噪声抑制效果仍然欠佳,噪声可以通过发动机舱传入乘员舱,对整车的性能要求造成一定的影响,继而造成驾乘人员对噪声的抱怨,影响舒适性,现在大部分进气管通过在第一橡胶管与第二橡胶管之间设置带有吸频腔的塑料硬管,用于吸收噪音。
[0004]但是这种中冷进气管总成在实际运用时,高温气体进入到吸频腔内,气体中的杂质容易留在吸频腔内,难以清理。
[0005]因此,专利技术一种中冷进气管总成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冷进气管总成,通过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第一吸音棉,利用第一吸音棉对气体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使噪音大大降低,并且上壳体与下壳体可以分开,将第一吸音棉拿出进行清洗更换。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冷进气管总成,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螺纹连接有消音组件,所述消音组件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左右两侧外壁均开设有第一半螺纹孔,所述下壳体内壁表面一侧开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下壳体内壁表面远离第一弧形槽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横截面设置为圆形,所述过滤网底部与第一弧形槽卡接,所述第二弧形槽内部设有第一吸音棉,所述第一吸音棉横截面设置为圆形,所述第一吸音棉一侧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圆孔,所述第一吸音棉底部与第二弧形槽卡接,所述下壳体顶部设有上壳体,所述下壳体顶部一侧与上壳体底部一侧通过合页连接,所述过滤网对应的上壳体内壁表面开设有第三弧形槽,所述过滤网顶部与第三弧形槽卡接,所述第一吸音棉对应的上壳体内壁表面开设有第四弧形槽,所述第四弧形槽与吸音棉顶部卡接,所述上壳体左右两侧外壁均开设有第二半螺纹孔。
[000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半螺纹孔横截面设置为半圆形,所述第二半螺纹孔横截面设置为半圆形,所述第一半螺纹孔与第二半螺纹孔组成圆形螺纹孔,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外壁一侧均固定设有外螺纹,所述进气管一侧通过外螺纹与圆形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出气管一侧通过外螺纹与圆形螺纹孔螺纹连接。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壳体外壁一侧固定设有两个第一长板,所述第一长板顶部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上壳体一侧外壁上固定设有两个第二长板,所述第二长板顶部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长板与第二长板之间通过螺钉螺纹连接。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吸音棉外侧套设有环形固定板。
[00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外侧均套设有第二吸音棉。
[00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壳体底部四周固定设有密封垫,所述下壳体顶部表面四周开设有凹槽,所述密封垫与凹槽卡接。
[00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吸音棉和第二吸音棉均由玻璃纤维材料制成。
[0014]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1、本技术通过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过滤网和第一吸音棉,拧开螺钉,上壳体与下壳体分开,将过滤网放置在第一弧形槽内,然后将第一吸音棉放在下壳体内部的第二弧形槽内,每个第二弧形槽对应一个第一吸音棉,旋转吸音棉,使每个第一吸音棉上的圆孔都错开,形成不同的通道,使气体在经过吸音棉时反复流动折射,产生的噪音在流动时,被三个第一吸音棉反复吸收,使噪音大大降低,放好后再将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螺钉拧紧,上壳体底部的密封垫和下壳体顶部的和凹槽进行卡接,形成密闭的空间,防止气体流动时,气体从连接处漏出,气体从进气管进入,流入到壳体内,经过过滤网进行过滤,防止气体中的杂质流入到发动机中;
[0016]2、在长时间使用后,需要对第一吸音棉进行清理更换,将进气管、出气管、上壳体和下壳体从车上拆卸下来,再将进气管和出气管从消音组件上拆下来,拧开螺钉,将上壳体向上打开,取出第一吸音棉和过滤网,对第一吸音棉和过滤网进行清理更换,对壳体内积累的杂质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重新安装就可以使用了,大大减少操作难度;
[0017]3、通过在进气管和出气管外侧套设有第二吸音棉,起到阻挡噪音的作用,并且第二吸音棉可以对出气管和进气管进行保护,减少管壁与硬物碰撞时的压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剖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打开时俯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关闭时第二弧形槽处的剖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打开时第二弧形槽处的剖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关闭时侧视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吸音棉剖视图。
[0024]附图标记为:1进气管、2出气管、3下壳体、4第一半螺纹孔、6第一弧形槽、7第二弧形槽、8过滤网、9第一吸音棉、10圆孔、11上壳体、12第三弧形槽、13第四弧形槽、15第二半螺纹孔、16圆形螺纹孔、17第一长板、18第二长板、19环形固定板、20第二吸音棉、14密封垫、5
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根据图1-6所示的一种中冷进气管总成,包括进气管1和出气管2,所述进气管1和出气管2之间螺纹连接有消音组件,所述消音组件包括下壳体3,所述下壳体3左右两侧外壁均开设有第一半螺纹孔4,所述下壳体3内壁表面一侧开设有第一弧形槽6,所述下壳体3内壁表面远离第一弧形槽6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槽7,所述第一弧形槽6内设有过滤网8,所述过滤网8横截面设置为圆形,所述过滤网8底部与第一弧形槽6卡接,所述第二弧形槽7内部设有第一吸音棉9,所述第一吸音棉9横截面设置为圆形,所述第一吸音棉9一侧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圆孔10,所述第一吸音棉9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冷进气管总成,包括进气管(1)和出气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和出气管(2)之间螺纹连接有消音组件;所述消音组件包括下壳体(3),所述下壳体(3)左右两侧外壁均开设有第一半螺纹孔(4),所述下壳体(3)内壁表面一侧开设有第一弧形槽(6),所述下壳体(3)内壁表面远离第一弧形槽(6)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槽(7),所述第一弧形槽(6)内设有过滤网(8),所述过滤网(8)横截面设置为圆形,所述过滤网(8)底部与第一弧形槽(6)卡接,所述第二弧形槽(7)内部设有第一吸音棉(9),所述第一吸音棉(9)横截面设置为圆形,所述第一吸音棉(9)一侧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圆孔(10),所述第一吸音棉(9)底部与第二弧形槽(7)卡接,所述下壳体(3)顶部设有上壳体(11),所述下壳体(3)顶部一侧与上壳体(11)底部一侧通过合页连接,所述过滤网(8)对应的上壳体(11)内壁表面开设有第三弧形槽(12),所述过滤网(8)顶部与第三弧形槽(12)卡接,所述第一吸音棉(9)对应的上壳体(11)内壁表面开设有第四弧形槽(13),所述第四弧形槽(13)与吸音棉顶部卡接,所述上壳体(11)左右两侧外壁均开设有第二半螺纹孔(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冷进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螺纹孔(4)横截面设置为半圆形,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华南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巨翔管件汽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