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冷器壳体及空冷器集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7488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冷器壳体及空冷器集成装置,属于船舶动力技术领域。该空冷器壳体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总进气口和总出气口,壳体内设有相连通的冷却腔室和气液分离腔室,冷却腔室与总进气口连通,气液分离腔室与总出气口连通且位于冷却腔室的下游,壳体内还设有增压腔室,增压腔室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气液分离腔室的出气端和总出气口连通。该空冷器壳体能够对多个系统进行集成,减少了系统的叠加,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靠性。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冷器壳体及空冷器集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动力
,尤其涉及一种空冷器壳体及空冷器集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的船用主机的增压器位于驱动端(后端),在主机运行时,经增压器加压的新鲜空气进入到扫气箱,通过空冷器的冷却,滴水分离器的除水,进入到扫气集管最后到达燃烧室。在主机低负荷运行时,会开启辅助增压系统(鼓风机)起到辅助鼓风加压的作用,以对空气的流动提供动力。
[0003]但是现有的辅助增压系统常通过管路、垫片、节流孔板和螺栓等连接于空冷器壳体或扫气集管上。这样的设计,造成了系统的叠加,增加设计和生产成本的同时,系统可靠性的风险也升高。
[0004]因此,亟需一种空冷器壳体及空冷器集成装置,以解决如上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冷器壳体及空冷器集成装置,能够对多个系统进行集成,减少了系统的叠加,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空冷器壳体,包括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上设有总进气口和总出气口,所述外壳本体内设有相连通的冷却腔室和气液分离腔室,所述冷却腔室与所述总进气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室与所述总出气口连通且位于所述冷却腔室的下游,所述外壳本体内还设有增压腔室,所述增压腔室包括第一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分别与所述气液分离腔室的出气端和所述总出气口连通,所述增压腔室被配置为对空气加压以维持所述空气的压力在预设范围。r/>[0008]可选地,所述增压腔室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增压腔室用隔板隔开。
[0009]可选地,所述外壳本体上还设有与所述气液分离腔室的出气端连通的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增压腔室的所述第一进气口一一对应连通。
[0010]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二进气口交错设置。
[0011]可选地,所述增压腔室的出气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出气口间隔排列形成出气格栅。
[0012]可选地,每一所述出气口处均设有单向阀,用于控制所述空气的单向流动。
[0013]一种空冷器集成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空冷器壳体。
[0014]可选地,所述空冷器集成装置包括空冷器、滴水分离器、辅助鼓风机和扫气集管,所述空冷器设于所述冷却腔室内,所述滴水分离器设于所述气液分离腔室内,所述辅助鼓风机的进气端与所述气液分离腔室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所述辅助鼓风机的出气端与所述增压腔室的第一进气口固定连接,所述扫气集管与所述总出气口固定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空冷器集成装置还包括紧固螺栓,所述辅助鼓风机的出气端与所述增压腔室的所述第一进气口通过所述紧固螺栓可拆卸安装固定。
[0016]可选地,所述空冷器集成装置还包括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一端穿设所述壳体与所述气液分离腔室的出气端连通,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鼓风机的进气端通过法兰连接。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空冷器壳体及空冷器集成装置,通过将冷却腔室、气液分离腔室和增压腔室均集成于空冷器壳体内,且冷却腔室与总进气口连通,以对输入的空气进行冷却;气液分离腔室与总出气口连通且位于冷却腔室的下游,以对冷却的空气进行除液;增压腔室的第一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气液分离腔室的出气端和总出气口连通,以在主机低负荷运行时对气液分离后端的空气加压以维持空气压力在预设范围,使除液后的气体能持续输入总出气口处,保证主机的正常运行,同时将增压腔室设于气液分离腔室的下游,避免了对上游的冷却腔室和气液分离腔室的不利影响。因此,本技术实现了对多个工作腔室的集成,提高了空冷器壳体的适用性,同时相比于现有将辅助增压系统通过管路、垫片等连接于空冷器壳体上的方式,本技术减少了系统的叠加,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空冷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空冷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空冷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三;
[0022]图4是图3中A-A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图3中B-B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图5中C-C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空冷器集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6]图8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空冷器集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7]图中:
[0028]1、外壳本体;11、总进气口;12、总出气口;13、安装座;14、第二进气口;
[0029]2、冷却腔室;3、气液分离腔室;31、出气端;
[0030]4、增压腔室;41、第一进气口;42、出气口;43、隔板;
[0031]10、辅助鼓风机;20、扫气集管;30、紧固螺栓;40、输气管;401、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
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5]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6]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冷器壳体,如图1-图6所示,该空冷器壳体包括外壳本体1、冷却腔室2、气液分离腔室3和增压腔室4,冷却腔室2、气液分离腔室3和增压腔室4均设于外壳本体1内。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冷器壳体,包括外壳本体(1),所述外壳本体(1)上设有总进气口(11)和总出气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1)内设有相连通的冷却腔室(2)和气液分离腔室(3),所述冷却腔室(2)与所述总进气口(11)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室(3)与所述总出气口(12)连通且位于所述冷却腔室(2)的下游,所述外壳本体(1)内还设有增压腔室(4),所述增压腔室(4)包括第一进气口(41)和出气口(42),所述第一进气口(41)和所述出气口(42)分别与所述气液分离腔室(3)的出气端(31)和所述总出气口(12)连通,所述增压腔室(4)被配置为对空气加压以维持所述空气的压力在预设范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腔室(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增压腔室(4)用隔板(43)隔开。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冷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1)上还设有与所述气液分离腔室(3)的出气端(31)连通的第二进气口(14),所述第二进气口(14)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增压腔室(4)的所述第一进气口(41)一一对应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冷器壳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进气口(14)交错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冷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腔室(4)的出气口(4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出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孝连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