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8319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55
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其中在P电极(71)和/或N电极(72)下方设置第一金属结构(51)和/或第二金属结构(52),并且第一金属结构(51)和P电极(71)之间绝缘,第二金属结构(52)和N电极(72)之间绝缘,因此P电极(71)和N电极(72)之间可以形成第一电场,P电极(71)与第一金属结构(51)之间形成第二电场,N电极(72)与第二金属结构(52)之间形成第三电场,其中第一电场受第二电场和/或第三电场的分流而得到削弱,进一步减低P、N电极中的金属迁移,从而改善金属迁移导致的短路“死灯”异常。异常。异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领域,尤其涉及改善金属迁移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LED芯片因其高亮度、低电压、低能耗、寿命长等优点广泛的应用在照明、户内外显示屏、背光源、显示灯等各个领域。所面临的使用条件和环境各种各样,尤其是在户内外显示屏使用环境更加严苛。在显示屏终端应用过程中受到高温、水汽、化学腐蚀等环境影响。芯片通电点亮(正向电流)及关闭(负向电压)的状态下,金属元素被电解成离子状态,在正向电流及负向电压的电场作用下发生迁移的现象,导致死灯异常。
[0003]参看附图1,传统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芯片结构通常包括衬底10

、N型层21

、发光层22

、P型层23

、透明导电层30

、金属电极,金属电极包括N电极41

和P电极42

,其中N型层21

提供的电子和P型层23

提供的空穴在发光层22

中复合发光。
[0004]由于P/N 电极41

、42

之间形成电场,LED 芯粒在使用过程中,电极下的金属受电场作用发生金属迁移现象。当金属不断迁移后,P/N 电极之间直接导通形成短路,出现“死灯”的异常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金属迁移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位于P电极和/或N电极下方的金属结构通过分流而削弱P电极和N电极之间的电场强度,从而改善电极中金属迁移的问题。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发光二极管,至少包括:衬底;层叠于所述衬底上的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包括依次层叠的N型半导体层、发光层和P型半导体层,刻蚀外延层露出N型半导体层形成第一凹槽;P电极,与P型半导体层电性连接;N电极,位于第一凹槽内,与N型半导体层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P电极下方设置与N型半导体层电性连接的第一金属结构,第一金属结构与P电极之间具有第一绝缘隔离层,所述N电极下方设置与P型半导体层电性连接的第二金属结构,第二金属结构与N电极之间具有第二绝缘隔离层。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刻蚀所述P型半导体层至N型半导体层形成第二凹槽,第一金属结构设置于第二凹槽内,第一金属结构与N型半导体层电性导通;所述第一绝缘隔离层包裹第一金属结构表面,所述P电极包裹第一绝缘隔离层表面。
[0007]所述第二金属结构位于第一凹槽侧壁的P型半导体层表面,第二金属结构与P型半导体层电性导通。所述第二绝缘隔离层包裹第二金属结构,并延伸至第一凹槽的侧壁。所述N电极沿第二绝缘隔离层表面延伸至第二金属结构的上方。
[0008]所述P电极与N电极和第一金属结构分别形成第一电场和第二电场,第二电场削弱第一电场的强度,降低P电极和N电极之间的金属迁移。所述N电极与P电极和第二金属结构之间分别形成第一电场和第三电场,第三电场削弱第一电场的强度,降低P电极和N电极之
间的金属迁移。
[0009]其中,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直径小于P电极的直径;所述第一金属结构的顶部高于或齐平于或低于P型半导体层的表面;第二凹槽的形状为圆柱形或者V形。所述第一金属结构和第二金属结构相同或者不同。所述第一金属结构和第二金属结构均为单层结构或者多层结构。所述第一金属结构和第二金属结构均选自镍、铬、铝、铂、银、金、钛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所述第一绝缘隔离层和第二绝缘隔离层均选自二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铝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0010]进一步地,所述P型半导体层表面还设置有透明导电层。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上述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供一衬底,于所述衬底上依次生长N型半导体层、发光层和P半导体层,形成外延层;2)于所述外延层内制作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底部均位于N型半导体层内;3)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制作第一金属结构,于所述P型半导体层表面制作第二金属结构;4)于所述第一金属结构表面制作第一绝缘隔离层,第一绝缘隔离层包裹第一金属结构;于所述第二金属结构表面制作第二绝缘隔离层,第二绝缘隔离层包裹第二金属结构;5)于所述第一绝缘隔离层表面制作P电极,P电极与P型半导体层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制作N电极,N电极沿第二绝缘隔离层表面延伸至第二金属结构的上方,N电极与N型半导体层电性连接。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为同一刻蚀工艺步骤制成。所述的刻蚀方法包括干法刻蚀、湿法刻蚀或者两者的组合。所述第一金属结构和第二金属结构为同一蒸镀工艺步骤制成。所述第一绝缘隔离层和第二绝缘隔离层为同一CVD工艺步骤制成。