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泥浓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762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08
一种煤泥浓缩装置,涉及煤料处理用具技术领域,包括主筒,主筒内同轴转动安装有网筒,主筒内固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封闭网筒的下端口,网筒内还竖直转动安装有导液管,导液管的下端部固接有分流器,导液管的上端部延伸至主筒的上方并插装有进液管,主筒的下端口固接有底板,固定板上开设有漏料口,底板上还竖直固接有储料筒,储料筒的上端口固接于漏料口内,并通过储料筒与主筒之间形成储液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技术中随着使用,颗粒物易对分离部件进行堵塞,需定期对分离部件进行清洗;由于煤泥与分离部件的交换速度慢,使得需要延长交换时间,以及分别利用容器对煤泥和颗粒物进行收集,增大了设备体积的问题。增大了设备体积的问题。增大了设备体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泥浓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料处理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煤泥浓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的选煤厂95%以上是湿法选煤厂,在湿法选煤厂,水是最重要的工作介质,吨原煤用水量达到2~4m3,作为工作介质的水在洗选加工过程中被原煤中的细粒固体污染,成为煤泥,为了降低选煤厂的用水量和实现选煤厂清洁生产、废水零排放,需要把煤泥净化处理后复用,浓缩物则进入后续固液分离作业。
[0003]选煤厂目前应用的浓缩设备,主要是耙式浓缩机和斜管浓缩机。其中:耙式浓缩机依靠固体颗粒自身的重量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沉降,由于煤泥中的固体颗粒粒度组成细,沉降速度小,导致设备体积大,占地面积大,最大规格直径达到或超过100m,设备价格高,槽体为钢筋混凝结构,施工周期长,尤其是寒冷地区,冬季不能正常施工,使整个选煤厂的建设工期增加。斜管浓缩机以浅层沉降理论为基础,采用薄壁多孔倾斜方孔管,等效面积大、煤泥沉降距离短,处理能力可达到3.6~5.0m3/m2
·
h,但结构尚不完善,薄壁多孔倾斜方孔管和槽体底部容易堵塞;槽体体积大,采用钢筋混凝结构,施工难度大,工期长。
[0004]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一个申请号为201210099179.1的专利,用以解决上述问题,该专利包括填装有煤泥的沉降主体、入料装置和位于沉降主体顶部周边外侧的澄清液收集槽,沉降主体为钢结构的圆柱-圆锥体,圆锥体的锥体角度为45-65
°
;入料装置装于沉降主体的上部中心位置,包括主体、进料管和出料管;进料管设置在主体侧壁中部;出料管的上部置于主体内,出料管的顶部与贯穿主体的丝杠底端连接,丝杠置于主体外的上部套装有手轮;出料管的下端置于沉降主体的煤泥的中心液面下2-3m处。该方案公开的这种煤泥浓缩机采用钢结构沉降主体,结构参数易于保证;内壁光滑度好,可增大锥体锥角,降低浓缩机总体高度;施工进度快,缩短施工工期;北方寒冷地区,施工不受寒冷天气影响;设备造价低。
[0005]但是该装置随着生产使用时,经常出现以下问题;
[0006]第一,其中该类装置在对煤泥进行浓缩时,得需要先将煤泥中的大块颗粒物进行分离,随着使用,颗粒物易对分离部件进行堵塞,使得需定期对分离部件进行清洗,增加了劳动力的同时还降低浓缩效率。
[0007]第二,煤泥通过分离部件对颗粒物进行分离时,由于其与分离部件的交换速度慢,使得需要延长交换时间,降低了分离效率。
[0008]第三,该装置还需要独立的容器用以对煤泥和颗粒物进行收集,这就使得两种容器占用大的空间,增大了设备的体积,影响了空间布局。
[0009]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煤泥浓缩装置,用以解决传统技术
中随着使用,颗粒物易对分离部件进行堵塞,需定期对分离部件进行清洗;由于煤泥与分离部件的交换速度慢,使得需要延长交换时间,以及分别利用容器对煤泥和颗粒物进行收集,增大了设备体积的问题。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2]一种煤泥浓缩装置,包括主筒,所述主筒内同轴转动安装有网筒,所述主筒内固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封闭所述网筒的下端口,所述网筒内还竖直转动安装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下端部固接有分流器,所述导液管的上端部延伸至所述主筒的上方并插装有进液管,所述主筒的下端口固接有底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漏料口,所述底板上还竖直固接有储料筒,所述储料筒的上端口固接于所述漏料口内,并通过所述储料筒与所述主筒之间形成储液区。
[0013]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分流器包括弧形托盘,所述弧形托盘的凹面处于上方并固接于所述导液管的下端口,所述弧形托盘的上表面还沿所述导流管的周壁均布有分液板,且所述导液管处于相邻的所述分液板之间的部分开设有出液口。
