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控制的翻钢系统及其并行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3554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并行控制的翻钢系统及其并行控制方法,属于冶金炼钢技术领域,通过并行机制的决策过程,无需等待其他流的翻钢结果,进而缩短了翻钢进程,解决了多流特别是超过10流连铸机下线进程中生产节奏紧张的矛盾,达到了保障连铸连续稳定生产的技术效果。达到了保障连铸连续稳定生产的技术效果。达到了保障连铸连续稳定生产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并行控制的翻钢系统及其并行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炼钢
,具体说,涉及一种并行控制的翻钢系统及其并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冶金炼钢连铸作业中,在每流铸坯上通过独立的翻钢机将切割成定尺长度的连铸坯从低位辊道翻转到高位辊道后,通过移坯设备将轨道上所有的连铸坯聚拢成组,将聚拢成组的连铸坯移动到聚拢区工作位,最后通过行车吊具将聚拢区的连铸坯吊走。
[0003]受限于行车吊具的移坯能力,当聚拢成组的连铸坯的数量超过了移坯能力时,需要通过人工将多余的连铸坯和聚拢坯分开;往往通过人工手动控制翻钢机以匹配移坯设备的移坯能力。
[0004]现有的翻钢机通过自动控制可以实现按照某种特点顺序进行逐根翻钢动作,而每次翻钢动作周期为10~15秒;但是,随着连铸产能不断提升,10机10流、12机12流的连铸机越来越多,当逐根翻钢的自动控制方法无法满足多流的生产节奏时,又出现了人工手动控制翻钢的局面,而手动的控制方式易造成翻钢数量的统计错误以及堵流停浇事故,进而降低了整体的翻钢效率。
[0005]因此,亟需一种自动控制的高效率的翻钢机的翻钢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并行控制的翻钢系统及其并行控制方法,通过聚拢区所需的连铸坯数量,采用并行方式控制翻钢机执行翻钢动作,达到了多流连铸机模式下自动翻钢的效果。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翻钢系统的并行控制方法,方法包括:
[0008]S110、当移坯设备处在翻钢机请求区和聚拢区时,或当移坯设备处在翻钢执行区,且移坯设备的推头处在上升位时,激活翻钢机的翻钢请求;获取聚拢区所需连铸坯的数量,并根据根据所有流连铸坯执行翻钢的数量、所有流轨道连铸坯的数量以及所有流翻钢请求的数量,获取请求翻钢的连铸坯数量;
[0009]S120、将所述请求翻钢的连铸坯数量与所述聚拢区所需连铸坯数量相比较;
[0010]若请求翻钢的连铸坯数量小于或等于聚拢区所需连铸坯的数量,则,将所述请求翻钢的连铸坯执行自出坯辊道至轨道的翻钢动作;
[0011]若请求翻钢的连铸坯数量大于聚拢区所需连铸坯的数量,则将各流的待翻钢连铸坯根据驻留时间进行排序,执行所述驻留时间符合排序规则的翻钢请求,将所述翻钢请求所对应的出坯辊道上的连铸坯翻钢至轨道上,至连铸坯翻钢数量等于聚拢区所需连铸坯数量时,翻钢机结束翻钢进程;
[0012]S130、移坯设备的推头下降到推坯高度,随着移坯设备自翻钢请求区移动至聚拢区,移坯设备推头将轨道上的连铸坯聚拢至聚拢区指定位置;
[0013]S140、移坯设备自聚拢区返回翻钢请求区待命;等待下一个翻钢循环。
[00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请求翻钢的连铸坯数量通过下述公式获得:
[0015]AC1=AC2+AC3+∑nC1;
[0016]AC2=AC3+∑nC
2 AC3=∑nC3[0017]其中,n为连铸机的流号,请求翻钢的连铸坯数量为AC1,所有流连铸坯执行翻钢的数量累加值为AC2,所有流轨道连铸坯的数量的累加值为AC3,每流连铸坯翻钢请求数量为nC1,每流辊道执行翻钢的数量为nC2,每流轨道连铸坯的数量为nC3。
[0018]进一步,优选的,每流连铸坯翻钢请求数量nC1,每流辊道有坯检测数量为nR1,当nR1=1nC1=1,当nR1=0nC1=0;
[0019]每流轨道的连铸坯数量nC3,每流轨道有坯检测数量为nR2,当nR2=1nC3=1,当nR2=0nC3=0;
[0020]聚拢区所需连铸坯的数量为N,当AC1≤N时,处于自动模式且nC1=1的各流的翻钢机同时执行翻钢进程;
[0021]当AC1>N且AC2<N时,处于自动模式且nC1=1的各流的翻钢机,对各流的出坯辊道上的连铸坯进行驻留时间进行排序,根据先短后长的顺序剔除连铸坯所在的流,并设定所述被剔除的连铸坯所在的流的nC1=0,直至AC1=N。
[002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聚拢区所需连铸坯的数量等于行车吊具的可吊装数量与聚拢区已有连铸坯的数量之差。
[0023]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并行控制的翻钢系统,所述翻钢系统包括翻钢机、出坯辊道、移坯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单元;
[0024]所述翻钢机将所述出坯辊道上的连铸坯翻钢至所述移坯装置上;
[0025]所述移坯装置包括由移坯活动轨道和移坯固定轨道组成的移坯轨道、移坯设备推头和行车吊具;其中,所述移坯活动轨道接收来自所述翻钢机的连铸坯;所述移坯设备推头将所述移坯轨道上的连铸坯聚拢后移动到聚拢区工作位,所述行车吊具将聚拢区工作位上的连铸坯吊走;
