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模件及其组装与拆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6499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器模件主要是由一抽取载具、一背光模件、一框架、一液晶面板及一镶框所构成。其中,背光模件是配置于抽取载具上,而框架的一侧边上具有一抽取孔。上述的抽取载具与背光模件是配置于框架内,且由抽取载具所承载的背光模件可以从框架侧边的抽取孔组装与拆卸。液晶面板是配置于框架上,且液晶面板是位于背光模件上方。镶框则是将液晶面板固定于框架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直接抽换背光模件的。
技术介绍
为了配合现代生活模式,视讯或影像装置的体积日渐趋于轻薄。传统的阴极射线显示器(CRT),虽然仍有其优点,但是由于内部电子腔的结构,使得显示器体积庞大而占空间,且显示时仍有辐射线伤眼等问题。因此,配合光电技术与半导体制造技术所发展的平面式显示器(Flat PanelDisplay),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有机发光显示器(0LED)或是电浆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已逐渐成为显示器产品的主流。承上所述,液晶显示器其产品近几年蓬勃的发展,而产品的种类也趋向多样。此外,就液晶显示器而言,其光源利用型态可略分为反射式液晶显示器(Reflective LCD)、穿透式液晶显示器(Transmissive LCD)以及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三种。以穿透式或是半穿透半反射式的液晶显示器为例,其主要是由一液晶面板及一背光模件所构成,其中,液晶面板是由两片透明基板及一配置于此二透明基板间的液晶层所构成,而背光模件用以提供此液晶面板所需的面光源,以使液晶显示器达到显示的效果。图1绘示已有一种液晶显示器模件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液晶显示器模件100主要是由一背光模件(back light module)110、一框架120、一液晶面板130及一铁框140所构成。其中,背光模件110是配置于液晶面板130的下方,且背光模件110是由一导光板(light guideplate)112、一光源114及一光源固定座116所构成。上述导光板112例如是一楔形导光板,其具有一光入射面112a、一光扩散面112b以及一光出射面112c。光源固定座116配置于光入射面112a旁,而光源114则配置于光源固定座116内。背光模件110除了具有上述的构件外,其亦可以具有一反射板118,而此反射板118例如配置在导光板112的光扩散面112b与框架120之间。框架120主要是由上框架122及下框架124所构成,其功能用以包覆上述的背光模件110,因此可将导光板112、光源114及光源固定座116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以减少产生移动的现象。请同样参照图1,液晶面板130是位于背光模件110上方,而且液晶面板130是承靠于上框架122上。在背光模件110与液晶面板130之间例如可以配置至少一光学膜片150,其功能用以增加光源114的光线由光出射面112c出射的光线以增进其光线的均匀性。借由铁框140将上框架122、下框架124以及液晶面板130包覆。承上所述,光源114所提供的光线能够由光入射面112a入射至导光板112中,并经过光扩散面112b的散射与反射之后,传递至光出射面112c出射。从上述可知,由光出射面112c出射的光线是为白色的面光源型态,用以作为液晶面板130显示所需的光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已有液晶显示器模件其组装方式都是将各构件一件一件的组装起来,例如依序将反射片、导光板、光源、光源固定座、光学模片放置于下框架中,再将上框架与下框架组装,之后将液晶面板置于上框架上,最后再借由铁框将其上框架、下框架以及液晶面板包覆,并以螺丝等锁固构件将其锁固为一体。因此,若是背光模件内的光源、导光板或是反射板出现损坏或老化的现象时,势必得再依照相反于原先的顺序将各构件一一拆解下来,才能达到元件更新的目的。由上述可知,如此的液晶显示器模件设计将使得液晶显示器在组装与拆解上相当费时且效率不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可减少更换液晶显示器模件的背光模件的时间。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就是提供,其架构可借由一抽取载具与抽取孔的搭配以方便使用者更换背光模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模件,主要是由一抽取载具、一背光模件、一框架、一液晶面板及一镶框所构成。其中,背光模件是配置于抽取载具上,而框架的一侧边上具有一抽取孔。上述的抽取载具与背光模件是配置于框架内,且由抽取载具所承载的背光模件可以从抽取孔组装与拆卸。液晶面板是配置于框架上,且液晶面板是位于背光模件上方。可借由镶框将液晶面板固定于侧框架上。因此,底框架所承载的背光模件,可借由底框架与侧框架的搭配,使得液晶显示器模件的组装与拆卸更简单、更有效率。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模件组装与拆卸方法,首先,将侧框架组装于底框架上,然后将背光模件组装于底框架与侧框架所构成的空间内,接着将液晶面板放置于侧框架上,最后再借由镶框将液晶面板固定于侧框架上。因此,当背光模件中的各个元件(光源、导光板、反射板等)出现老化或损坏时,可以直接将底框架由侧框架上拆下取出背光模件,以达成元件更新的目的。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背光模件例如是由一导光板及一光源所构成。其中,导光板配置于抽取载具上,且导光板例如具有一光入射面、一光出射面以及一光扩散面,而光源同样是配置于抽取载具上,且位于导光板的光入射面旁。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背光模件例如更包括一反射板,此反射板例如是配置于导光板的扩散面与抽换载具之间。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件中更包括多个光学膜片以增进其光源均匀性,而上述的光学膜片是配置于背光模件与液晶面板之间,而这些光学膜片例如是扩散片(diffusion plate)、增光片(brightness enhancedplate)、棱镜片(prism plate)。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光源例如是一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此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例如是由一承载器及多个配置于承载器上的发光二极管所构成。其中,承载器例如为一印刷电路板或一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光源更包括一光源固定座,此光源固定座可用以承载上述的印刷电路板或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上述的发光二极管例如是一表面粘着型态的发光二极管元件。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光源例如为一冷阴极萤光灯管,为了增进冷阴极萤光灯管的光源利用性,亦可将冷阴极萤光灯管配置于一灯源载具中,使其所发射的光源具有方向性。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框架例如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单一构件。此外,框架亦可例如是由一下框架及一上框架所构成。其中,下框架可以承载抽取载具、导光板与光源,且抽取孔例如是位于下框架的一侧边上,以利背光模件的抽换与组装,而上框架配置于下框架上,且上框架可以承载液晶面板。在本实施例中,框架的内壁例如具有一滑槽,以使得背光模件可以借由此滑槽与抽取孔的搭配进行组装与拆解的动作。本专利技术因可将背光模件直接从抽取孔由液晶显示器模件中抽出,因此可减少更换背光模件的时间。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架构在组装与拆解上,对于维修者而言,既简单又方便。附图说明图1绘示已有一种液晶显示器模件的剖面示意图;图2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模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A绘示图2的I-I剖面放大示意图;图3A绘示图2A中光源的示意图;图3B绘示图2A中另一光源的示意图;图3C绘示图2A中再一光源的示意图;图4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模件的组装的流程示意图;图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模件的拆解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模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A绘示图2的I-I剖面放大示意图。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模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抽取载具;    一背光模件,配置于抽取载具上;    一框架,框架的一侧边上具有一抽取孔,其中抽取载具与背光模件是配置于框架内,且抽取载具所承载的背光模件适于从抽取孔组装与拆卸;    一液晶面板,配置于框架上,且液晶面板是位于背光模件上方;以及    一镶框,是将液晶面板固定于框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汉斌张哲志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