[0014]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网筒内还均布有与其内壁相摩擦的刮料板,所述刮料板的下端部固接于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
[0015]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分液板包括弧形板,并沿所述弧形板的外凸方向转动设置。
[0016]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网筒的上端口固接有上端板,所述主筒的上端口固接有上顶板,所述上端板上固接有转动筒,并通过所述转动筒转动安装于所述上顶板上。
[0017]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上顶板的上表面固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转动筒的上端部延伸至所述上顶板的上方并固接有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啮合的第一齿轮。
[0018]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上顶板的上表面还通过支撑架固接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导液管套装于所述转动筒的内部,且其上端部延伸至所述转动筒的上方并固接有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啮合的第二齿轮。
[0019]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底板处于所述储料筒的下端口部分呈下凹设置,并固接有连通所述储液筒内部的排料筒。
[0020]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主筒靠近所述底板的筒壁位置上还固接有连通所述储液区的排液筒。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其中通过刮料板实现对网筒内壁进行刮料,保证了及时的对颗粒物进行刮除,保证网筒的分离效率,且无需拆其部件进行清理,降低了劳动强度;其中通过转动的分流器,实现对流出的煤泥进行击散,使其快速的穿过滤网,对煤泥施加一定的作用力,提高其与网筒的交换速度,进而了提高分离效率,降低了交换时间;其中颗粒物通过刮板刮除后通过漏料口掉落至储料筒内实现收集,其中煤泥液体穿过网筒后通过主筒的内壁进入至储液区内实现收集,其中两种料物的收集容器均处于主筒内,降低了传统技术中因主筒的独立并列设置对空间的占用;降低了设备的体积;提高了工作效率;部件少,工序简便,且故障率低;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操作控制简便,易于大规模制造与安装,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主筒;2-网筒;3-导液管;4-出液口;5-弧形托盘;6-分液板;7-上端板;8-上顶板;9-第一驱动电机;10-第二驱动电机;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转动筒;14-支撑架;15-进液管;16-固定板;17-漏料口;18-储料筒;19-底板;20-排料筒;21-排液筒;22-支撑腿;23-储液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泥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筒(1),所述主筒(1)内同轴转动安装有网筒(2),所述主筒(1)内固接有固定板(16),所述固定板(16)封闭所述网筒(2)的下端口,所述网筒(2)内还竖直转动安装有导液管(3),所述导液管(3)的下端部固接有分流器,所述导液管(3)的上端部延伸至所述主筒(1)的上方并插装有进液管(15),所述主筒(1)的下端口固接有底板(19),所述固定板(16)上开设有漏料口(17),所述底板(19)上还竖直固接有储料筒(18),所述储料筒(18)的上端口固接于所述漏料口(17)内,并通过所述储料筒(18)与所述主筒(1)之间形成储液区(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泥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包括弧形托盘(5),所述弧形托盘(5)的凹面处于上方并固接于所述导液管(3)的下端口,所述弧形托盘(5)的上表面还沿所述导液管的周壁均布有分液板(6),且所述导液管(3)处于相邻的所述分液板(6)之间的部分开设有出液口(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泥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筒(2)内还均布有与其内壁相摩擦的刮料板,所述刮料板的下端部固接于所述固定板(16)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泥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板(6)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亓传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