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插脚涂胶组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3666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液晶插脚涂胶组装机,属于液晶生产专用设备,可以完成液晶玻璃与排状引脚的插装与自动涂胶及下料工艺,主要技术特征是:在操作平台的中央位置设有转动工作台(5),转动工作台(5)的台面上等分为四个工位,每个工位分别装有一套相同的夹具机构;在操作平台上旋转工作台周围的区域依次安装有插装引脚机构(9),第二插装引脚机构(8),涂胶机构(6)和带有下料头(3)的下料机构(1);这四个机构分别与转动工作台(5)上的一套夹具机构平行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手工操作改为机器的自动操作,减少了操作人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稳定了产品质量。(*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属于液晶生产专用设备。二
技术介绍
在液晶行业中,液晶显示器一般是由特殊的光学玻璃经过数十道工序制作而成。为了能够控制液晶显示器显示出要求的图像,在光学玻璃表面通过照相、蚀刻、印刷的工艺做出十分细小的电路,并通过排状引脚将玻璃上的电极与印刷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连接起来,并且在玻璃与排状引脚的连接处涂上固定胶,最终实现图像显示的控制。现有的将玻璃与排状引脚连接起来并涂上固定胶的组装操作均是手工操作,产品的生产效率与合格率低。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生产用组装机,可以完成液晶玻璃与排状引脚的组装操作,即插装与自动涂胶及下料工艺,用以取代手工操作。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操作平台的中央位置设有转动工作台5,转动工作台5的台面上等分为四个工位,每个工位分别装有一套相同的夹具机构;在操作平台上旋转工作台周围的区域依次安装有插装引脚机构9,第二装引脚机构8,涂胶机构6和带有下料头3的下料机构1;这四个机构分别与转动工作台5上的一套夹具机构平行安装。转动工作台5的结构是下部水平安装有电机15,通过同步带16连接间歇运动机构17的水平输入轴,电机15的轴与间歇运动机构17的水平输入轴保持平行;间歇运动机构17的垂直输出轴上端是凸台法兰结构,转动工作台5中心圆孔配合安装在凸台法兰上。下料机构1的结构中,下料头3位于操作平台的上方,所述下料头3固定在取料气缸19的气缸杆上,取料气缸19安装在滑台气缸35的气缸杆上,滑台气缸35安装在摆动气缸18的主轴上;在下料头3的下端安装有负压吸管20,负压吸管20穿过拖链34接固定在机架上的负压发生器;摆动气缸18的安装板上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安装在X向导轨30中,导轨30固定在机架支板上,与导轨30平行且对应位置还安装有两个同步带轮32和同步带31,其中一个同步带轮安装在电机33的输出轴上;下料模具2位于下料头3下方,下料模具2底部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安装在Y向导轨21中,与导轨21平行且对应位置还安装有同步带轮及同步带22,传动同步带轮的电机23固定在机架支板上;在下料模具2的侧面机架上固定有Z向导轨25,与导轨25平行且对应位置安装有竖向滑动丝杠26,滑动丝杠26上端固定有同步带轮29,固定在机架上的电机27主轴上的带轮通过同步带28与带轮29连接;在丝杠26的下部套装有螺母24,螺母24与Y向导轨21通过安装板固定在一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手工操作改为机器的自动操作,将原来需要两道工序完成的组装操作缩减到一道工序,同时减少了操作人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稳定了产品质量。使原来的手工作坊式的液晶玻璃组装操作升级为现代化的机器生产。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转动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料机构,2-下料模具,3-下料头,4-储胶桶,5-转动工作台,6-涂胶机构,7-电路控制盒,8-第二插装引脚机构,9-插装引脚机构,10-气压调节面板,11-夹具,12-夹具翻板,13-夹具摆杆,14-气缸,15-电机,16-同步带,17-间歇运动机构,18-摆动气缸,19-取料气缸,20-负压吸管,21-导轨,22-同步带,23-电机,24-螺母,25-导轨,26-丝杠,27-电机,28-同步带,29-带轮,30-导轨,31-同步带,32-同步带轮,33-电机,34-拖链,35-滑台气缸。