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装置及背光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7691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导光装置及背光模块,其中,背光模块包括有一导光装置及复数发光源,该导光装置包括有一框架,该框架于外周壁形成为一框边,且该框边内部一体成型设有一导光板,该导光板于该框边内部一面形成为一出光面,并该导光板的一端与框边间形成有一入光面,该导光板与该框边之间开设有复数个孔槽,该些孔槽开设于该导光板异于该入光面的位置,且该导光板相邻于该些孔槽的内侧分别突设有一挡墙;藉由该挡墙截断朝框边漏出的光线,而能使该挡墙将光线反射回背光模块内,进而增加光的利用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尤指一种于导光板侧边形成挡墙结构的导光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市面上所见的背光模块,是由一导光板结合一框架所组装而成,另一种的背光模块是透明的一导光板与一框架一体成型而成,其中一体成型的组装方式大都运用于手机子屏幕,而具有体积小、组装方便及结构简单的功效。查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200611025,其技术特征如图1所示,该导光结构包括有一导光板11与一模框13,该导光板11与该模框13一体成型,该导光板11包括一入光面12、一与该入光面12相邻的出光面14及复数开口16,该复数开口16设置于该导光板11与模框13结合处,其中每一开口16包括一弧形角落161及与该弧形角落161相邻的侧面162,该弧形角落161为圆弧形,该侧面162为雾化表面。上述习知结构虽皆单纯且易于组装,但其使用上仍具有若干缺失:其一,以导光板结合框架的方式,其于四周容易产生漏光,而手机本身的阻光设计若不甚理想,则会于手机上发现光束,手机设计若稍有不慎而没有考虑到此部分,其后续设计则会产生诸多阻碍,故于运用上实不理想;其二其产生漏光情形后紧接产生的问题即是光的利用率也会一并变差,故其习用的设计仍有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先前技术所产生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截断光源持续向模块外传递造成的漏光,进而增加光利用率的导光装置及背光模块。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导光装置,包括有:一框架,该框架于外周壁形成为一框边;以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一体成型于该框架的框边内部,且该导光板于该框边内部一面形成为一出光面,并该导光板的一端与框边间形成有一入光面,该导光板与该框边之间开设有复数个孔槽,该些孔槽开设于该导光板异于该入光面的位置,且该导光板相邻于该些孔槽的内侧分别突设有一挡墙。此外,经由上述该阻断结构成型一容置空间,使光学膜片摆放于该容置空间内,避免光学膜片滑移。此外该背光框架可设计变更外型尺寸,得以运用该阻断结构确保光学膜片的完整,避免无谓的浪费及达到降低成本的需求。本技术利用一种阻断结构截断光的传递,使光经由原本的实体改为增设一区间的空气粒子作为传递介子,以削弱显露于模块的光线,并藉由该挡墙截断光源持续向模块外传递造成漏光,且能使该挡墙将光线反射回背光模块内,进而增加光的利用率。以下藉由特定实施方式阐明本技术,使熟悉相关技术人士可由本说明书及图式揭示的内容轻易的了解本技术的优点与功效,在基于本技术的精神下,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进行各种实施与变更。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导光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导光装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导光装置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背光模块立体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1  导光板12  入光面13  模框14  出光面16  开口161 弧形角落162 侧面2   导光装置20  导光板21  入光面22  出光面23  挡墙30  框架31  框体32  框边33  孔槽-->40  遮光组件50  容置空间51  光学膜组60  发光源具体实施方式为能对本技术的特征、目的及功能有更进一步的认知与了解,下文特将本技术相关细部结构以及设计理念原由进行说明,以了解本技术的特点,详细说明陈述如下:兹配合下列图式说明本技术的详细结构及其连结关系: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导光装置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导光装置2,其包括有一导光板20及一围设于该导光板20外周的框架30。该导光板20为透明材质,且该导光板20具有一入光面21(如图4所示)以及与该入光面21相邻的一出光面22,该出光面22三个方向的侧边设置有复数个挡墙23,该挡墙23能阻挡光朝框架30方向传递而造成漏光,并可将欲向外扩散的光反射回导光板20内部;该框架30为一透光材质,且该框架30与导光板20是以同料一体射出成型,另该框架30也可为不透光材质,该框架30与该导光板20以双料射出一体成型制成,且该框架具有一框体31及一框边32,该框架30设呈框状,且于外周壁形成为该框边32,该框边32与该导光板20之间形成该框体31,该框体31与该框边32具有一高度差(H),该导光板20与该框体31之间开设有复数个孔槽33,该孔槽33分别邻接该挡墙23与该框体31。该挡墙23为无间隔的连续性墙体或具有间隔的不连续性墙体,该挡墙23顶面与该框体31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再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导光装置剖面示意图。如图中所示,该挡墙23顶面与该框体31表面之间横跨设置有一遮光组件40,该遮光组件40为一不透光层,例如一双面不透光胶带,但可视实际需要使用其它不透光材质,并不以此为限。且该导光板20异于该挡墙23的另面可设置一反射片,并该导光板20表面成型的若干挡墙可围绕形成一容置空间50(如图4所示),该容置空间50内可容置一光学膜组51。再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背光模块立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包括上述的一导光装置及若干个发光源60,该发光源60设置于该导光装置入光面21的一侧,该发光源60为发光二极管。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及功效上均深富实施的进步性,极具产业的利用价值,且为目前市面上前所未见的新型,完全符合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之限定本技术所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框架,该框架于外周壁形成为一框边;以及 一导光板,该导光板一体成型于该框架的框边内部,且该导光板于该框边内部一面形成为一出光面,并该导光板的一端与框边间形成有一入光面,该导光板与该框边之间开 设有复数个孔槽,该些孔槽开设于该导光板异于该入光面的位置,且该导光板相邻于该些孔槽的内侧分别突设有一挡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框架,该框架于外周壁形成为一框边;以及
一导光板,该导光板一体成型于该框架的框边内部,且该导光板于
该框边内部一面形成为一出光面,并该导光板的一端与框边间形成有一
入光面,该导光板与该框边之间开设有复数个孔槽,该些孔槽开设于该
导光板异于该入光面的位置,且该导光板相邻于该些孔槽的内侧分别突
设有一挡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于该框边与
该导光板之间形成有一框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挡墙为连续性墙
体或不连续性墙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明传吴光闵傅秋志王星发王士诚林宗亿
申请(专利权)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