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散热的车载LED灯及汽车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5816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易于散热的车载LED灯,包括装配于汽车壳体上的灯本体;所述灯本体包括LED组件与散热组件;LED组件包括基板与灯座,基板的单侧面上安装有若干灯珠;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块与散热风扇;散热块包括若干散热翅片,相邻所述散热翅片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通道;散热翅片上包括第二散热通道,第一散热通道、第二散热通道与所述散热风扇产生的风在同一方向上;散热风扇固定安装于散热块的侧边,散热风扇产生的风穿过第一散热通道与第二散热通道,以带走散热翅片上的热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汽车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载LED灯不仅降低风阻还增加散热翅片的散热面积以带走散热翅片上更多的热量,提高散热效果及散热效率。散热效率。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散热的车载LED灯及汽车壳体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载LED灯散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于散热的车载LED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车载用灯一种有三类:卤素灯、氙气灯、LED灯;其中,卤素灯亮度低且照射距离比较短,影响行车安全。氙气灯灯光虽然比较亮,但是启动时间慢且变光时间长,有几十米的黑暗去,影响行车安全。LED灯相对于另外两种类型的灯,LED灯的光通量大,夜间行车更安全,瞬间启动克服超车视线盲区,且LED灯的使用寿命最长;但是LED灯在使用的过程中将造成大量热量的聚集,当热量无法散去时将造成其内部电子元器件的损坏,降低LED灯的使用寿命。
[0003]市场上通常在LED大灯上安装散热带、散热翅片等方式来降低LED大灯产生的热量,但是散热效果不明显;一些LED大灯利用散热风扇提高散热效果,将散热风扇置于基板或散热块的末端,但LED灯本身的结构阻碍散热风扇进行热量的疏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易于散热的车载LED灯。
[0005]本技术通过在散热风扇产生的风的方向设置若干散热通道,不仅降低风阻还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易于散热的车载LED灯,包括装配于汽车壳体上的灯本体;所述灯本体包括LED组件与散热组件;其中,
[0007]所述LED组件包括基板与灯座,所述基板嵌合于所述灯座内;所述基板的单侧面上安装有若干灯珠,所述基板用以接收指令并发送给所述灯珠,所述灯珠执行亮灯模式或灭灯模式;
[0008]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块与散热风扇;其中,
[0009]所述灯座的端部抵接于所述散热块,以使得所述灯珠散发的热量通过所述灯座传导至所述散热块上;
[0010]所述散热块包括若干散热翅片,相邻所述散热翅片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通道;所述散热翅片上包括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通道与第二散热通道平行,且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第二散热通道与所述散热风扇产生的风在同一方向上;
[0011]所述散热风扇固定安装于所述散热块的侧边,所述散热风扇产生的风穿过所述第一散热通道与第二散热通道,以带走所述散热翅片上的热量。
[0012]优选地,所述散热翅片的侧壁上包括第三散热通道,所述第三散热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内。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第三散热通道设置于所述散热翅片的表面,以形成开口式的散热通道。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三散热通道平行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或第二散热通道。
[0015]优选地,所述灯本体还包括热管,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所述热管固定焊接于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热管为扁平状长条结构,所述热管的蒸发端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热管的冷凝端镶嵌于所述散热块内。
[0016]优选地,所述热管的横截面的宽度大于所述基板的横截面宽度。
[0017]优选地,所述基板的长度为所述热管的长度的2/3至4/5。
[0018]优选地,所述散热块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散热块的端部;所述灯本体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端套接于所述固定部上,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端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风扇,以使得所述散热风扇与散热块位于同一直线上。
[0019]优选地,所述灯本体还包括散热罩,所述散热罩罩设于所述散热块与散热风扇上;所述散热罩上包括若干用于固定所述散热风扇的固定柱。
[002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壳体,包括一种易于散热的车载LED灯。
[0021]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易于散热的车载LED灯及汽车壳体,该LED灯将散热风扇设置于散热块的侧边,并在散热块的散热翅片上设置第一散热通道、第二散热通道,不仅降低风阻还增加散热翅片的散热面积以带走散热翅片上更多的热量,提高散热效果及散热效率。
[0023]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2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5]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易于散热的车载LED灯的散热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易于散热的车载LED灯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易于散热的车载LED灯的散热风扇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易于散热的车载LED灯的散热罩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易于散热的车载LED灯的基板与热管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10、灯座帽,20、灯座,30、散热组件,310、散热块,311、第一固定部,312、散热翅片,313、凹槽,314、第二固定部,315、第二散热通道,316、第一散热通道,320、散热风扇,321、扇叶,322、固定孔,40、热管,510、第一基板,520、第二基板,521、灯珠,60、第一连接板,80、散热罩,810、盖板,820、固定柱,830、第一通孔,840、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32]本技术提供一种易于散热的车载LED灯,如今,将市场上出现将热管应用于
LED灯上,其导热性能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一般地,基板优选为铜基电路板,铜基电路板具有高导热性,铜基电路板的导热效果优于铝基板或铁基板的导热效果;铜基电路板将灯珠521产生的大量热量及时进行传导。为了获得较佳的光学效果,即要求灯珠521的光学位置安装的准确,在车灯光学反射器中,只有一个最佳的光源位置点,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一颗灯珠的LED的有效发光角度低于180
°
,故一般需要两颗或以上的灯珠进行组合来满足车灯灯光的使用需求。两颗或多颗灯珠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小,以使得所有的灯珠都能获得较佳的光源位置点。一般将热管固定于双面线路的铜基电路板的两侧,用于传导双面线路板上散发的热量,但是因铜基电路板的表面集成有若干灯珠及其他线路,热管与铜基电路板的接触面积较小,降低了热管的及时传导热量的能力。故,在本技术中采用单面线路电路板以将热管贴合于铜基电路板的背面即未设置灯珠与线路的一侧,将若干灯珠分别安装于两个铜基电路板上,并将热管固定于两个铜基电路板之间,以及时将灯珠产生的热量吸收。热管优选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铜基电路板上,且铜基电路板的背面全部与热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散热的车载LED灯,包括装配于汽车壳体上的灯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本体包括LED组件与散热组件;其中,所述LED组件包括基板与灯座,所述基板嵌合于所述灯座内;所述基板的单侧面上安装有若干灯珠,所述基板用以接收指令并发送给所述灯珠,所述灯珠执行亮灯模式或灭灯模式;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块与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灯座的端部抵接于所述散热块,以使得所述灯珠散发的热量通过所述灯座传导至所述散热块上;所述散热块包括若干散热翅片,相邻所述散热翅片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通道;所述散热翅片上包括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通道与第二散热通道平行,且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第二散热通道与所述散热风扇产生的风在同一方向上;所述散热风扇固定安装于所述散热块的侧边,所述散热风扇产生的风穿过所述第一散热通道与第二散热通道,以带走所述散热翅片上的热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散热的车载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的侧壁上包括若干第三散热通道,若干所述第三散热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于散热的车载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第三散热通道设置于所述散热翅片的表面,以形成开口式的散热通道。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于散热的车载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登武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良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