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399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至少一光源及一反射板,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光入射面、一与该光入射面相连的光反射面及一与该光反射面相对的光出射面,该光源位于导光板光入射面一侧,该反射板位于导光板光反射面一侧,该反射板包括一基板及一反射层,该反射层设置在基板上邻近导光板光反射面的一侧,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层上分布有多个半球状凸起。(*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具有发光特性,为达到显示效果,需给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一背光模组,其功能在于向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亮度充分并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其运作原理为光线自光源射出后进入导光板,经由导光板光反射面的散射单元反射并由导光板的光出射面输出,配合扩散板及棱镜片的增强效果,提供亮度充分并且均匀的面光源。请参阅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剖面图。该背光模组1主要由光源11、导光板12、反射板13、下扩散板14、上扩散板16及棱镜板15组成。从光源11射出的光线,经过导光板12从其出射面123出射后入射到下扩散板14中,同时,从导光板12的反射面122出射的光线被反射板13反射而返回导光板12中,然后再自其出射面123出射并被下扩散板14转换成均匀分布的面光源,最后再通过棱镜板15与上扩散板16发射到液晶面板上。反射板13为背光模组1的重要元件,其作用在于反射自导光板12的反射面122出射的光线。请一起参阅图2,是上述背光模组1中的反射板13的剖面图。该反射板13是平板形,包括一基底132及一位于该基底132上的反射层133。该反射层133一般通过在基底132上涂覆高反射率材料而形成。通常,反射板均起到反射自导光板逸出的光线的作用,达到增强背光模组发光亮度的目的,但其不能很好的将光进行扩散从而增加光从导光板出射的均匀度及LCD视角。为了增加背光模组的光出射均匀度及LCD视角,还需在导光板上增加两层扩散板即上扩散板与下扩散板,因此,背光模组结构复杂,而且成本高。专利技术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结构复杂,而且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的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至少一光源及一反射板。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光入射面、一与该光入射面相连的光反射面及一与该光反射面相对的光出射面,该光源位于导光板光入射面一侧,该反射板位于导光板光反射面一侧。该反射板包括一基板及一反射层,该反射层设置在基板上邻近导光板光反射面的一侧,该反射层上分布有多个半球状凸起。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为由于反射板上的半球状凸起可起到散射光线的作用,从而省去背光模组中的下扩散板,因此,使整个背光模组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剖面图。图2是图1中反射板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的剖面图。图4是图3中反射板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中的反射板与导光板配合对光线作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的剖面图,该背光模组2包括一导光板22、一光源21、一反射板23、一棱镜板24及一扩散板25。该导光板22包括一位于其侧面的光入射面221、一与该光入射面221相连的光反射面222及一与该光反射面222相对的光出射面223。光源21设置在邻近该光入射面221一侧。该反射板23设置在邻近导光板22的光反射面222一侧。该棱镜板24位于导光板22光出射面223一侧。该扩散板25位于棱镜板24的出光面241一侧。该导光板22为压克力(PMMA)材质的平板。该导光板22也可为楔型,其光反射面222为光滑的平面。该反射板23包括一基板232及一位于基板232上的反射层233,该反射层233表面分布有多个半球状凸起231。请参阅图4,该反射板23的材料为银(Ag),也可用玻璃代替。反射层233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乙烯对苯二酸酯)。在反射层233表面利用喷砂处理技术制成多个半球状凸起231。该半球状凸起231的大小不等,而且均匀分布在反射板23的反射层233上。本专利技术反射板23的半球状凸起231的大小、密度也可随与光源(图未示)距离增大而增大,或该半球状凸起231的大小、密度自反射层233两侧向中间逐渐增大。请参阅图5,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中的反射板23与导光板22配合对光线3作用示意图。半球状凸起231紧贴导光板22的光反射面222,光线3进入导光板22进行传播,入射到半球状凸起231表面形成多个散射光线(未标示)进入导光板22,并从导光板22的光出射面223射出。半球状凸起231的大小不等,其直径界于1μm至3μm之间。光线经其散射后出光更加均匀。由于反射板23成本较低,在反射板23的反射层233上利用喷砂技术制成此类大小不一、密度变化的半球状凸起231可起到下扩散板的扩散与增大LCD视角的功能,从而减少背光模组的组装元件,降低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至少一光源及一反射板,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光入射面、一与该光入射面相连的光反射面及一与该光反射面相对的光出射面,该光源位于导光板光入射面一侧,该反射板位于导光板光反射面一侧,该反射板包括一基板及一反射层,该反射层设置在基板上邻近导光板光反射面的一侧,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层上分布有多个半球状凸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半球状凸起直径为1μm至3μm的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半球状凸起的分布密度是沿反射层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半球状凸起的分布密度是自反射层两侧向中间逐渐增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为银或玻璃。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层为PET材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一位于导光板光出射面一侧的扩散板。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一位于扩散板背对导光板一侧的棱镜板。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至少一光源及一反射板。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光入射面、一与该光入射面相连的光反射面及一与该光反射面相对的光出射面,该光源位于导光板光入射面一侧,该反射板位于导光板光反射面一侧。该反射板包括一基板及一反射层,该反射层设置在基板上邻近导光板光反射面的一侧,该反射层上分布有多个半球状凸起。文档编号G02B5/02GK1580890SQ0314008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3日专利技术者余泰成, 吕昌岳, 陈杰良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泰成吕昌岳陈杰良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