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3758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包括助力电机、减速机构和输出轴,所述减速机构包括与所述助力电机连接的第一蜗杆、第二蜗杆、设置于第二蜗杆上且与第一蜗杆相啮合的第一蜗轮和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且与第二蜗杆相啮合的第二蜗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采用二级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结构更简化,体积更小,成本更低,采用角度闭环控制,消除角度失真风险。消除角度失真风险。消除角度失真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转向系统
,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其二级减速采用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存在结构复杂、整体体积大和成本高的缺陷;而且这种转向系统的控制方式为角度开环控制,存在角度失真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目的是简化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包括助力电机、减速机构和输出轴,所述减速机构包括与所述助力电机连接的第一蜗杆、第二蜗杆、设置于第二蜗杆上且与第一蜗杆相啮合的第一蜗轮和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且与第二蜗杆相啮合的第二蜗轮。
[0005]所述减速机构包括转向机壳体,所述第一蜗杆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一轴套安装在转向机壳体的内部,转向机壳体中设置用于对第一轴承进行轴向限位的轴承压板,第一轴承的内圈与第一蜗杆为过盈配合。
[0006]所述第二蜗杆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转向机壳体上,第二轴承的内圈与第二蜗杆为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蜗轮的端面与第二轴承的内圈贴合。
[0007]所述减速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转向机壳体连接的减速箱壳体和蜗轮上盖,转向机壳体位于减速箱壳体和蜗轮上盖之间,所述第二蜗杆的一端通过第三轴承安装在蜗轮上盖上,第二蜗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套安装在减速箱壳体上,所述第一蜗轮位于所述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之间。
[0008]所述第三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二蜗杆为过盈配合,第三轴承的外圈与所述蜗轮上盖为间隙配合。
[0009]所述转向机壳体与所述助力电机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所述减速箱壳体与转向机壳体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所述蜗轮上盖与转向机壳体之间设置第三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均为O型圈。
[0010]所述输出轴通过第四轴承安装在所述减速箱壳体上,输出轴通过第五轴承安装在安装底座上,安装底座与减速箱壳体连接,第四轴承的内圈与输出轴为过盈配合,第五轴承的外圈与安装底座为过盈配合。
[0011]所述第四轴承与所述减速箱壳体之间设置波形弹性垫圈,波形弹性垫圈夹在减速箱壳体内的安装面与第四轴承的外圈之间。
[0012]所述减速箱壳体与所述安装底座之间设置第五密封圈,第五密封圈为O型圈,所述
输出轴与安装底座之间设置骨架油封。
[0013]所述的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的扭矩角度传感器,扭矩角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减速箱壳体的内部,扭矩角度传感器与传感器线束连接,减速箱壳体上设置有防水密封装置,防水密封装置包括与减速箱壳体的外壁面相接触的密封塞和将密封塞紧压在减速箱壳体上的线束压板,密封塞具有让传感器线束穿过的避让孔。
[0014]本技术的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采用二级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结构更简化,体积更小,成本更低,采用角度闭环控制,消除角度失真风险。
附图说明
[0015]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0016]图1是本技术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另一局部剖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另一局部剖视图;
[0019]图4是转向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密封塞的剖视图;
[0023]图8是线束过孔处密封结构的剖视图;
[0024]图9是线束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是本技术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6]图中标记为:1、助力电机;2、联轴器组件;3、第一轴承;4、蜗轮上盖;5、上盖堵头;6、第一蜗轮;7、第一轴套;8、平行键;9、安装底座;10、第一蜗杆;11、转向机壳体;12、轴承压板;13、第一密封圈;14、线束压板;1401、紧压部;1402、安装部;15、减速箱壳体;16、第二轴套;17、传感器线束;18、安装支架;19、转向控制器;1901、转向控制器信号输入端;1902、转向控制器信号检测端;1903、转向控制器电源输出端;1904、转向控制器电源输入端;20、第二密封圈;21、第二轴承;22、第三密封圈;23、第二蜗杆;24、第三轴承;25、第四密封圈;26、弹性波形垫圈;27、第四轴承;28、第二蜗轮;29、第五密封圈;30、第五轴承;31、输出轴;32、骨架油封;33、扭矩角度传感器;34、密封塞;3401、密封套本体;3402、凸缘;3403、轴向密封环;3404、径向密封环;3405、避让孔;35、螺栓;36、转向支架;37、转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0029]如图1至图10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包括扭矩角度传感器33、转向控制器、助力电机1、减速机构和输出轴31,助力电机1通过减速机构与输出轴31连接,助力电机1产生的旋转力通过减速机构传递至输出轴31,带动输出轴31转动。减速机构包括与助力电机1连接的第一蜗杆10、第二蜗杆23、设置于第二蜗杆23上且与第一蜗杆10相啮合的第一蜗轮6和设置于输出轴31上且与第二蜗杆23相啮合的第二蜗轮28。
[0030]具体地说,如图1至图3所示,减速机构还包括转向机壳体11、减速箱壳体15和蜗轮上盖4,转向机壳体11与助力电机1固定连接,减速箱壳体15和蜗轮上盖4与转向机壳体11连接,且转向机壳体11位于减速箱壳体15和蜗轮上盖4之间,转向机壳体11的内腔体与减速箱壳体15的内腔体和蜗轮上盖4的内腔体相连通,转向机壳体11的内腔体与减速箱壳体15的内腔体和蜗轮上盖4的内腔体形成容纳第一蜗杆10、第二蜗杆23、第一蜗轮6和第二蜗轮28的空间。第一蜗杆10的轴线和第二蜗杆23的轴线在空间上相垂直,输出轴31的轴线与第二蜗杆23的轴线在空间上相垂直,输出轴31的轴线与第一蜗杆10的轴线相平行,第一蜗杆10的端部通过联轴器组件2与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包括助力电机、减速机构和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包括与所述助力电机连接的第一蜗杆、第二蜗杆、设置于第二蜗杆上且与第一蜗杆相啮合的第一蜗轮和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且与第二蜗杆相啮合的第二蜗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包括转向机壳体,所述第一蜗杆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一轴套安装在转向机壳体的内部,转向机壳体中设置用于对第一轴承进行轴向限位的轴承压板,第一轴承的内圈与第一蜗杆为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蜗杆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转向机壳体上,第二轴承的内圈与第二蜗杆为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蜗轮的端面与第二轴承的内圈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转向机壳体连接的减速箱壳体和蜗轮上盖,转向机壳体位于减速箱壳体和蜗轮上盖之间,所述第二蜗杆的一端通过第三轴承安装在蜗轮上盖上,第二蜗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套安装在减速箱壳体上,所述第一蜗轮位于所述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二蜗杆为过盈配合,第三轴承的外圈与所述蜗轮上盖为间隙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驾驶独轮转向车辆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学文古长风张伟李连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德孚转向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