[0026]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轨道有坯检测装置和辊道有坯检测装置,其中所述轨道有坯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移坯轨道上是否有连铸坯;所述辊道有坯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出坯辊道上是否有连铸坯;
[0027]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翻钢机、所述出坯辊道、所述移坯装置和所述检测装置完成翻钢动作。
[002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请求翻钢的连铸坯数量的获取模块、翻钢执行判断模块、翻钢执行模块和移坯执行模块;
[0029]所述请求翻钢的连铸坯数量的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聚拢区所需连铸坯的数量,并根据所有流连铸坯执行翻钢的数量、所有流轨道连铸坯的数量以及所有流翻钢请求的数量,获取请求翻钢的连铸坯数量;
[0030]所述翻钢执行判断模块,用于根据翻钢判断规则执行翻钢动作,其中所述翻钢判断规则为:
[0031]将所述请求翻钢的连铸坯数量与所述聚拢区所需连铸坯数量相比较;
[0032]聚拢区所需连铸坯的数量为N,当AC1≤N时,处于自动模式且nC1=1的各流的翻钢
机同时执行翻钢进程;
[0033]当AC1>N且AC2<N时,处于自动模式且nC1=1的各流的翻钢机,对各流的出坯辊道上的连铸坯进行驻留时间进行排序,根据先短后长的顺序剔除连铸坯所在的流,并设定所述被剔除的连铸坯所在的流的nC1=0,直至AC1=N;其中,n为连铸机的流号,请求翻钢的连铸坯数量为AC1,每流连铸坯请求翻钢的连铸坯数量为nC1;
[0034]所述翻钢执行模块,用于将所述翻钢请求所对应的出坯辊道上的连铸坯翻钢至轨道上,至所有流轨道连铸坯的数量的累加值AC3=N时,翻钢机结束翻钢进程;
[0035]所述移坯执行模块,用于当所有流轨道连铸坯的数量的累加值AC3等于聚拢区所需连铸坯的数量N时,将移坯设备的推头下降到推坯高度,随着移坯设备自翻钢请求区移动至聚拢区,移坯设备推头将轨道上的连铸坯聚拢至聚拢区指定位置;移坯设备自聚拢区返回翻钢请求区待命;等待下一个翻钢循环。
[0036]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翻钢系统及其并行控制方法,通过并行处理机制缩短了自动翻钢进程所需的时间;有益效果如下:
[0037]1)、根据所有流连铸坯执行翻钢的数量、所有流轨道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钢系统的并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S110、当移坯设备处在翻钢机请求区和聚拢区时,或当移坯设备处在翻钢执行区,且移坯设备的推头处在上升位时,激活翻钢机的翻钢请求;获取聚拢区所需连铸坯的数量,并根据所有流连铸坯执行翻钢的数量、所有流轨道连铸坯的数量以及所有流翻钢请求的数量,获取请求翻钢的连铸坯数量;S120、将所述请求翻钢的连铸坯数量与所述聚拢区所需连铸坯数量相比较;若请求翻钢的连铸坯数量小于或等于聚拢区所需连铸坯的数量,则,将所述请求翻钢的连铸坯执行自出坯辊道至轨道的翻钢动作;若请求翻钢的连铸坯数量大于聚拢区所需连铸坯的数量,则将各流的待翻钢连铸坯根据驻留时间进行排序,执行所述驻留时间符合排序规则的翻钢请求,将所述翻钢请求所对应的出坯辊道上的连铸坯翻钢至轨道上,至连铸坯翻钢数量等于聚拢区所需连铸坯数量时,翻钢机结束翻钢进程;S130、移坯设备的推头下降到推坯高度,随着移坯设备自翻钢请求区移动至聚拢区,移坯设备推头将轨道上的连铸坯聚拢至聚拢区指定位置;S140、移坯设备自聚拢区返回翻钢请求区待命,等待下一个翻钢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钢系统的并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翻钢的连铸坯数量通过下述公式获得:AC1=AC2+AC3+∑nC1;AC2=AC3+∑nC
2 AC3=∑nC3其中,n为连铸机的流号,请求翻钢的连铸坯数量为AC1,所有流连铸坯执行翻钢的数量累加值为AC2,所有流轨道连铸坯的数量的累加值为AC3,每流连铸坯翻钢请求数量为nC1,每流辊道执行翻钢的数量为nC2,每流轨道连铸坯的数量为nC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钢系统的并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流连铸坯翻钢请求数量nC1,每流辊道有坯检测数量为nR1,当nR1=1nC1=1,当nR1=0nC1=0;每流轨道的连铸坯数量nC3,每流轨道有坯检测数量为nR2,当nR2=1nC3=1,当nR2=0nC3=0;聚拢区所需连铸坯的数量为N,当AC1≤N时,处于自动模式且nC1=1的各流的翻钢机同时执行翻钢进程;当AC1>N且AC2<N时,处于自动模式且nC1=1的各流的翻钢机,对各流的出坯辊道上的连铸坯进行驻留时间进行排序,根据先短后长的顺序剔除连铸坯所在的流,并设定所述被剔除的连铸坯所在的流的nC1=0,直至AC1=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钢系统的并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海健孙军高文星刘艳丽宁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连铸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