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发光二极管,至少包括:衬底;依次层叠于所述衬底上的N型半导体层、发光层、P型半导体层和透明导电层,刻蚀透明导电层至N型半导体层形成第一凹槽;P电极,位于透明导电层表面,与P型半导体层电性接触;N电极,位于第一凹槽内,与N型半导体层电性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P电极下方设置与N型半导体层电性连接的第一金属结构,第一金属结构与P电极之间具有第一绝缘隔离层。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刻蚀所述透明导电层至N型半导体层形成第二凹槽,第一金属结构设置于第二凹槽内,第一金属结构与N型半导体层电性导通;所述第一绝缘隔离层包裹于第一金属结构表面,所述P电极包裹于第一绝缘隔离层表面。所述P电极与N电极和第一金属结构分别形成第一电场和第二电场,第二电场削弱第一电场的强度,降低P电极和N电极之间的金属迁移。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上述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供一衬底,于所述衬底上依次生长N型半导体层、发光层和P半导体层,形成外延层;2)于所述外延层内制作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底部均位于N型半导体层内;3)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制作第一金属结构;
4)于所述第一金属结构表面制作第一绝缘隔离层,第一绝缘隔离层包裹第一金属结构;5)分别于所述第一绝缘隔离层表面和第二凹槽内制作P电极和N电极,所述P电极与P型半导体层电性连接,N电极与N型半导体层电性连接。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方面,发光二极管,至少包括:衬底;依次层叠于所述衬底上的N型半导体层、发光层、P型半导体层和透明导电层,刻蚀透明导电层至N型半导体层形成第一凹槽;P电极,位于透明导电层表面,与P型半导体层电性接触;N电极,位于第一凹槽内,与N型半导体层电性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N电极下方设置与P型半导体层电性连接的第二金属结构,第二金属结构与N电极之间具有第二绝缘隔离层。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结构位于第一凹槽侧壁的P型半导体层表面,第二金属结构与P型半导体层电性导通。所述第二绝缘隔离层包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发光二极管,至少包括:衬底;层叠于所述衬底上的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包括依次层叠的N型半导体层、发光层和P型半导体层,刻蚀外延层露出N型半导体层形成第一凹槽;P电极,与P型半导体层电性连接;N电极,位于第一凹槽内,与N型半导体层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P电极下方设置与N型半导体层电性连接的第一金属结构,第一金属结构与P电极之间具有第一绝缘隔离层,所述N电极下方设置与P型半导体层电性连接的第二金属结构,第二金属结构与N电极之间具有第二绝缘隔离层。2.发光二极管,至少包括:衬底;层叠于所述衬底上的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包括依次层叠的N型半导体层、发光层和P型半导体层,刻蚀外延层露出N型半导体层形成第一凹槽;P电极,与P型半导体层电性接触;N电极,位于第一凹槽内,与N型半导体层电性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P电极下方设置与N型半导体层电性连接的第一金属结构,第一金属结构与P电极之间具有第一绝缘隔离层。3.发光二极管,至少包括:衬底;层叠于所述衬底上的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包括依次层叠的N型半导体层、发光层和P型半导体层,刻蚀外延层露出N型半导体层形成第一凹槽;P电极,与P型半导体层电性接触;N电极,位于第一凹槽内,与N型半导体层电性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N电极下方设置与P型半导体层电性连接的第二金属结构,第二金属结构与N电极之间具有第二绝缘隔离层。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刻蚀所述P型半导体层至N型半导体层形成第二凹槽,第一金属结构设置于第二凹槽内,第一金属结构与N型半导体层电性导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隔离层包裹第一金属结构表面,所述P电极包裹第一绝缘隔离层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电极与N电极和第一金属结构分别形成第一电场和第二电场,第二电场削弱第一电场的强度,降低P电极和N电极之间的金属迁移。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直径小于P电极的直径。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结构位于第一凹槽侧壁的P型半导体层表面,第二金属结构与P型半导体层电性导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电极与P电极和第二金属结构之间分别形成第一电场和第三电场,第三电场削弱第一电场的强度,降低P电极和N电极之间的金属迁移。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隔离层包裹第二金属结构,并延伸至第一凹槽的侧壁。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电极沿第二绝缘隔离层表面延伸至第二金属结构的上方。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结构的顶部高于或齐平于或低于P型半导体层的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结构和第二金属结构相同或者不同。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结构和第二金属结构均为单层结构或者多层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东升徐凯徐胜娟蔡家豪黄照明张家豪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