五、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液晶插脚涂胶组装机,操作平台为长方形台式结构,设有四个支腿,在操作平台的中央位置设有转动工作台5,电路控制盒7设在操作平台的右上方,气压调节面板10设在操作平台右下侧,储胶桶4位于操作平台后侧,与涂胶机构6通过导管连接,通过气缸控制。在操作平台的左侧为下料机构1,下料机构1中的下料头3沿X向导轨运动,将转动工作台5上插装好的工件取下放置在下料模具2上。转动工作台5的台面上按照四等分,划分为四个工位,每个工位装有一套夹具机构,四套夹具机构是完全相同的,相邻两个夹具机构之间的夹角均为90°。转动工作台5按逆时针方向以90°为转动角作间歇转动。在操作平台上旋转工作台周围的区域依次安装有插装引脚机构9,第二插装引脚机构8,涂胶机构7和下料机构3。这四个机构分别与转动工作台5上的一套夹具机构保持平行安装。转动工作台的作用就是将工件定位在夹具机构上,并转换工位,使工件在不同的工位依次完成相应的组装操作,最后由下料机构将工件放置在下料模具上。如图2所示转动工作台5的结构中,下部水平安装有电机15,通过同步带16连接间歇运动机构17的水平输入轴(间歇运动机构的型号为R45D-FMS-4N270R-HR1L1),电机15的轴与间歇运动机构17的水平输入轴保持平行。间歇运动机构17的垂直输出轴上是凸台法兰结构,转动工作台5中心圆孔配合装在凸台法兰上。这样在电机15的驱动下,转动工作台5就按逆时针方向以90°作间歇运动。夹具机构固定在转动工作台5上,其上的夹具有与排状引脚对应的齿条。夹具机构的结构是由设在操作平台上插装引脚工位和下料工位的上下运动的气缸14上升推动夹具机构的夹具摆杆13绕轴线转动,带动夹具翻板12打开,当气缸下降时夹具摆杆13在弹簧的作用下反向绕轴线转动,带动夹具翻板12关闭。操作时,在插装引脚工位打开夹具翻板12,手工将排状引脚放入齿条中,夹具翻板12关闭后就把排状引脚定位在夹具机构中。然后将液晶玻璃放在插装引脚机构9的平台上靠紧后侧与左侧的定位。插装机构与原有的手工操作的插装工具的结构相同。载有液晶玻璃的插装引脚机构9向夹具11作水平运动,将液晶玻璃插装在排状引脚上,然后插装引脚机构9退回,而液晶玻璃通过与排状引脚的连接固定在夹具11上。转动工作台5逆时针转动90°后停止。载有工件的夹具机构9对准了第二插引脚装机构8,该机构与原有的手工操作的插装工具的结构相同。手工将排状引脚放置在第二插装引脚机构8上。第二插装引脚机构8向夹具11作水平运动,将排装引脚插装在液晶玻璃的另一侧。然后第二插装引脚机构8退回。此时液晶玻璃已经完成所有的插装操作。转动工作台5再次逆时针转动90°后停止。载有工件的夹具11位于涂胶机构6的下方。涂胶机构6的涂胶阀打开,通过涂胶头将固定胶涂于排装引脚与液晶玻璃的连接处(涂胶阀的型号是KMV02)。转动工作台第三次逆时针转动90°后停止。完成了所有组装操作的工件由下料头3利用负压吸管20吸住,此时夹具翻板12打开,工件在下料机头35的带引下脱离夹具11,放置在下料模具2的相应位置上。如图3所示下料机构中,电机33传动同步带带动下料头3及三个气缸18,19,36沿X向导轨30水平运动;摆动气缸18传动下料头3逆时针摆动110°,滑台气缸35传动下料头3在50mm范围内上下运动,取料气缸19传动下料头3在X向运动,可使下料头3在转动工作台5上对准插装好的元件。下料机构1三个方向分别装有X向导轨30、Y向导轨21和Z向导轨25,三个方向的运动机构分别由电机33、23、27驱动,组成了三维工作台,具有三个方向的自由度,可在行程范围内,将模具的任意位置与下料头3上的工件对齐。下料头3的动作分为摆动式和点动式。在摆动式下料的初始状态,下料头3处于水平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液晶插脚涂胶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在操作平台的中央位置设有转动工作台(5),转动工作台(5)的台面上等分为四个工位,每个工位分别装有一套相同的夹具机构;在操作平台上旋转工作台周围的区域依次安装有插装引脚机构(9),第二插装引脚机构(8),涂胶机构(6)和带有下料头(3)的下料机构(1);这四个机构分别与转动工作台(5)上的一套夹具机构平行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晨张世伟史国义常青张永峰马增刚荆秀莲谢凯宁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风华信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